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025年2月15日报道,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重启对等关税政策,直指台湾半导体产业。环球网17日披露美政府施压台积电入股英特尔,台媒痛批"公然抢劫"。环球时报18日证实美国务院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中方严正警告。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在2月13日的政策讲话中展现强硬姿态,将半导体产业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他公开指责台湾"抢走美国芯片生意",强调"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这番言论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台积电当天股价暴跌超过2%,市值蒸发超过3000亿新台币。岛内分析人士指出,美方真正意图是逼迫台积电交出2纳米以下先进制程技术。
美国政府的操作手法逐渐浮出水面。彭博社2月14日曝光的内部文件显示,白宫正推动台积电与英特尔建立合资企业。按照计划,台积电需向英特尔转让3纳米及2纳米制程技术,并共同运营后者在美国的芯片工厂。这种技术转移方案引发业界哗然,伯恩斯坦分析师直言这是"系统性技术掠夺",相当于要求台湾放弃半导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务院2月13日更新的涉台政策表述。原本明确标注的"不支持台独"条款被悄然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期待两岸和平解决分歧"的模糊措辞。这种政策转向并非孤立事件——2022年5月美国就曾删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关键表述,后因中方强烈抗议才部分恢复。此次政策调整发生在特朗普政府上任三周之际,显然经过精心策划。
台积电(资料图)
台积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家全球芯片代工龙头2月12日首次在海外召开董事会,选址美国亚利桑那州绝非偶然。尽管公司否认扩大在美投资计划,但17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方案已获董事会批准。更耐人寻味的是,白宫记者爆料台积电拟邀请特朗普出席5月新厂动工仪式,这与其声称的"保持中立"立场形成微妙反差。
岛内经济部门评估显示,美方可能对台湾芯片征收100%惩罚性关税。这种经济胁迫手段直指台湾经济命脉——半导体出口占台湾总出口额的35%,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28%。若关税政策落地,台湾GDP可能因此缩水1.5个百分点。赖清德当局紧急召开安全会议,但除了被动应对似乎别无良策。
美国的技术掠夺计划引发产业链震动。台积电若被迫与英特尔共享2纳米技术,将直接动摇其全球领先地位。要知道台积电研发2纳米制程投入超过200亿美元,耗时五年才实现技术突破。英特尔当前最先进制程仍停留在7纳米水平,若通过政府施压实现技术跨越,将彻底破坏半导体行业竞争秩序。
中方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国台办发言人明确指出,台积电正在变成民进党当局的"投名状"。军事专家分析,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台积电掌握全球芯片供应链,进而遏制中国科技发展。这种战略布局与对华为的芯片禁令形成呼应,暴露出美国维护科技霸权的真实意图。
岛内舆论出现分裂态势。虽然绿营政客鼓吹"台美关系突破",但前外事官员介文汲直言"台湾只是谈判筹码"。工商界更担忧技术流失后果——台积电若将3000名核心工程师调往美国,台湾半导体产业链将出现人才断层。民间调查显示,76%台湾民众反对关键技术外流,62%认为当局过度亲美损害台湾利益。
历史经验值得警醒。1980年代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肢解日本半导体产业,如今类似剧本正在台湾上演。不同的是,台湾问题涉及国家主权,任何技术转移都可能触碰《反分裂国家法》红线。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态,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芯片(资料图)
这场芯片博弈背后是残酷的地缘政治较量。特朗普政府将关税大棒与科技霸权相结合,既想重振美国制造业,又要遏制中国崛起。台湾当局若继续"倚美谋独",最终可能落得产业空心化、主权丧失的双重恶果。正如大陆学者所言,台积电变"美积电"之日,就是台湾失去战略价值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