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超,一个拥有世界史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却选择了送快递这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八年风雨兼程,他用行动诠释了学历与现实的博弈,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的故事,远比“博士送快递”这几个字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许多人对博士的第一印象就是站在大学讲台上侃侃而谈,或者在实验室里埋头科研。然而,谭超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连续四年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却屡次落榜,第四年的时候,即便笔试成绩名列第一,面试也顺利参加了,最终还是没能被录取。这其中的辛酸与无奈,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最终,他被调剂到烟台大学历史系,继续他的学术追求。
本科毕业后,谭超就下定决心不再向家里要钱。为了维持生计和学习,他做过房产中介,当过大学保安,甚至还收过废品。最累的时候,一天要打三份工,奔波于不同的场所,只为能够继续他的学业。这些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在四处寻找兼职的过程中,谭超接触到了快递行业。这份工作时间灵活,收入稳定,让他能够兼顾学习和生活。于是,他成了一名快递小哥,穿梭于大街小巷,将一份份包裹送到千家万户。
当“博士快递哥”的故事传开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有人质疑他“脑子有病”,觉得他浪费了博士学位;有人嘲笑他“丢人”,认为他应该从事更体面的工作。面对这些质疑和嘲笑,谭超并没有退缩,他坦然表示,用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不丢人。
来自家人和亲戚的压力,更让谭超体会到现实的残酷。他们认为送快递是“低人一等”的工作,与他的博士身份格格不入。 这种不理解,像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感到无比沉重。但他始终坚信,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工作都应该被尊重。
从2010年到2016年,六年的时间里,谭超送出了超过60万件快递。从最初每天只有两件快递的冷清,到后来双十一的爆单,他见证了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亲身感受了这个行业的辛酸与不易。
白天送快递,晚上学习,谭超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像一个时间管理大师,精确地计算着每一天的时间,几点到几点该做什么,都了如指掌。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除了送快递,谭超还在烟台大学综合商店门外开了一个类似于现在“菜鸟驿站”的地方,代理各个品牌的快递。此外,他还经营着一家干洗店。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却乐此不疲。
“博士快递哥”的称号,给谭超带来了许多关注,也让他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外界的评价所左右,他始终保持着初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
谭超认为,用自己的双手挣钱,不丢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职业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的高低贵贱,而在于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一些大学老师对谭超的选择表示不解,认为他“脑子有病”,浪费了宝贵的博士学位。这反映出部分人对学历和职业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高学历就应该从事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工作。
然而,更多的网友对谭超的故事表示赞赏,认为他“很励志”。这体现了社会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和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
谭超表示,即使毕业后,他也不会放弃快递行业。他可能会按照家中长辈的希望去高校当教师,但同时也会继续从事快递工作,用自己的双手补贴家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谭超虽然不是快递行业的状元,但他却是自己人生的状元。他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并且用行动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在于选择,在于奋斗,而不在于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
谭超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学历与能力的辩证思考。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力的提升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谭超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的成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谭超的故事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不必被世俗的眼光所限制,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不同的职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谭超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坚持、奋斗、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历和职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 passion,并为之努力奋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能够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都是值得肯定的。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像谭超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不必被世俗的标准所定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