蒙古人曾三次向西出征,带头的分别是成吉思汗、拔都和旭烈兀。他们的铁骑部队那可真是厉害,一路横扫欧亚大陆,几乎没什么地方是他们没去过的。说起成吉思汗的打仗本事,那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顶尖得不能再顶尖了。就连李世民这样的厉害人物,跟成吉思汗比起来,那可能都还差点儿。这三次西征,蒙古人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咱们聊聊拔都和旭烈兀这两位吧。要是跟成吉思汗比起来,他们肯定是稍逊一筹,但说实话,也绝不简单。想想看,他们能从草原一路打拼到东欧、西亚,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办到的壮举。话说回来,要是比比拔都和旭烈兀俩人的军事本事,谁更厉害些呢?其实吧,他们俩都算不上是特别拔尖的那种。
要评判一个将领是不是顶尖高手,关键得看他都打败过哪些厉害的敌人,在那些有名的战斗中他有多亮眼。像刘裕、李靖、徐达、白起、李牧这些人,他们都跟超强的对手交过手,打的仗都相当有分量,所以他们才被认为是一等一的名将。你看,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吃素的,面对的都是硬茬子。在战场上,他们展现出来的策略和勇气,那都是一绝。所以说,他们能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那都是有真本事的。这些名将们的故事,讲的都是他们怎么跟强敌斗智斗勇,最后赢得胜利,这可都不是吹出来的。他们打的每一仗,那都是实打实的硬仗,含金量十足,让人不得不佩服。
咱们聊聊拔都和旭烈兀那时候,他们都跟谁较过劲呢?拔都一路往西打,他的目标是哪些地方呢?就是钦察、罗斯那些公国,还有波兰、匈牙利、克罗地亚、奥地利这些地方,说白了,他就是要拿下东欧那一大片地儿。
钦察是个游牧的民族,他们里头突厥人占了大多数。这些人啊,早年间曾被李绩和苏定方打败,没办法只能一路往西边跑,成了西迁的突厥部落。后来成吉思汗往西边打过去的时候,他的手下哲别和速不台又狠狠地把钦察给收拾了一顿。那一仗,在迦勒色迦河,他们直接歼灭了6万钦察和斯拉夫的联军,把钦察部落打得七零八落,再也难以团结起来。
基辅罗斯啊,它那个光辉岁月早就一去不复返了。里面分裂得跟啥似的,大家自个儿打自个儿,根本没法团结起来对抗蒙古的骑兵。还有关键的一点,成吉思汗当年往西边打那一仗,也是元气大伤。
波兰和立陶宛这两个地方,在中世纪的时候那可是相当有实力的国家。但有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拔都往西边打过去的时候,它们还没整明白封建化那一套呢。那时候的士兵,装备挺寒碜的,内部也不团结,整个国家就像是散了的沙子,凑不到一块儿。还有啊,拔都那边派去攻打波兰的,不是主力军,而是斡儿答、拜答尔、兀良合台这几个将领带着的偏师,人数也就八千来号人。想想看,就这么点儿人,去对付两个还没乱成一锅粥的大国,也是挺不容易的。
说起来,匈牙利、克罗地亚还有奥地利那边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匈牙利呢,看起来挺强,但实际上内里虚弱。他们的国王贝拉四世,不小心得罪了西欧的国家,这样一来,在政治上就显得挺被动的,能得到的援助也就寥寥无几了。
在1235年那会儿,拔都带着大军往西边打过去了。他们遇到的对手,其实都不是特别厉害,但数量上确实不少。这次出征啊,要说有经验的老将,那就得数速不台了,他一个人就能顶一片天。可其他的那些“长子”们,在这之前很少上过战场,当然了,贵由是个例外。
老大去当兵打仗了,拔都被选为元帅,但真正管事的是速不台。战斗怎么打,还有到了紧要关头得拿主意,也都是速不台在负责。
这次往西边打的时候,有两场特别出名的仗。第一场是里格尼茨之战,其实是兀良合台在带头指挥。另一场就是赛约河之战,咱们跟贝拉四世的10万大军干了一仗,最后干掉了他们7万人。这一仗能打得这么漂亮,主要靠的是速不台。
