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穿啥样衣服?别以为古人很保守,穿着比我们大胆许多

毒舌妖后 2022-07-21 21:26:53

在《庄子·田子方》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前去拜见鲁哀公,鲁哀公对他说:“鲁国有很多儒士,却很少有人学习先生你的学说啊。”

庄子却回答:“鲁国很少儒士。”

哀公不解:“鲁国上下都穿儒服,怎么说少呢?”

庄子再答:“我听说,儒士戴圆形的帽子是指知天时,脚穿方形鞋是表示知地形,佩戴玉玦是说遇事能够决断。但真正掌握了这些道理的君子,不一定这样穿戴服饰;这样穿戴服饰,也不一定就掌握了这些道理。您必然不认为如此,那为什么不在鲁国下令:‘没有掌握这些道理却这样穿戴服饰的,死罪!’”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推测出,在当时,儒士应当是有一套专门、特定的服饰规定。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服饰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地位,在不同的场合人们需要穿戴不同的服饰。

那么古人夏天又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夏日葛衣

“葛,小人得其美,以为羹;君子得其材以为絺綌,以为君子朝廷夏服。”早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抽取老葛的纤维制成衣服,并且在周代已有“掌葛”一职,负责征收掌管葛麻类纺织原材料。随着丝、麻、裘在服饰领域的发展,葛逐渐成为平民所有。

葛布质地细薄,穿在身上轻薄飘逸。其中,粗布葛衣一般被称为“绤”,而细布葛衣则被称为“絺”。韩非子《五蠹》中有写“夏日葛衣”,在古代,葛衣因其凉爽轻薄成为常见的夏季服装。

在我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葛衣”的身影。例如,李白在《黄葛篇》中就叙述了一位女子给自己丈夫采葛织布的故事。

洛溪边长满了黄葛,黄色的葛花绵绵密密地开着,烟雾下的蔓条好似有几百尺。一女子正在采葛,她要把它的纤维搓成葛线,制成葛布,做成暑衣,寄给自己远在日南郡戍守的丈夫。

只希望丈夫等天气转凉也不要将这件暑衣扔了,虽然不合时节,却是自己亲手缝制的,其中满含真情。

随着服饰布料的发展,到唐朝,葛衣一般多是平民夏天的穿着,因此获得官职也有“释葛”的说法。而诗人描写百姓在冬日还穿着葛衣的,其生活疾苦可见一斑。

丝绸纱衣

除了葛衣,对于富人而言,丝绸纱衣也是夏天常穿的衣服。丝绸其实是纱的一种,广义上的纱还包括毛、麻等纤维纺成的织物。纱薄而疏,重量轻,透气性好,造型美观,早在周代就有了薄纱。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可以说是纱衣的典型代表,它出现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实物衣服。

素纱禅衣,就是指用没有染色的纱制成的没有衬里的单衣,素纱也被叫做蝉翼纱,由此可见其轻薄。据说将这件素纱禅衣叠成十层盖在报纸上,依旧可见报上内容。

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件素纱禅衣的使用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夏天贴身的纳凉装,但也有学者提出反对。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素纱禅衣是一件外罩,可能用于婚礼。

虽然无法确定素纱禅衣的用途,但这种透明的纱衣却实实在在是古人心头所好。

在北齐画家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中,那群校对书籍的文人身上披着的正是纱衣。

也有人认为,这幅图画的是魏晋名士。魏晋名士好食五石散,食后会全身发热,于是他们便穿上这种轻薄的纱裙来更好地散热,也就是“发散”。

南宋时我国丝织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产量大增,而且丝织品类也更加丰富。

沈田先生曾专门就福州茶园山南宋墓中一件印金山茶梅花边对襟合领烟色绉纱单衣进行赏析。

这种绉纱不同于普通纱和织金纱,明清之前多被称为縠,上文所说的素纱禅衣使用的素纱也是縠。在《释名》中也有提到:“胡,粟也,其形戚戚,视之如粟也”,由此可见这种纱在起绉之后会表现出如粟一般的效果。

沈田先生还提到,绉纱在南宋江南地区产量甚高,十分适合江南夏天的湿热气候。

这样看来,在中国古代,纱衣的确有用作夏服以避暑热的历史。

裲裆袹腹

除了选择这些轻薄的布料,为了度过炎炎夏日,古人也会选择清凉的衣服,裲裆袹腹。

裲裆,俗称“两当”,也可以写成“两裆”,盛行于两晋南北朝,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古代的背心、马甲。

这种衣服大多是用棉帛制成,前后各一片,前当胸后当背,在肩部用两条带子相连,腹部两侧不漏光,腰间用带子系扎。

这种衣服最开始的时候是被用作内衣,之后人们逐渐外穿,在大袖衫外再罩裲裆,因此也被称为“裲裆衫”,成了男女均可穿着的日常服装。在北魏迁都洛阳后,裲裆衫甚至成为正装、朝服穿着。

其实裲裆衫有厚有薄。南朝沈约的《琅玡王歌辞》中有记:“琅玡复琅玡,琅玡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在当时就有在单衫外再罩一件裲裆的穿法,十分适应二三月的春天。

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有大量外着裲裆的儿童形象,例如其中的三幅采桑图,图中的孩童均赤足,上着裲裆,下着短裙。

宋丙玲对此分析:河西地区的蚕桑季节应在夏历五月左右,天气转暖,再加上孩童不受传统着衣理念束缚,因此直接着裲裆而无其他衣服。

由此可见,裲裆也的确有做夏装的用途。

袹腹与裲裆略有不同,袹腹两侧是漏光的。袹腹其实就是褂子,整个就只是一片长布料,中间有口,两边搭下来,胳膊间各有四根绳带连着。

其实,古人同样也会有多种多样的避暑方法,这一点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古人的夏装或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开放,而里三层外三层的装扮很明显不适合度过炎热的夏天。

当然,关于古人的夏装还存在许多疑问,还有许多尚在讨论的,我们也只能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推测出一些历史事实。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古人也是人,他们同样在努力地生活。

0 阅读:87

毒舌妖后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