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知关公刮骨疗毒故事?我要做现代关云长,尽管动刀,我保证一动不动。”这是1939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他在受伤后面对医生时说出的豪言壮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展现了革命战士的钢铁意志。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英勇无畏,更成为了激励无数后来者的精神力量。那么,这位“现代关云长”究竟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斗?

在湖南茶陵县秩堂乡那片古老的土地上,1910年11月21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父母给他取名叫龙书金。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国家如同漂泊在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民众的生活也如同苦难的深渊,不见天日。龙书金的家庭,便是这苦难大地上的一个小小缩影。

随着祖父的突然离世,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穷得连给祖父下葬的钱都没有,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忍痛卖掉年龄最小的叔叔,才换来祖父的一方安息之地。这样的经历,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刻在了龙书金幼小的心灵上,让他从小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颗改变命运的种子。
龙书金的童年,没有书声琅琅的学堂,只有无尽的农田和汗水。他只上了几个月的私塾,便辍学回家,帮父母操持农事。然而,他的父母,那对勤劳而坚韧的夫妇,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困苦而放弃对儿子的培养。他们心里明白,知识或许能改变命运,但在这乱世之中,更需要的是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

民间舞剧团“练打”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发现龙书金的力气远超同龄人,那浑身上下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于是,经过与母亲的商议,他们决定把龙书金送到民间舞剧团去学习“练打”。在那里,龙书金仿佛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他日复一日地练习拳术棍技,每一次挥汗如雨,每一次肌肉酸痛,都是他对未来的一次默默准备。他的体魄在锤炼中变得强健,他的意志在磨砺中变得如钢铁般坚硬。
随着全国各地武装起义的不断爆发,革命的浪潮像一股汹涌的洪水,席卷了整个国家。龙书金,这个年轻的农民儿子,也受到了这股浪潮的深刻影响。1929年的冬天,年仅19岁的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乡赤卫队,迈出了他革命生涯的第一步。几个月后,他更是被编入三都垅独立营一连,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初入革命队伍的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很快在队伍中崭露头角。

红军|图
1930年9月,龙书金随营编入红十二军,他的身份再次得到了升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同年1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热情如同被点燃的火焰,熊熊燃烧。在红军中,龙书金以吃苦耐劳、作战勇敢而著称。他就像一颗螺丝钉,无论在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很快,他由士兵晋升为红一军团政卫连班长、排长、连长,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实,那么有力。
他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每一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毫不畏惧。他的身影,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战士们勇往直前。1932年2月,龙书金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他的肩上,扛起了更重大的责任。此后,他历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追击炮连副班长、班长,兵站站长等职务,为红军的后勤保障和战斗准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长征照片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龙书金作为红一军团的一员,也踏上了这条充满艰辛和考验的征途。长征路上,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的毅力却如同磐石一般坚定。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斗和战役,每一次,他都拼尽全力,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东征和西征战役中,他率领的突击队,就像一群勇猛的夜老虎,在黑夜里奔袭敌人的据点,捣毁敌人的要塞。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让他被誉为“夜老虎”,他的名字,也在红军中传为佳话。
转眼到了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龙书金,这个曾经的农民儿子,已经成长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的一名连长。2月的一天,他率部参与了陵县大宗家战斗。那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他们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日军。然而,龙书金却毫无惧色,他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一名战士负伤了,龙书金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抢救。然而,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臂,骨头完全粉碎。当时的医疗条件极为简陋,没有麻醉药,医生只能用吗啡代替,但效果甚微。面对剧痛,龙书金却大笑一声,那笑声中充满了无畏和豪迈。他对医生说:“你可知道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我要做现代的关云长,尽管动刀,我保证一动不动。”
医生拿起手术刀,割开伤口,挑出骨头里的渣子。龙书金安坐椅上,纹丝不动,但他的脸上却汗珠滚滚,浑身湿透。从此,龙书金的左臂中间少了一截骨头,他的下半截胳膊能左右旋转,但手却失去了力量,不能提起重物。然而,这场战斗,龙书金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更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击毙了日军旅团长安田大佐以下官兵500多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小鬼子|图
战后,龙书金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颂,他的职务也随之晋升,成为了一名副营长。如今,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不禁会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龙书金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是那份对家国的热爱,还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或许,两者皆有。

