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一明代石碑,碑上赫然刻写6字现代用语:扯淡,再不来了

锵锵文史局 2023-11-03 09:20:11

历史上有名的碑文很多,类别也各种各种,有的用于记录功绩,有的用于感念功德,有的用于悼念亡人,有的则记录一人生平。

然而不同于以往碑文的严谨和庄重,有一块明末清初的碑文赫然刻着“扯淡,再不来了”几个大字,格格不入的语气和时代特征,不得不引人遐想:难道是谁穿越回去留下了大字?

一、扯淡碑的历史之隐退说

这块出土于河南淇县的扯淡碑,确确实实被专家认证为明末清初的遗产。虽然在出土之初,一点都不被人在意,扯淡碑也为当地居民做了不少贡献。

从最开始被随便安置在祖师庙里,到经历战火被炸毁了安置房,无奈成为新中国老百姓垫河渠的一块基石,再到被人当成农机院的井盖……扯淡碑终于还是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最后被文物保护部门罩上保护罩,过上了被保护看顾的生活。

据相关人士分析,这块扯淡碑可能是由当时明末的沐氏家族所立。

沐氏家族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镇守南疆,沐氏老祖宗沐英跟着朱元璋建功立业,后又同当时的名将蓝玉等人一起收复南域,最后留下镇守南疆,也就是今天的云南。

自此,云南沐府形成了世代传承的南疆势力,保卫大明的南部疆域安宁。

当李自成带领闲散军队攻破明末诸城时,末代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剩余皇帝势力南逃,曾企图做最后的抵抗。

可惜明朝气数已尽,云南沐府在时代传承中传到沐天波手中,但是抵抗除李自成之外的另一波四川势力就已经力不从心,更不可能帮助南明重新站起来,沐氏在当时的环境下无力回天。

云南沐府最终随着明朝灭亡而消亡,当时沐府的残余势力可能逃往河南淇县一带,因此有一种说法表明扯淡碑是沐府后人所立,至于碑文中“扯淡,再不来了”是不是沐氏后人所书就不得而知了。

二、扯淡碑之泰极仙翁

扯淡碑上的六个大字太扎眼,但在分析扯淡碑的过程中不得不留意到其他碑文,其中有一处

所书“泰极仙翁”,提到了燕,很多学家猜想这代表碑文主人的身份是燕地。再加上明末清初的背景,一块明晃晃的石碑,很多人推测这是属于南明皇室的遗产。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自杀后,有明朝皇室逃往南方保存实力,并且建立了南明王朝,其中就以朱三太子朱慈炯为代表。

然而当李自成攻破明朝最后防线时,朱三太子被封为定王,在李自成败退时,三太子又不知所踪,此后留下了传说一般的故事。

南明之后,民间一直存在反清复明的传言,很多人推测,反清复明运动就是由逃跑的朱三太子所引导的,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想要反清复明的决心始终都在。

有记载说三太子去了河南淇县附近隐居,在国破家亡、复国无望之后伤心至极,最终在无字碑就下几个大字,表明自己当时的心情。

然而这些推测,大多是根据清朝存在反清复明学而来,真真假假无从考证。没有任何历史记录能够说明扯淡碑真的是朱三太子多留,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扯淡碑和明末的皇族存在某种关联。

唯一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就是碑文中的“泰极仙翁”,隐约指证了碑主人来自燕地,可能是个贵族,对生活和人生感到失望,所以才有扯淡碑的诞生。

不过换个语境,朱三太子朱慈炯在救国过程中,面对着清朝推翻明朝的历史事实,根本开心不起来,更没有心思想别的乱七八糟的事,所以迫于无奈在扯淡碑后留下了骂骂咧咧的吐槽:

这一世皇帝真不好当,下次就不来了。事实无从考证,只白白给世人留下了无数想象的空间。

三、扯淡碑,穿越碑

扯淡碑从被发现之初,就充满争议,其中还有一个显著的说法是穿越者的存在。

“扯淡,再不来了”短短六个字,任谁念出来都会觉得熟悉,语气语调几乎都是现代人的标配,其中包含着心酸、任性、遗憾,文明的国粹,显而易见是现代人才能说出口的话。

可明末清初的年代,有谁能说出现代国粹?一个明显且充满神话色差的回答,是穿越者。

传说中,王莽刘秀等人,无不是顺应时代,做出了很多逆天的改革和举措,政策方向和思想高度非常现代化,常被人戏称为穿越者。

那么这块扯淡碑,很像穿越者经历了无聊的社会经历之后,对当时的生存和生活感到无聊,临走时立了一块碑,写上任性诙谐的话,表示自己来过,以后不想再来了。

然而穿越者是否真正能够存在,到现在也无法证实,也正因如此,穿越者一说,给扯淡碑盖上了一层神秘主义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扯淡碑除了“扯淡,再不来了”六个字,其余碑文都普遍严肃庄重,符合古人对碑文的要求和习惯,扯淡几个大字显然不能融入其中。

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是,扯淡碑上“扯淡,再不来了”几个字之外,是河南淇县某位明末清初的古人所建筑,而后来的一句现代化国粹,应当是后来被现代人刻上的,这也就能够解释清楚,扯淡碑扯淡语气与周围其他碑文格格不入的原因。

历史专家所能考证的范围,就是确定扯淡碑的时间,是明末清初,扯淡碑上所提泰极仙翁,大概就是说从燕地到往河南淇县的经历,至于格格不入的六个大字,是由发下扯淡碑的今人所提。

也许这个路人出于某种无奈的心情写了这行字,也许是发现者无所事事无聊之余写下了这行字,也许石碑的碑文都是发现者的仿造,为的就是制造一个碑文谎言……

种种推测上上下下,真实的历史却没有人知道,没有结果,也许就是历史给我们的答案。

0 阅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