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噩梦:苏联派军120万入侵芬兰,为何以惨胜收场?

文史砖家 2024-07-04 16:32:26

文|格瓦拉同志

在谈及俄罗斯这个国家或民族时,许多中国网民很喜欢使用“战斗民族”的字眼,极言其性情剽悍,敢于战天斗地,并且战斗力极强。然而,从过往的许多事实来看,“战斗民族”的战斗力很难让世人恭维,甚至会输给实力远不及自己的国家或民族。例如,二战前爆发的苏芬战争(又称“冬季战争”),便让苏联丢尽脸面,堪称“战斗民族”的噩梦。

一悍然入侵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在德国上台后,一面声称要消灭东方宿敌苏联,一面又加紧向西方侵略扩张的准备。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害怕战争的英、法两大强国采取绥靖政策,通过牺牲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试图笼络希特勒,并让“祸水东流”。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定放弃跟英法结盟对抗纳粹德国的努力,转而向希特勒伸出“橄榄枝”。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的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

与此同时,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斯大林签订非战条约(注:英、法是波兰的盟友,有义务参战)。正因如此,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两国代表在1939年8月23日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相约避免战争的同时,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不过,斯大林信不过生性狡诈的希特勒,深知纳粹德国一旦占领波兰、击败英法,接下来肯定会对苏联下手,而德军入侵的最佳路线,无疑是“借道”北欧小国芬兰,进攻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进而攻占首都莫斯科。有鉴于此,斯大林指派外交部与芬兰进行谈判,希望用奥涅加湖西北部的领土,来换取芬兰西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和汉科半岛,以此建立保卫列宁格勒的战略防御区。

苏军进攻芬兰布署示意图

芬兰在历史上曾长期遭受沙俄的残暴统治,对俄国人恨之入骨,加之卡累利阿地峡和汉科半岛又是该国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一旦割让出去,无异于“开门揖盗”。因此,芬兰代表断然拒绝苏联的提议。芬兰的强硬姿态惹恼了斯大林,1939年11月26日,就在会谈破裂14天后,苏联一手炮制“曼尼拉炮击事件”,然后以此为借口全面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由此爆发。

二死伤惨重

面对如潮水一般涌入的苏联侵略军,芬兰总统卡利奥果断任命陆军元帅曼纳海姆为军队总司令,全权指挥对苏作战事宜。由于芬兰国小民寡,加上孤立无援,即使倾尽全国兵力,能够供曼纳海姆调遣的将士,也仅仅只有20万而已,并且其中80%还是预备役,但入侵的苏联正规军总数却多达120万。敌我兵力对比如此悬殊,以至于斯大林等人相信,芬兰如果能够坚持1个月,便已是天大的奇迹。

领导芬军勇抗苏联侵略的曼纳海姆元帅

幸运的是,早在战争爆发前十余年,深谋远虑的曼纳海姆便已经开始做抵御苏联入侵的各种准备。正是在曼纳海姆的苦心经营下,芬兰从芬兰湾穿过苏马一直到泰帕莱的沃奥克希河地区,构筑起一条异常坚固的防线,史称“曼纳海姆防线”。这条防线依托沼泽、湖泊等天然障碍物,共构筑670个永备发射工事和土木质火力点,另有近800个地下暗堡,并以堑壕和交通壕相沟通,真可谓固若金汤。

战争爆发后,苏军猛扑“曼纳海姆防线”,在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后,依然无法顺利突破。在这种情况下,苏军被迫改变行军线路,一头扎进芬兰中部森林茂密、湖泊纵横的边境地带,想采用迂回战术攻入对方的腹地。然而,如此糟糕的地形,使得苏联坦克部队的作战优势荡然无存,成为芬兰军队从容反击的“活靶子”。雪上加霜的是,突如其来的暴雪,更是极大延缓了侵略者的行军速度。

芬兰士兵利用滑雪板在雪地里前进

在曼纳海姆的指挥下,芬兰军队化整为零,穿着与雪景相似的白色衣装,带着雪橇、狙击枪和燃烧弹,与苏军大打游击战,将其打得晕头转向。与此同时,由于严寒和补给严重不足,被冻死、饿死的苏联士兵数量极多。所以,在近4个月的战事中,苏联侵略军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伤亡惨重。到战争结束时,苏军的伤亡数字高达37.5万人,而芬兰仅有2.6万人,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三惨胜收场

在遭受耻辱性的失败之后,苏联侵略军被迫进行重组,由铁木辛哥元帅指挥,决定集中主力部队,在卡累利阿地峡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旨在强行突破曼纳海姆防线。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苏联两个集团军,总计54个师,每天都会对芬兰防御阵地发动4-5次强攻。虽然伤亡依然惨重,但铁木辛哥决心已定,为实现既定目标甘愿付出任何代价。

苏联军队被冻死的士兵和被遗弃的装备

面对苏联侵略军疯狂的进攻,芬兰军队虽然英勇抵抗,但终因国小民寡、实力孱弱,日渐显露败象。到1940年3月5日,芬兰军队已濒于兵员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但希特勒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波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迫于纳粹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被迫向苏联发出求和声明。

芬兰的求和声明被斯大林接受,因为他深知,损失惨重的苏联,根本无力征服芬兰全境,倒不如见好就收。在这种情况下,1940年3月,芬兰跟苏联签订“和平”协定,被迫将包括第二大城市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区、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4个岛屿及部分萨拉地区割让给苏联,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西部边界变迁图

纵观整个苏芬战争,苏联虽然如愿以偿地夺取芬兰的部分领土,但却付出伤亡37.5万名士兵、损失两千辆坦克的沉重代价,不仅军事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家声誉由此遭受重创,真可谓名副其实的惨胜。反观芬兰,虽然被迫割让部分领土,但却缔造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成功地维持了国家独立,并赢得国际声望和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可谓虽败犹荣。

参考书目

吴春秋(中) 主编:《世界战争通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9月版。

拜尔·伊林切耶夫(俄):《苏芬战争1939-1940》,中国长安出版社2014年版。

阿诺德·汤因比(英):《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