《元史》里头写了赛约河之战的事儿,说拔都那场仗打得不太顺。他试着去抢桥,结果没成功,身边跟着的护卫和亲兵死了好几十个,连大将巴秃哈都牺牲了。这一来,拔都心里头有点害怕了,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想着还是再好好琢磨琢磨对策。不过,他这个想法被速不台给否决了。
周围的亲卫队损失惨重,这说明匈牙利军队已经杀了回来,拔都打了败仗。速不台呢,他正瞅着下游水流特别急的地方,打算用羊皮筏子过河,打算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打他们的侧后方。拔都见状,赶紧劝速不台别再打了,但速不台就是不听,要是他听了拔都的,那这仗谁赢谁输还真不好说呢。
要是没了速不台这位66岁的老将坐镇和出主意,拔都可能连匈牙利都拿不下,更别提打下布达佩斯了。说到攻打捷克、奥地利,蒙古的游骑兵其实是吃了败仗的。再加上窝阔台大汗突然去世,拔都和速不台就只好撤军了,没法再继续打下去。
1241年,赛约河大战结束后,蒙古的主力军队就撤回老家了,速不台也回到了草原上。拔都呢,他和贵由关系一直不太好,就留在了伏尔加河那边,后来还建了个钦察汗国。从那以后,一直到1256年拔都去世,这整整15年里,他都没怎么打仗,也没什么战斗故事被记录下来。
要是长子去出征,就算没有拔都,速不台也能搞定任务。要是没了速不台,那可能这队人马连钦察都出不去,因为没有能领头的人,他们经验都太浅。速不台是个能手,窝阔台就让他来真正主导西征,给那些蒙古宗室们练练手,好让他们快点成熟起来。
旭烈兀那次往西边打过去,情况挺不错的,比起拔都那时候要好上不少,战略上挺有利的。你想啊,蒙古之前两次往西边冲,中亚、东欧那边都已经被他们收入囊中了。就剩下西亚、两河流域那块地儿还没搞定,不过他们之前也老往那边跑,把当地的能打的人都给打得不轻。
旭烈兀一路往西打过去,发现他的对手们真是一个比一个弱。就说那个木剌夷国吧,其实就是个小城堡,根本算不上什么厉害的国家。还有罗姆苏丹国、阿尤布王朝、阿拉伯帝国,听起来挺吓唬人的,其实早就不行了,衰败得很。咱们一个个来看啊,木剌夷国,真的就是一座孤零零的城堡,没啥实力可言。再看看罗姆苏丹国,名字听着挺响亮,但实际上已经是空壳一个了。阿尤布王朝呢,以前可能还行,但现在也是日落西山了。还有那个阿拉伯帝国,曾经多辉煌啊,可如今也是今非昔比了。所以说啊,旭烈兀这次西征,遇到的对手真的是越来越弱了。这些国家,要么是小打小闹,要么是已经衰败不堪,根本没法跟他抗衡。
1231年那会儿,蒙古的大将绰儿马罕一路往西打,把札兰丁打得元气大伤。接着,他又带兵去征服波斯,后来还被任命为蒙古帝国在波斯的总头头。从这以后,差不多有十年时间,绰马儿汗可没少忙活,他时不时就去攻打阿尤布和罗姆苏丹,还往南高加索那边推进,连两河流域也给他攻下了。
1241年的时候,绰儿马罕不幸去世了。随后,拜住和怯的不花挑起了大梁,接手了军队,又带着大家打了整整10年的仗。在这段时间里,蒙古骑兵真是势不可挡,西亚、两河流域、还有高加索那一带,都成了他们的天下,任由他们驰骋。
说说阿拉伯帝国,现在到底咋样了呢?那个曾经威风凛凛,打败过拜占庭,还在中亚让唐军吃过大亏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哈里发只剩巴格达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城市撑着场面。说实话,就算没有蒙古大军从西边打过来,阿拉伯帝国也早晚会被其他势力给顶替掉。
1253年的时候,旭烈兀从辽阔的草原出发,一路向西征战。他边打仗边享受宴席,过得挺滋润,就这样悠悠哉哉地走了两年,才终于走到了乌兹别克。而那时候,拜住和怯的不花早就快把木剌夷国给收拾妥当了,旭烈兀这时候才赶过来,准备分一杯羹。
