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不问出处,但传奇总有起点。”正如这句俗语所言,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故事,都始于一个看似平凡的瞬间。1934年新疆哈巴河县,一个哈萨克族小生命贾那布尔的降生,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起点。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到来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特殊馈赠。贾那布尔的童年虽然纯净快乐,但命运的波折却让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如何在逆境中崛起,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一生?

在神秘的新疆哈巴河县,1934年4月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一声清脆的啼哭在宁静的山谷中回响,哈萨克族的小生命贾那布尔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出生在这个虽不富足却洋溢着爱的家庭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哈巴河这片被历史风尘轻抚的土地,即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努力保留着一份宁静。贾那布尔的童年,就像山谷间一股清澈的溪流,纯净而快乐。他在马背上摇曳着成长,耳边是牧民们悠扬的歌声,和父亲口中那些英雄辈出的传奇故事。夜晚,篝火旁,父亲的声音如磁石般吸引人,而母亲的歌声,则如月光般温柔,照亮了贾那布尔幼小的心灵。
到了入学的年龄,贾那布尔踏进了那所简陋的学校。老师们虽学识有限,却满怀热情,他们用质朴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世界。贾那布尔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每一丝知识的甘露。书本上的文字,对他而言,是通往未知世界的神奇钥匙,开启了他对广阔天地的无限遐想。
在学校里,贾那布尔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同探索、一同成长,快乐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们。有一次,他们在河边嬉戏,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贾那布尔,这个心地善良的孩子,立刻小心翼翼地将小鸟捧起,为它包扎伤口,日复一日地喂养,直至它康复翱翔天际。这件事如同一粒种子,在他心中种下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爱护,也坚定了他为这片土地和人民贡献力量的决心。

河里嬉戏网图
可是,命运专挑苦难人。194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母亲这位坚强的女性,忍着悲痛,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贾那布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暗暗发誓,定要努力,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从那以后,贾那布尔仿佛脱胎换骨。每天黎明未破,他便起床帮忙家务,随后匆匆赶往学校。课堂上,他的眼睛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课后,他四处寻觅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知识面日益拓宽。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成绩斐然,荣誉接踵而至。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开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用所学知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
1949年秋天,新中国成立的号角响彻云霄,贾那布尔和乡亲们心潮澎湃。他们深知,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贾那布尔心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他坚信这是实现理想的最佳时机。

新中国成立图
1951年,年仅17岁的贾那布尔,怀揣着热血与梦想,成为了哈巴河县团委的一名干事。工作艰巨而复杂,但他从未退缩。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党的忠诚,他迅速适应了新角色。他工作能力强,善于倾听群众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与爱戴。
1953年8月,对贾那布尔而言,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誓将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生。入党后,他的信念更加坚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力求最好。工作中,他坚持原则,公正无私,敢于发声,不畏强权;生活中,他充满爱心与责任感,是家里的顶梁柱,对家人呵护备至。
有一次,他得知村里有一位孤寡老人生活困顿,便毫不犹豫地前去探望,还送去了生活用品。老人感动得泪流满面,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孩子,你真是个大好人!”在场的人无不被这一幕所感动。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是否也会点燃心中那团为国奉献的火焰?是否也渴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自己坚实的脚印?

1956年,一纸调令如同春风中飘落的树叶,轻轻却坚定地落在了贾那布尔的案头。那是一个让人直摇头的去处——青河县,一个众人眼中的苦差事之地。然而,贾那布尔没有丝毫犹豫,他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毅然踏上了前往青河的征途。

初到此地,贾那布尔就像一颗坚韧的钉子,深深扎进了这片土地的基层。他与老百姓们打成一片,每日里谈论的不是宏大的国家大事,而是那些琐碎却温馨的柴米油盐、春种秋收。就在这日常的闲聊中,一个严峻的问题悄然浮现在他的眼前:青河县的农业生产技术竟如此落后,粮食产量低得令人揪心。
贾那布尔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但他没有选择退缩。他迅速行动起来,仿佛一位急切的园丁,决心要培育出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希望之花。他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像老师教学生那样,手把手地传授种地技艺。同时,他四处奔波,只为争取上级的支持,誓要改变老百姓的艰难生活。
在青河的日子里,贾那布尔与群众同甘共苦。有一次割麦子,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鲜血直流,但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又继续投入到了劳动中。这股拼劲,怎能不让人感动?周围的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就这样,在贾那布尔的不懈努力下,青河县的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文化教育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到了1965年,贾那布尔又被调到了条件恶劣的阿勒泰地区。那里的老百姓朴实而善良,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期待。贾那布尔一到任,便一头扎进了社教工作中。他依旧保持着那副老样子,天天和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仿佛他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一员。
在他的辛勤付出下,阿勒泰地区的社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好景不长,“文革”的阴霾席卷而来,贾那布尔也未能幸免,被下放到基层劳动改造。但他就像一棵顽强的松树,在风雨中依旧坚守着对党和人民的信仰。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1970年,随着“文革”的阴霾逐渐散去,贾那布尔又重新得到了组织的信任,被任命为阿勒泰专署副专员。后来,他还参与了《毛泽东选集》哈萨克文版的翻译工作。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凭借着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党的理论的深刻理解,确保了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也因此,他升任阿勒泰革委会副主任。

