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 4 月28日,我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部队奉命收复被越军侵占长达五年的老山。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主攻118团1营担任向越占1072高地穿插的重要任务。在战斗中,三连奉命与营一、二连一起,从老山和 662.6 高地之间的峡谷迂回穿插,攻取老山。峡谷深邃,两侧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浓厚的大雾在这里被过滤成轻纱。当夜幕降临,三连如一条潜行的长龙,悄然出发。连长郑周勤对着指挥机轻轻吹风,传递出平安无事的信号,队伍按预定路线稳步前进。
然而,危险却在不知不觉中降临。越军对这一带地形了如指掌,他们怎会放过这片可能被用作穿插路线的峡谷与树林?凌晨时分,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瞬间在林中炸开,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大地剧烈颤抖,树木被连根拔起,战士们被笼罩在一片死亡的阴影之中。
在猛烈的炮火袭击下,二连和三连陷入了绝境。敌人的 105 榴弹炮,使用瞬发引信,一碰到树木就爆炸,杀伤范围极大。转眼之间,三连的战士们伤亡惨重,许多人倒在了血泊之中。郑周勤连长被泥土掩埋,耳朵几乎被震聋,眼前的惨状让他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清醒过来,大声呼喊着战士们的名字,试图组织起反击。
彝族战士黑哈且身负重伤,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郑周勤抱起他,急切地呼唤着:“老黑,你不能有事,你还说打完仗要回去相亲呢!” 黑哈且吃力地睁开眼睛,微弱地说道:“连长,别管我……” 郑周勤强忍着泪水,放下黑哈且,继续投入战斗。
此时,代理副营长张仁龙在弹坑中大声呼喊:“郑连长,快带部队冲出去!冲啊!死,也要死在敌人的阵地上!” 战士们听到命令,纷纷从地上跃起,呐喊着向敌人冲去。尽管伤亡惨重,但他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排长曾荣德在混乱中发现了五班小胖子牺牲后紧握的冲锋枪。他不顾旁人的目光,拼命从他手中夺过枪,又捡起几个弹匣。他深知,在这残酷的战场上,武器就是战士的生命。他挎着冲锋枪,沿着陡坡艰难攀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消灭敌人。当他遭遇敌人的火力攻击时,毫不退缩,大声向敌人喊话:“浓松空也(缴枪不杀)!” 尽管左臂受伤,鲜血直流,但他仍顽强地用右手握枪射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战士们在清查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被鲜血染红的诗稿和小说手稿,以及一封给母亲的信,信中请求母亲在他牺牲后帮忙交纳四十五年的党费。
排长钱留云在战斗中,一边带领战士们排雷,一边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当他们接近敌人的火力点时,钱留云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击中。战友们眼睁睁地看着他倒下,却因敌人的火力太猛无法靠近。最终,钱留云壮烈牺牲,但他的目光始终凝视着高地的方向。
在激烈的战斗中,四班副张学成腿被炸断,无法行动。面对敌人的逼近,他在绝望中选择了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友们发现他的遗体时,无不悲痛万分。
张仁龙副营长在战斗中多次受伤,脸上和头部都被弹片击中。鲜血染红了他的绷带,但他仍然坚持指挥战斗。通信员一直守在他身边,试图将他送下战场,但由于人手不足,始终无法实现。张仁龙痛得浑身颤抖,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三连的战士们人自为战,在混乱中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不仅成功打下了自己的目标 ——77 号高地,还在战斗中误打误撞,协助八连打下了 54 号高地。连长郑周勤在虚脱的情况下,被号兵李元华搀扶着,坚持要回到 77 号高地。当他们艰难地爬上高地,看到阵地上敌人的尸体和牺牲的战友时,郑周勤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
这场战斗,三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牺牲 26 人,伤 60 多人。但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和牺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尽管他们没有获得集体记功或英雄称号,但他们无疑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在炮火中浴血奋战,用生命回答了战争中最严峻的问题: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他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战后,钱留云的未婚妻带着一个由一百朵白花扎成的花圈来到麻森 坡烈士陵园,祭奠她的爱人,也向这个英雄的集体表达了深深的敬意。那些洁白的花朵,如同战士们纯洁的灵魂,在南疆的土地上永远绽放。三连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素材来源于丁光洪发表于1986年《报告文学》杂志文章《火网里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