1941年的初春,寒意尚未褪尽,龙书金的军事生涯却迎来了新的春天。他再次获得晋升,成为了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的副旅长。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龙书金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多次指挥部队成功反击日军的扫荡。他的战术灵活多变,让日军闻风丧胆,战友们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为真正的战斗英雄。

抗日战争照片
那时的战场,硝烟弥漫,日军的气焰嚣张至极。然而,龙书金却总能以出奇制胜的战术,让敌人措手不及。每一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越战越勇,日军的扫荡一次次被粉碎。
时间到了1942年的深秋,龙书金又接过了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的重任。这片土地上,反“扫荡”和破袭战的硝烟此起彼伏。龙书金深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们的鲜血,他绝不能让敌人得逞。他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每一次战斗,都是对意志和勇气的考验,而龙书金总是那个挺在最前面的人。

1944年的早春,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龙书金又被任命为渤海军区副司令员。渤海军区,这个位于山东北部的战略要地,连接着华北和华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日寇在华北地区疯狂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龙书金到任后,望着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他深知,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老乡们,我们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日本鬼子!”龙书金的话语掷地有声,他积极发动群众,组建民兵组织,实行坚壁清野。一时间,渤海军区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日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渤海军区的日子里,龙书金亲自指挥了多次重要战斗,其中陵县大宗家战斗尤为激烈。那一战,枪声震天,炮火连天,龙书金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最终,战斗取得了胜利,战士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龙书金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艺术也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并未随之而来,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龙书金率部挺进东北,参加了辽沈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东北战场上,他以其卓越的攻坚能力著称,被誉为“攻坚老虎”。山海关阻击战中,龙书金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毫不畏惧。他指挥部队以少胜多,成功阻击了敌人的进攻,为大部队进入东北赢得了宝贵时间。
1947年,东北战场的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军队在装备和人数上均占优势,但龙书金却毫无惧色。他率领部队在东北战场上屡建奇功,特别是在四平攻坚战中,他指挥部队连续作战13天,成功攻占了陈明仁的核心工事指挥所,活捉了陈明仁之弟陈明信及以下官兵2000多人。

陈明仁
那一战,书金如同一位冷静的棋手,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他的指挥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战士们敬佩不已。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极大地提升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士气。随后的日子里,龙书金指挥部队参加了锦州战役、天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锦州战役中,他率部攻克了多个敌人据点,为大部队进入锦州创造了条件。在天津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一战歼敌八千多人,那震天的喊杀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1949年,全国解放指日可待。龙书金率领部队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湖南等地的战斗。那些日子里,他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勇往直前,无惧生死。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而海南岛作为国民党残军的重要据点,尚未解放。此时,龙书金已升任四十三军副军长,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4月,龙书金亲自指挥一二八师师部和两个加强团,乘坐帆船强渡琼州海峡。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海风呼啸,波涛汹涌,国民党军舰在海上封锁。龙书金和他的战士们却以“木船打军舰”的英勇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他们成功登上海南岛,那欢呼声仿佛穿越了时空,至今仍在耳边回响。龙书金的这次成功,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更彰显了他不畏强敌、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龙书金再次临危受命,率领部队奔赴朝鲜战场。那里,他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军及其盟友。面对敌人的坚固防线,他并没有盲目强攻,而是巧妙地运用侧翼进攻、迂回包抄等战术,成功打破了敌人的防御体系。他的这些战术不仅减少了部队的伤亡,更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龙书金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战士们在他的指挥下,越战越勇,让敌人闻风丧胆。

