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迁村中:等不到大国救援,气候变迁受灾国如何自救?

晶源说国际 2023-01-29 17:38:00

「如果等不到大国,气候变迁受灾国如何自救...?」去年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的最大看点之一,是「气候赔偿」首次被列入议程中,针对如何赔偿气候变迁受灾国家进行谈判。极端气候带来的直接伤害如今已更为剧烈,贫穷国家对此更是有感——今年夏天印度暴雨成灾、巴基斯坦1/3国土遭洪水淹没、斐济沿岸村落面临灭村危机——许多受灾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已等不到资金到位的那一天,也难以全然相信富裕国家会真正实践「赔偿」的诺言。因此,它们正在寻求其他的途径。

全球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严重地冲击南太平洋岛国。由330个岛屿组成的斐济共和国(Fiji)尤其饱受极端气候所苦,迫不得已之下,斐济只能开始启动撤离计划。民众面临被迫离开家园的难题,斐济也成为太平洋岛国中,首个迫于气候变迁必须采取迁移的国家。

近年来在瑟鲁阿岛(Serua Island)已几乎被海水淹没,每当涨潮时海水便会倒灌进村庄当中。村民只能铺上厚木板等待退潮、退潮后客厅遗留下海中生物、庭院留下小船更是常见景象。村落中许多年长的居民以为能在这块土地上平安生活,直到离世的那一天。然而日复一日受极端气候影响,原本期望的平静到老生活也已变了模样。

斐济第二大岛瓦努阿岛上的Vunidogoloa是斐济第一个启动迁村的村落,原本它位在美丽的海边的村落,住着140多位居民。多年来海平面上升,使农业土壤盐化、作物产量减少。每当洪水来临,他们也被迫暂时搬离,等洪水退去后再回家。在日益艰巨的情况下,迁村计划早在2004年左右就开始了。

2014年在村长的带领下,Vunidogoloa终于迁移至距离原址2小时车程的内陆。走访旧址,只剩持续受洪水侵袭、浸泡的破损房屋,屋顶塌陷、地板消失,原本大家能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齐聚一堂吃饭、谈天,现今皆已成为淤泥累积的沼泽。居民无奈地形容原本美丽的家园在巨浪及风暴摧残后,已宛如一座「鬼城」(Ghost city)。

「我们该留下跟海水搏斗,还是迁移他乡?」

迁移是一项大工程,Vunidogoloa村花了快10年的时间筹备。斐济迁村计划称作「迁移计划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Planned Relocations),政府须进行系列安全风险评估,确保新村庄地点适合居住,接着进行开垦、疏浚、建造房屋、设置排水及电力系统,还必须长时间与村民沟通。最重要的是需要足够的资金与土地,相比其他村落,Vunidogoloa显得较幸运,因为他们拥有适合搬迁的安全土地,也能规划在邻近的森林中取得木材建造房屋。

对那些踏上迁移旅程的群众,未来将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影响。今年62岁的前村长拉马图(Sailosi Ramatu )更花了数年才成功说服村民搬家,因斐济人认为土地是自己最重要一部分,也从没想过自己会有离开的一天。对斐济人来说,土地是属于祖先的资产,需要用一生用心照顾以确保后代于此安生立命。此外,家人的墓地更是心中最难割舍的一块。在搬迁过程,村民须面对如此两难——将祖先的遗骨留在土地中并自行离开,或是挖掘出来带到陌生的新地点——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对他们带来深深的创伤。虽然迁村后居民生活稳定安全许多,但许多人想起过往仍觉得不舍:

「这对大家来说很痛苦,我们的家人都葬在那里。我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祖父母、离开了一切。迁村的那一天,大家都忍不住哭了。」

迁移后的生活对这些村民产生不小的改变,尤其是妇女、老年人及儿童。例如新的村落离海边距离遥远,使过去以捕鱼为生的家庭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往返工作,有些女性更被期待专注于家务劳动、而非与过去一样协助捕鱼工作。但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妇女加入了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目前正为当地发展劳动力的妇女赋权计划。虽然为女性增加了另一种可能性,但实际会带来何种影响,仍有待观察。

