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笔记042:刘邦制定礼仪,第一次从仪式感中体会到当皇帝的尊贵

花言大帅 2022-03-11 12:16:45

​学习内容:1,冒顿灭了东胡,击溃月氏部落,再向南兼并娄烦,白羊两个部落,在侵入燕,代,恢复了之前蒙恬侵夺的匈奴土地。 秋天,匈奴在马邑包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 接着匈奴攻击太原。2,刘邦原本取缔了秦朝所有的严苛礼仪,一切从简,后面因为群臣喝酒争功,在大殿上大呼小叫,甚至拔剑击打柱子,觉得很烦,于是让叔孙通(秦朝的博士)来制定礼仪。高帝七年(辛丑,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群臣来喝,大家按照叔孙通的演练行礼,以及朝会。 刘邦第一次感受到了仪式感的作用。

【学以致用】

01,这就是礼的作用,也是仪式感里面透露出来的威仪。作用太大了。

用到个人身上,则举手投足都有章法,应事接物待人,一举一动都非常漂亮

用到家庭,则能够分别内外。 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别没大没小

一看这个娃子这么懂规矩,知礼, 证明大人教的好,家里的家风很好

用到乡里,则长幼有序,风俗和美

用到国家,则君臣有序,而政治有成

用到公司,就是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02,有意思的是,刘邦与叔孙通制定的这个礼,境界还不是最高的。为什么?

刘邦和叔孙通的制礼,一开始出发点就立意不高(主要是为刘邦个人服务)

刘邦是看群臣无礼,没规矩,心里厌烦,要给他们立立规矩;

而叔孙通呢,是为了“尊君抑臣”,用排场、仪式和礼节,凸显君王的至高无上和臣子的卑微,然后自己能立功受奖,得到利禄。

所以司马光说,他只是得了些糠秕,没有用到本质。

儒家礼的本质,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凝聚国家人民,为万世开太平。司马光感叹叔孙通器局太小,孔子也曾经感叹“管仲之器小也哉!”,说管仲器局太小。

荀子说:“成侯、嗣君,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成侯、嗣君这样聚敛民财的,就会灭亡。子产是能得民心的,但是得民心,根本就不算搞政治。子产冬天过河,看见老百姓蹚水过河冻脚,就让自己的车带老百姓过河,所以他非常得民心,郑国人民对他爱戴得不得了,都说他爱民如子。孔子就批评说:“那河上没有桥,是谁的责任啊?他不修桥,成天用自己的车去带人过河吗?子产执政根本就不及格。”管仲则是能富国强兵的为政者了,但是他不能修礼,所以齐桓公最后死都不得好死。别说国家长治久安了,管仲是人亡政息,而他的主公是人亡于政,没有得到善终。

修礼者王,不是用礼节去压制群臣,而首先是君王自己要修礼,然后要修全天下之礼。周朝建立,有周公修礼。汉朝建立,叔孙通就不能及周公之万一。

所以,刘邦公司的文化制度,是漏掉了一个人的,而这个人就是刘邦这个老板,皇帝

他是在体质之外的。

结合我所在的股权咨询领域来看,也有个类似的现象

以前比较火的一个企业管理制度,叫绩效管理。 当下也是要经常用的。

但是,对于高管,高层的激励性来讲,就不够了,为什么?

同样一个原因,绩效的管理系统,也有一个人是不受管制的,这个人就是老板

这样,它的效能就不能发挥到最大。原因就在于,这个中心(老板)是不会以身作则的。因为他制定这个制度,但是他又是局外者。

所以,在绩效之上,有一个更高的制度:股权激励

这个制度,就是上到企业老板,下到基层员工,上下一盘棋,上下同欲,共享共担,这样让人感觉到公平。发自内心的认同。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成天竭泽而渔抓销售业绩还盘剥员工的聚敛者会灭亡;

能和员工共享利益和成长的公司,老板能安心

能够与员工一起成长,愿意建立自己的黄埔军校,培养干部的人,公司能强盛

公司文化,使命有高度,价值观正的公司,能基业长青。

1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