在1258年那会儿,蒙古大军一路打到了两河流域和叙利亚,把这两个地方都给收服了。可到了1259年,蒙哥大汗突然去世,旭烈兀就带着军队从波斯撤了回来。留下怯的不花和拜住两个人在叙利亚守着。但这俩人在那儿没待多久,就跟他们的十字军盟友闹掰了,结果就成了孤家寡人。后来,马穆鲁克王朝打过来,双方在艾因扎鲁特干了一仗,怯的不花和拜住这边被打得惨败,死了五千多人。
怯的不花被抓后,硬气到底,宁死不屈。而拜住呢,就算打了败仗,还是那副嚣张样子,继续耀武扬威。旭烈兀可不吃这一套,他追究起拜住战败的责任,直接下令砍头,杀鸡儆猴。这一来,旭烈兀手下少了怯的不花和拜住这两个厉害角色,战斗力那真是直线下降,大不如前了。
1262年的时候,旭烈兀和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大汗之间,关系变得特别糟糕。他们为了抢夺高加索这个地方,直接动手打了起来。别儿哥大汗亲自上阵,带着军队打进了呼罗珊。另一边,钦察汗国的大将那海,也带着3万骑兵冲进了阿塞拜疆。旭烈兀一看这架势,赶紧派兵去抵挡,可没想到,他的军队被那海给全部消灭了。
旭烈兀亲自带兵,领着10万大军去打阿塞拜疆,一开始打得挺顺,但后来却吃了败仗。他先把那海给打败了,高兴得在钦察军队的营地里摆起了酒宴,大家喝得痛快极了。可那海这家伙不甘心,又整顿兵马杀了回来,还趁着黑夜偷袭了伊利汗国。旭烈兀想去阻拦,但没能成功,只好撤退。结果撤退的时候,帖列克河的冰面被乱哄哄的败兵给踩塌了,好多士兵都掉进了冰冷的河里,淹死了一大半。
阿塞拜疆吃了败仗后,马穆鲁克王朝转头和钦察汗国联手了,这让旭烈兀得同时对付两边。钦察汗国势力庞大,他们的头领别儿哥也不是善茬,旭烈兀觉得硬碰硬不是办法,于是他把心思转到了叙利亚,想着能重新拿下这块地方。但没想到,这一战他又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下可好,旭烈兀的伊利汗国和马穆鲁克王朝就隔着底格里斯河,两边就这么僵持着。
旭烈兀这家伙的军事历练啊,得从拔都那次往西边打的时候说起,但那时候他更像是去历练一下,增长点见识,没啥大战的记录。等到他自己带兵往西打的时候,碰上的对手其实也不是特别难缠,那个马穆鲁克王朝还算有两下子,但蒙古人也没能占到什么便宜。不过话说回来,在那场关键的艾因扎鲁特战役里,旭烈兀压根就没在场,所以啊,咱们也不能就说他打不过埃及。这事儿,还真得两说着。
阿塞拜疆那场大战,简直就是高手之间的巅峰较量。旭烈兀和那海带领各自的蒙古骑兵,拼了个你死我活。而另一边,别儿哥在呼罗珊那边忙着打仗,没掺和进这场对决。没想到,那海竟然带着小部分兵力,就把旭烈兀的主力给打败了。更绝的是,旭烈兀这家伙,仗还没完全打赢呢,就先喝上了,结果就被那海来了个回马枪,翻盘了。你说说,这样怎么能算是顶尖的大将军呢?
要是从对手有多难缠,还有指挥大战役的水平来说,拔都和旭烈兀也就还算过得去,但真要说他们是一流的名将,那还差了点儿。在成吉思汗的孙子里面,要说能以少胜多,擅长打逆风仗的,那还得是忽必烈。还有忽必烈的曾孙海都,也是个挺厉害的角色,他可以说是忽必烈一辈子的死对头,实力不容小觑。
要说拔都和旭烈兀谁更厉害,这俩人其实都挺牛的,但如果非得挑一个,我个人还是更看好拔都。你看,拔都这家伙,打起仗来还真没见他输过。就拿赛约河那场大战来说吧,虽然中途他有过退缩,但最后还是赢了,这说明了他的应变能力。反观旭烈兀,他和那海对战的时候,兵力明明比对方多,结果因为喝酒大意了,被敌人偷袭反击。这事儿要是换成拔都,他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啊,综合比较下来,我还是觉得拔都稍微强那么一点点。
拔都和旭烈兀这两位大佬,都是蒙古大军西征时的领头人,而且都领兵打了6年的仗。拔都呢,他是从1235年开始,一直打到1241年,旭烈兀则是从1253年出征,打到1259年。不过,两人的西征之路都因为蒙古大汗的去世而告一段落。还有啊,他俩的寿命也挺有意思,都是48岁。拔都是因为生病去世了,而旭烈兀呢,据说是喝酒喝太多,最后就这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