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生猪销售数据揭晓,猪价回暖带动行业“回血”成为事实。
据统计,17家A股上市生猪养殖企业中,近九成实现收入同比增长。其中,牧原股份单月营收突破百亿,领跑行业;而正虹科技因大幅收缩产能,垫底榜单。
业内人士指出,近五年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出现许多历史性节点,部分中小养殖户退出,规模化占比不断升高。行情回暖下,有余力的规模企业目前已在增加能繁母猪产能,为争夺后续市场份额提前布局。
牧原领跑,正虹垫底
截至2024年8月15日,A股有17家上市公司发布7月生猪销售数据,半数企业出栏量较6月有所增加,半数企业有所缩减。其中,牧原股份以615.8万头出栏量、134.05亿元收入领先,成为唯一单月营收破百亿元的上市生猪企业。同期,温氏股份(出栏232.33万头、收入53.43亿元)、新希望(出栏126.2万头、收入23.91亿元)生猪出栏量也超过100万头,另有9家公司生猪月出栏量超10万头。出栏量不足10万头的,仅有金新农、东瑞股份、罗牛山、正虹科技。
A股上市生猪企业7月生猪销售数据
从增速看,立华股份成长速度最快。因养猪产能利用率上升,立华股份7月生猪出栏量环比、同比增幅均在五成以上,2.85亿元的生猪销售收入同比去年增长100.7%。同期,金新农、大北农、牧原股份出栏量环比增幅达到两位数。东瑞股份、神农集团、金新农出栏量同比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
因产能大幅收缩,正虹科技7月销售生猪0.42万头,同比下降76.2%;销售收入1048.68万元,同比下降48.15%,生猪出栏量在17家上市生猪企业中垫底,也是唯一销量和收入均同比下降的企业。正虹科技曾在2023年财报中提及,因生猪养殖业务处于负重运行状态,公司调整了养殖业务的经营计划,压缩养殖规模,降低生猪存、出栏量,清退低效猪场,优化人员配置。2024年8月销售简报显示,正虹科技生猪销售数据下滑主要是生猪出栏量减少所致。
除正虹科技外,逾期债务压顶的*ST傲农,7月生猪出栏量同比下滑幅度超过70%。2024年开始,*ST傲农生猪出栏、存栏数据已连续数月下滑,据公司解释,原因主要为推动生猪养殖产能优化工作,合理调整养殖布局、规模与品种结构。
行业持续回暖
7月,上市企业商品猪均价同比增幅多在30%以上。伴随生猪价格回暖,养殖企业收入增长已成普遍现象。除正虹科技收入下滑、*ST傲农未披露收入外,其余15家上市企业7月生猪销售收入均同比上升,4家同比增幅超50%。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4年7月,受炎热天气和市场主体看涨预期影响,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普遍减缓生猪出栏节奏,部分专业户将猪源回圈二次增重,屠宰企业生猪收购成本增加,支撑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猪肉消费低迷,经销商销售速度较慢,导致猪肉价格涨幅有限。7月,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月平均值为24.74元/公斤,环比上涨2%,同比上涨32.4%;生猪集贸市场价每公斤18.65元,环比上涨2.8%,同比上涨30%。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张斌向新京报记者分析,今年二季度以来,生猪价格重心上移,逐月递增的现象与产能去化息息相关。农业农村部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由2023年6月的4296万头降至2024年5月的3986万头,相当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的102%,产能由过剩转为相对平衡。而据Mysteel(上海钢联)农产品调查的样本企业数据,从今年5月起,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小增0.43%,行业内母猪产能去化进入尾声,并未发生过度去化。
“与前几年不同,本轮周期内的产能调节相对温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指出,当前养猪行业在信息引导方面更加透明化,养殖场户可以基于政府部门公开数据合理调节生产。伴随行业规模化水平提升,产能稳定性逐步提升。相较前几年来说,疫病防控能力改善,疫病相对稳定。所以,此次产能去化并没有像前几轮周期一样出现大幅下降,更有利于供需形势改善。
不少猪企集资扩产
面对生猪价格上涨走势,不少猪企发布了扩产计划。今年8月,新希望发布公告称,募资不超过38亿元,用于升级猪场和偿还银行债务;华统股份称募资不超过16亿元,用于建设生猪养殖项目、饲料加工项目、偿还银行贷款。
也有猪企对全年生猪出栏量的目标进行更新。神农集团在发布募资计划后称,今年公司生猪出栏量目标为230万—250万头,力争于明年实现出栏生猪350万头的目标。
某上市猪企负责人此前在行业交流会上对记者表示,虽然大家对今年生猪市场行情较为乐观,但是大多数企业目前的产能尚未被完全利用,有些在建的猪场也处于停工、闲置状态。大规模扩产,不会是今年行业的“主旋律”。