贾那布尔知道要改变一个地方,就必须深入基层。他穿着简朴,骑着马,在草原和山路上奔波,宛如一位游牧的智者。每到一处,他都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这种亲民作风很快就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在调研过程中,贾那布尔发现阿勒泰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依然落后,粮食产量低得让人忧心忡忡。于是,他再次挺身而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争取上级的支持,他不知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受了多少委屈。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深知,这是为了老百姓的饭碗!
除了关心农业生产,贾那布尔还特别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他明白,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于是,他亲自参与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他的推动下,阿勒泰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然,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贾那布尔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有些人对他的改革措施持怀疑态度,甚至进行阻挠和破坏。面对这些挑战,贾那布尔没有气馁。他就像一位勇敢的航海家,在波涛汹涌的改革大海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方向。他耐心地向干部群众解释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贾那布尔坚信,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各项改革措施都顺利实施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974年,贾那布尔,这位肩负着厚望的领导者,接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书记的重任,同时还兼任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这可不是一顶轻松的“桂冠”,而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重得足以让常人望而却步。

那时的新疆,如同行走在悬崖峭壁上的行者,稳定与发展如同走钢丝般惊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贾那布尔,就像一位勇敢的船长,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驾驶着新疆这艘大船,驶向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海域。
他绝非那种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的领导。每当有重大决策需要制定,他总是亲临一线,坚定地站在最需要的地方。他就像是新疆这艘大船的舵手,用他那双有力的手,稳稳地握住舵轮,为新疆指引方向,带领它破浪前行。
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是新疆的根基所在,也是贾那布尔心中的“定海神针”。他深知,这根神针一旦动摇,新疆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因此,他四处奔波,协调各方力量,对社会治安实行零容忍政策。他就像一位守护神,瞪大双眼,警惕着一切违法犯罪活动,绝不让它们有丝毫可乘之机。

在民族团结方面,贾那布尔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组织了各种交流活动,让新疆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他的努力下,新疆的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如此绚烂,成为了新疆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新疆大地时,贾那布尔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他知道,这是新疆腾飞的翅膀,必须紧紧抓住。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成为了新疆的“开拓者”。他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让新疆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同时,他还大力培养本地人才,为新疆的未来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985年,贾那布尔的身份又有了新的变化——他成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然而,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那颗为新疆默默奉献的心,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到了1993年,贾那布尔又担任了自治区政协主席,虽然退居二线,但他深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重大。他组织政协委员们讨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重大问题,那场面简直是智慧的火花四溅,为新疆的发展贡献了无数宝贵的建议。贾那布尔不仅工作拼命,还特别注重与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他经常邀请大家来聊天、喝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就像新疆的“大家长”,用温暖和包容把大家的心都聚在了一起,让新疆这个大家庭充满了和谐与温馨。
别以为贾那布尔只是个工作狂,他还特别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他深知,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他一有空就学习党的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他还酷爱书法和音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说起他的书法,那真是一绝,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2004年,贾那布尔退休了,但他并没有停下来享受清福,而是继续默默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然而,时间不饶人,2024年11月22日2时18分,这位为新疆奉献了一生的杰出领导,在乌鲁木齐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如今的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贾那布尔他们那一辈人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和牺牲。

贾那布尔一生致力于新疆的发展,从基层干起,历经风雨,始终坚守对党和人民的信仰。他深入群众,推动农业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疆的稳定繁荣倾注心血。退休后仍默默奉献,展现了高尚品德。他的努力换来了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感恩贾那布尔等老一辈的付出,应传承他们的精神,为新疆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通过社交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贾那布尔的事迹,铭记他的功勋,激发更多人为新疆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