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 年尼克松访华是20 世纪世界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美两国外交政策转向,从对抗转向和解,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尼克松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堪称“破冰之旅”。
20 世纪70 年代,世界局势风云激荡,复杂多变,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逐渐改变了过去孤立和遏制中国的外交战略。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这一政策转变进一步加快了。
在中美关系这个重大问题上,毛泽东以其特有的睿智和战略眼光,始终牢牢把控大局,运筹帷幄。1970 年12 月18 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这些话,貌似只是毛泽东与老朋友斯诺之间的私人谈话,其实是讲给美国政府听的。
▲1972 年2 月21 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到达北京。 图为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新华社发)
1970 年12 月25 日,在圣诞节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毛泽东会见斯诺的消息,并刊登了毛泽东邀请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一起观看国庆庆典的大幅照片,这其实是中国向美国释放的又一个积极信号。
遗憾的是,中国政府释放的这两个信号并未引起美国方面的足够重视。事后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谈道:“毛泽东和周恩来对我们敏锐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转弯抹角,以致使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虽然错过了这两次机会,但中美两国并未错失历史的大机遇。
1971 年4 月30 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表斯诺的文章,透露了毛泽东曾对斯诺讲过的那句话:“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无论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还是以总统的身份都会受到欢迎。”这一次,通过斯诺,尼克松终于获得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立场和态度方面的信息,而此时,中美双方已经另辟蹊径,通过“乒乓外交”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1972 年2 月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他对中国的首次访问。遗憾的是,就在他访华的前一周,斯诺在瑞士日内瓦因病去世,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未能亲眼见证中美关系史上这重要的一幕,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