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高速免费,原本是让老百姓省钱的“及时雨”,可最近不少乘客发现,坐顺风车回家的钱反而变多了。司机们嘴上说着“互助出行”,暗地里却用“堵车费”“辛苦费”“加班费 ”等理由加价,让免费政策成了摆设。
司机:免费高速≠免费跑车一位常跑上海到杭州的顺风车司机说:清明假期接单,平台按平日价只给230元,但是节假日高速堵车,花费时间、车损耗、油电费都比平日高出不少,“跑一趟等于白干,还要花费过节的时间,牛马加班都还有加班费,这点高速费还真只是成本价”
部分司机直言:“节假日接单就是图个顺路补贴油钱,平台不涨价,我们只能自己开口要。”
当然,也有大部分真顺路司机,平日高速收费就和乘客分摊,节假日高速免费就都能省一笔
也有人钻规则空子。比如4月5日晚上接单,故意拖延到免费时段结束后的4月7日凌晨下高速,转头就跟乘客说:“下高速得交费,这钱得你出。”而具体的高速费用则由司机来定,乘客急着回家,明知被“坑”也只能认了。
乘客:说好的免费,钱却进了司机口袋“上车前说好一口价,结果开到半路要加50块‘堵车费’。”有乘客吐槽,司机掐准了清明扫墓的人不敢耽误时间,半路加价成了“潜规则”。还有人遇到司机威胁:“现在下高速免费,但你要是不同意加钱,我就绕国道慢慢开。”有少部分灵活的乘客在面对司机加价要求时会先假装答应保平安省麻烦,事后投诉追回多出的那部分
矛盾的核心还是在平台。清明期间出行需求暴增,但平台定价仍按平日标准,司机收入跟不上成本,变相逼司机“自救”。
怎么破局?试试这三招
明码标价,在出发前就决定“是否走高速”“费用谁承担”,避免半路加价争执的两难。
节假日动态加价,允许平台在清明等高峰期适度涨价,但必须公示调价规则,防止司机乱收费。
严管两头骗,把高速免费时段的ETC记录和顺风车订单绑定,如果司机走了免费高速却收乘客“过路费”,直接封号罚款。顺风车不是“宰客车”,高速免费的红利更不该变成司机的“外快”。与其让乘客和司机互相埋怨,不如让平台扛起责任——定价合理点、规则透明点、监管硬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