记者查询新希望发布的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得知,确实存在部分在建猪场停产、投资项目收益未达预期的情况。如新希望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得妥镇的“种猪存栏8250头及配套9万头商品猪”建设项目、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15万头生猪”项目,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施工环境变化造成项目无法继续实施。
新希望表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生猪养殖项目,受生猪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去年生猪销售价格处于低位,今年1—6月生猪销售价格波动较大,部分项目在投产后,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导致投资项目本年实际收益暂未达到预计效益。
猪企偿债压力依然大
在上述猪企的募资计划中,偿还债务也是目的之一。
目前,华统股份的负债率高于70%。根据财报,去年,华统股份的账面货币资金仅为6亿元左右,而短期借款却超过20亿元,还有接近20亿元的长期负债。
华统股份表示,公司相应增加了银行贷款等债务融资规模。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77%,处于相对高位。本次募资计划将有利于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引入股权融资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华统股份或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根据财报,去年,华统股份规划的生猪出栏量为250万头,但其实际销售数量仅为230.27万头。按照华统股份目前16.4元/公斤的养猪成本,该公司今年5月才刚刚开始盈利。若未来生猪价格下跌,华统股份或陷入“越卖越亏”的局面。
另一家发布扩产计划的猪企新希望同样面临债务问题。新希望虽然并未在此次募资计划中提出具体的生猪产能增加目标,但其在公告中提出,在募集资金中,27亿元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1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债务。
根据财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新希望的短期借款金额达18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86亿元,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流动负债合计达537亿元。而该公司的货币资金达109亿元,存货账面价值达115亿元,流动资产约为285亿元。
综合头部上市猪企的财报数据可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新希望、华统股份、傲农生物、天邦食品、金新农、龙大美食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
新希望称,公司今年年底的目标是资产负债率降到70%以内,明年计划降到65%以下。
扩产需理性
也有猪企表示扩产不是当前考虑的首要问题,偿还债务才是企业未来的重心。温氏股份表示,养猪业目前实现盈利的时间尚短,公司将优先考虑偿还一定的有息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待盈利有效弥补往期亏损后,再去考虑扩大规模。
“扩产是对未来市场行情的认可,也存在风险。”上述猪企负责人坦言,“养猪企业不断扩产,仔猪长大需要10个月,这部分产能短期内不能变现,但是饲料、猪场的资金投入却是真金白银。目前,猪企的资金压力确实很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我国生猪产业是由市场机制调节的。如果后期产能恢复到一定水平,中小养殖户和规模养殖企业都会根据自身产能情况进行调整。即使是行业龙头企业,也经受不起长时间的亏损,会基于对市场形势的预判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而不会持续、盲目地扩张产能。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同比下降6%,环比上涨1.1%,仍比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要高。
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94.85万头,环比上涨1.14%。上海钢联农产品分析师同样认为,近两个月生猪价格上涨明显,养殖端利润处于较好区间,养殖端主动调减产能的意愿不高,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连续5个月环比小幅上升。另外,当前生猪的实际产能比预期偏大,对生猪价格的上行幅度不宜过高预估。
来源:新京报、中国商界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