若「保命」是这些村民愿意起身迁村的最后动力,同样迫切需要搬离的其他村庄就没这么顺利了,原因依然是土地问题。以Nabavatu村庄为例,它位在瓦努阿拉瓦岛(Vanua Levu)的一座小丘上。虽然暂时没有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却因飓风多次袭击而变得脆弱不堪。

2021年1月飓风安娜(Cyclone Ana)侵袭,科学家评估Nabavatu的土地已不再安全,建议村民迁村移居至安全的地带。然而,他们没有适合的移居地点。飓风过后18个月,旧村仍是一片废墟,近400位村民已在避难中心生活超过一年。即使在多方协商之下已获得一小块可迁移的土地,但伐木、开垦仍须耗时大量资金及时间。

斐济有65%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5公里以内的地区,若今日已出现迁村的需求,难以想象数十年后的改变。根据斐济「迁移计划标准作业程序」,未来5至10年内目标迁移42个村落,其中仅6个村落成功迁移,其余正面临难解的土地问题。

根据规定,属于原住民的领地不可以经由斐济政府买卖,须透过Mataqali(注:斐济氏族或地主单位)之间的协商,才可允许对方将部分土地建造新村落。然而在建造新村落时,须同时留意并改造升级东道主的村落,以免发生冲突,而在资源及资金有限的状态下,更是难以兼顾。斐济政府表示,目前难以评估搬迁计划将对民众造成心理或社会层面的影响。

迁移、建村的成本高昂,就连斐济政府都难以全数埋单。以Vunidogoloa为例,2014年迁村共花费约98万美元,其中斐济政府支付约74万美元,其余24万美元建材费用则由村落小区自行筹措。2020年疫情在一夕之间停摆了斐济最重要的观光旅游业,更使GDP快速下滑,2019年的GDP为57.4,在2021年降至45.9。在经济受影响的情况下,眼前仍然必须解决迫切的气候变迁问题,且刻不容缓。

斐济订定的国家气候融资策略名列12个需要积极加入气候适应及脱炭的部门,包含农业、水资源及卫生单位。就斐济整体气候支出来说,40%以上资金来自国际资助者,其余的资金来自政府。2020年2月,新西兰向斐济提供规模1.5 亿美元的气候变迁援助计划,其中200万美金为用于迁村的捐助款项。

自2018年开始协助斐济制定搬迁方针的国际律师Cosmin Corendea表示,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第一个对迁村拥有高敏感度、且实际研拟策略的国家,她认为斐济政府多年的积极行动是获得新西兰信托基金捐款的关键原因,也已成为其他受灾国的最佳典范。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迁高峰会中,就曾针对气候金融资金进行辩论。当年工业化国家承诺2020年起,每年将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因应气候变迁的冲击。虽然自2013年开始资金逐年递增——从2013年524亿美元,逐渐攀升到833亿美元——但与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仍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

且即使资金数字达标,分配问题也是一大议题。斐济气候变化部长兼经济部长艾亚兹.赛义德-海尤姆表示,「如果仔细检视用于气候调适的整体资金,太平洋地区的拨款只占非常小一部分。然而,太平洋地区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当中,且越来越紧急」。

富裕大国排碳加速了气候暖化,气候正义、受灾国赔偿基金近年来也成为国际谈判重点之一。另一方面,在极端气候下受苦的斐济村民正在苦恼,若等不到富国为其搬迁埋单,下一步该怎么办?随着COP27气候峰会持续进行,斐济Vunigodoloa的迁村正是对全球的一记警示,它是否可以成功推动工业化国家和未来决策者、采取行动,以及斐济迁村后,村民是否能如愿过上平静的生活,都有待全世界持续关注。

0 阅读:67

晶源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