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究发现,6岁之前是孩子大脑的发育黄金期,如果家长能在这个黄金期间给予大脑更多的刺激,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聪明。
所以很多机构都会开展一些关于开发大脑的课程,或者有一些早教机构。
虽说6岁之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但这并不意味着6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发育就定型了,6岁以后孩子的大脑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孩子的一些习惯就非常重要了,我们常说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6岁以后,开始上一年级,开始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最最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一旦坏习惯养成,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更好得成长,甚至可能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发育,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迟钝。
以下三个习惯最容易损伤孩子的大脑,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01丨
玩手机
据中国城市亲子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要看,我也没办法呀!不给孩子手机,他就哭闹,我们能怎么办?管不住!
孩子之所以看手机,其实大多都是父母让孩子养成的习惯。
很多父母下了班迫不及待看手机,总是手机不离手,却要求孩子努力,这怎么可能呢?
经常看手机,每天长时间看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不止是视力会变坏,还会对孩子的颈椎、脊柱都产生影响,而最关键的影响就是对孩子大脑智力以及心理发育的影响。
手机内容丰富多彩且不断变化,孩子在看手机时,大脑习惯了这种快速切换的信息模式,这种模式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当在学习或做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时,就难以长时间专注,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扰,最大的表现就是坐不住,定不住。
过度依赖手机获取信息,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记忆力等学习相关能力可能会下降。
因为手机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利于孩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另外则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就会减少与他人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机会。
长期沉迷手机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害羞、退缩、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等问题。
最常见的孩子情绪问题,当孩子在手机上看到一些负面信息或者在游戏中遭遇失败时,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问题。
常常看到这样的视频,孩子玩游戏上瘾,动辄往游戏中充钱,一旦游戏输了孩子就会大发脾气。大声喊叫。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过:“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让人上瘾。”
所以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大脑健康发育,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手机,最起码不能让孩子手机上瘾。
02丨
不运动
运动跟大脑发育关系非常密切,经常不运动会导致大脑血流量减少。
而运动能促使心血管系统更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大脑各个区域,当缺乏运动时,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能量来源)。
缺乏运动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所以现在很多家长都看重孩子的大运动发展。
经常缺乏运动的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也会比经常运动的孩子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三翻六坐八爬,从孩子出生起就要注意孩子大运动的发展,医院要求婴幼儿定期体检,检测孩子的发育情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孩子大运动发展不合格,还需要在医院接受相关训练。
因为运动可以促进海马体(与记忆相关的重要脑区)的神经元新生和神经突触的形成。不运动的孩子,海马体的发育可能相对迟缓,从而影响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能力,在背诵课文、记忆单词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
芝加哥一所中学曾实施了一项临时体育计划。
所谓零时体育计划就是让学生早七点到校后就开始跑步、做运动,当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
结果发现学生的上课气氛变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一学期结束,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10%,打架事件减少。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
小时候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后来的工作记忆和信息处理速度都更好。
运动可以改造大脑!即使大脑已经过了黄金发育期,运动依旧可以让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
所以不要总是逼着孩子学习,逼着孩子进步了,每天抽出时间让孩子锻炼,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大脑越来越聪明,还对孩子的视力有帮助。
03丨
不做家务
做家务的孩子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是有区别的,在做家务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会收纳,学会归类,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而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甚至在学业上,常做家务的孩子也往往表现得更加优异。
是的,做家务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做家务时,很多动作涉及手部精细动作,如系扣子、用筷子夹菜(如果将摆餐桌视为家务的一部分)、择菜、洗菜、整理房间等等。
这些都涉及到精细运动,而手部的精细动作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连接的发展。
这种神经连接的发展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大脑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做家务会调动多种感官,例如,在洗碗时,孩子能看到碗上的污渍(视觉),感受到水流的温度(触觉),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听觉)。这种多感官协同工作的过程能够促进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神经连接,使大脑更加协调地处理信息。
经常做家务除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之外,还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家有萌宝,父母一定要注意:
放下手机,让孩子的大脑保持专注,深度思考;
坚持运动,激活大脑,增强大脑的记忆力和灵活力;
勤做家务,让大脑积极思考,善于思考。
孩子6岁左右正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尤其是以上三个习惯,用好了孩子越来越聪明,用坏了则会伤大脑,家长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