1955年,新中国首次举行授衔仪式,龙书金凭借其在革命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一荣誉,是对他一生战斗生涯的最好肯定。随后,龙书金被提拔为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警备区司令员。广东,这个中国南方的重要省份,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龙书金上任后,迅速熟悉情况,他深知,只有加强部队训练,提高警备水平,才能确保广州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他每天奔波于各个部队之间,那忙碌的身影仿佛成了广州的一道风景线。在他的努力下,广州地区的警备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的生活也更加安宁。

1959年,为了磨砺龙书金的军事理论锋芒,提升领导能力,组织上安排他踏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大门。在那庄严的学府里,龙书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军事理论的甘露,深入钻研战略战术的奥秘,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悄悄积蓄着力量。到了1962年。龙书金带着满腹经纶走出校门,组织上立即委以重任,让他接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并兼任湖南省委常委。

那时的湖南,正沐浴在和平建设的春风中。龙书金一到任,便迅速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中。他深知,民兵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省委、省军区的鼎力支持下,他亲手组建了一支2000多人的基干民兵团。那支队伍,如同湖南大地上的钢铁长城,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更为全国的民兵工作树立了标杆。
那年6月17日,毛主席视察湖南时,还专门听取了龙书金关于战备工作和民兵工作“五落实”的汇报。毛主席听后,赞许之情溢于言表,将其概括为“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这成了指导全国民兵工作的金玉良言。

毛主席和周总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龙书金深深扎根于湖南这片热土。他在民兵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积极投身地方事务,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倾注心血。他常常深入基层,与军民促膝谈心,那份深情厚谊,如同湘江之水,绵绵不断。在他的领导下,湖南省军区的工作如日中天,成为了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1968年,龙书金被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并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主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书记。那时的新疆,中苏关系紧张,作为祖国的西北边疆,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龙书金一到任,便深感责任重大。他加强边境巡逻,提高部队的战备水平,为保卫和建设边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新疆的日子里,龙书金同样深入基层,与军民心连心。他推动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那份执着与热情,如同天山上的雪莲,高洁而坚定。在他的领导下,新疆军区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铁列克事件
可是,谁又能预料到命运的波折呢?1969年8月13日,中苏两国在西北边陲的铁列克提地区发生了严重冲突。作为新疆军区司令员的龙书金,因此受到了严厉批评。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晚年时的龙书金曾回忆道:“我当时放松了对西北边境的警惕,因为苏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在东北,而非西北。这是我一生中的惨痛教训。”然而,龙书金并没有因此消沉,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失误,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加谨慎和细心。
命运似乎并未就此罢休。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又给龙书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重重一击。作为林彪旧部,他虽未参与任何阴谋活动,但职务还是受到了影响。1972年5月,龙书金被免去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务,接受隔离审查。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是何等的煎熬与困顿。

可是,龙书金并没有放弃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在隔离审查期间,他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努力澄清事实真相。随后,他的境遇一度困顿,甚至居无定所。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他写信给中央领导求助,最终被妥善安置到了广州。
在广州的日子里,他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和大局稳定。1983年,经过组织的认真审查和公正评价,龙书金终于得以恢复名誉并离休。离休后的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那些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为了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瞬间,都成了他晚年生活中最宝贵的回忆。

他时常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激励着年轻一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随着年岁的增长,龙书金的身体逐渐不如以前,但他依然坚持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时常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002年,龙书金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那枚勋章,如同他一生的写照,熠熠生辉。2003年4月16日,龙书金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93岁。他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惋惜和悲痛。然而,他的精神和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龙书金的一生是传奇而感人的,他从小历经艰辛,却以惊人毅力和勇气投身革命,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和坚韧精神,让我们深感敬佩。尽管遭遇波折,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对国家和人民充满忠诚。如今,他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存。让我们铭记龙书金的功绩,传承他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时,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龙书金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