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泰国公认的“五大帝”之一,历史上首个在海外当国王的华人,正是因为他,使得泰国历代王朝对华侨华人印象极好。
不过却也是好奇,一个华人如何能在泰国称王?甚至被泰国百姓公认为最伟大的国王之一?
运气好汉名叫郑信、泰文叫达信,总之便是一个人且至今写入泰国历史,受到泰国民众爱戴。
但追溯郑信经历,却是同我国广东颇有渊源,原因不是其他,而是这郑信是个“中泰混血”。
若是仔细翻郑信的祖籍,却是直指广东潮州,之所以最后在泰国发家,还得是因为郑信的父亲。
郑信的父亲郑镛于清朝时期选择到东南亚谋生,彼时的潮汕地区因为多山多海少田,相较于种地生存,对外贸易却是十分发达。
为赚钱谋生,郑镛便跑到东南亚,人生地不熟,便靠借贩卖水果为生,虽然穷但也实在脑子灵活,发现泰国赌博盛行,且政府承认赌博的合法性,承包赌税成为郑镛的发财之道。
甚至通过人脉游说,拿到当地赌税承包权,有了一定本钱,郑镛也开始在泰国成家,娶了一名叫做洛央的暹罗女为妻,从此也便过着自己的小生活。
一边是愈发强盛的赚钱经,一边是美满的生活,1734年郑信出生,谁都无法预料,郑信的出世却是改写着泰国王朝的发展历史。
因为脑子灵活,加上业务发展迅速,郑镛有了同彼时暹罗首昭批耶基节认识的机会,这一来一往之间,两家也便逐步有了成为“世家的关系”,甚至为郑信创造了进入皇室的机会。
这昭批耶虽然贵为官爵,同时担任财政大臣,但无奈于家中并未有男丁,郑信机会来了。
郑镛将郑信送给昭批耶,从此郑家开始与泰国政坛有所牵绊。
以官宦子弟的身份进宫,且被改名为“达信”,郑信尤为受到青睐和看重,在暹罗一家佛教僧院学习,而后在宫内担任御前侍卫,一路走到军政长官地位,封爵披耶,也被称之为披耶达信。
英勇的将士,领军上阵的能力,1764年缅甸军大举进入暹罗使得国内动乱,郑信便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1767年,缅军进攻阿瑜托耶城之际,郑信便受王命留在京师,以协助退敌。
泰王朝沦亡,南下的郑信不得不率领500名泰人和华人组成的残部进行突围,一路沿着湄南河往下,开始建立抗缅复国的基地。
两战告捷,郑信的带领却是令泰兵斗志拉满,招兵买马,也是为让更多的泰人加入抗缅复国的斗争,郑信自立为王,带兵平定各地割据势力。
从此屯武里王朝建立,而郑信也于1767年12月28日被拥护为泰王,因为重塑王朝的战绩,郑信在泰国历史上被称之为“郑皇”。
那如今的泰国又到底受到郑信多少影响?因为郑信,而后所有的泰国帝王都姓“郑”的影响也是如此吗?
改写泰国历史之所以叫做吞武里王朝便是因为郑信在掌权后,将首都从阿瑜托耶城迁移到吞武里城,且虽然郑信成为唯一一个在海外当皇帝的华人,但因为声望实在颇高,至今都被泰人所惦念。
泰国王朝中一共有5位被立为大帝,而郑信这位华人便是5位中其中一个。
甚至为纪念郑信,泰国每年12月28日便是“郑皇节”,且被誉为18世纪泰国的华裔民族英雄。
然身在皇位,一言一行均受到关注,郑信的执政方式自然有人信服也有人不服,看似日火朝天的吞武里王朝,实际内忧外患。
1782年4月7日,郑信遭遇宫廷政变,随后登上皇位的便是拉玛一世,也是如今泰国王朝的开端。
而这位拉玛一世便是通銮,是郑信自小进入皇宫后认识的兄弟,还是同郑信一起恢复暹罗的开国功臣之首。
然世事有变,通銮杀害了郑信随后登基称王,从此改写泰国王朝发展,而这名字却也是令人戏谑:怎么还姓郑?
对于拉玛一世为何姓郑,至今并未有准确证据,但根据民间的说法,却是各有说法。
有说是因为通銮的母亲是大城府的华裔,是广东一位财主的女儿,母亲姓郑,不过相交于此,更多传言却是通銮“自愿当郑信儿子”一说。
自愿终是并非自愿,但确实与此时泰国与中国有着朝贡制度有关。
通銮登基是通过篡位,也就是说手段并非光明,且郑信在位时,为了搞好与清朝的关系费劲不少力气,甚至在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立即向清朝请封建立朝贡关系。
不过彼时清朝并非看重郑信的吞武里王朝,一度不承认郑信藩王地位之外,责备郑信反叛窃国,直到后来了解到阿瑜托耶王朝的人不成气候,这才松口接纳郑信的吞武里王朝。
也就是说,想要一直保持王朝与清朝朝贡关系,郑信的名字算得上第一手保证。
虽然通銮将郑信杀害登基,但终是要保王朝发展,所以为保与清朝的朝贡关系,便自称“郑信之子郑华”,从而掩护篡位事实,且顺势拿到清朝的册封。
从此,在拉玛一世通銮之后,泰国王室均沿用“郑”姓,直到如今。
怎么不说,在一定程度上,郑信实在影响着泰国到至今,而也是因为郑信的关系,使得华人极为受到泰国王室爱戴,相较于欧美人在泰国营商,华人却是拥有更多优先权。
而位于广东澄海,郑信的衣冠墓,如今也被澄海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且这位唯一的海外华人皇帝,每年都会经受泰人的纪念。
参考资料:
泰国历代国王,为什么都有中文姓氏“郑”?——澎湃新闻
泰国王室兴衰录(上)——澎湃新闻
泰王郑信:首位海外华人皇帝——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