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沦陷期间德国人拉贝救25万中国人,晚年快饿死中国人捐一个亿

清云说说历史 2024-12-19 02:58:42

在1937年,约翰·拉贝,一位德国公民,联合了十几位在中国的外国人士,在南京创建了25个安全区,有效地保护了约25万中国平民的生命安全。

然而,他晚年的生活却险些陷入贫困和饥饿之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南京市民迅速响应,为这位曾经的救星发起募捐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募捐总额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

为何这样一位善良的人,在晚年却要面临饥饿的威胁?善良之人为何常常难以获得幸福?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拉贝与那些在中国的外国人士,不顾重重困难,竭尽全力拯救了25万中国平民。自1937年至今,已经过去了87年,但人们对拉贝的恩情从未忘记。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拉贝为流离失所的人们划定了25个安全区。在这些区域里,没有子弹的呼啸,没有强奸和抢劫的暴行,难民们得以享受暂时的安宁。

1931年,拉贝以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的身份抵达中国。然而,1937年,他亲眼目睹了南京的惨状。他的勇敢和正义感,使他超越了身份的界限。他站出来,在难民区建立了安全区。

是什么力量促使拉贝放下德国高级官员的身份,去拯救难民?这让我们看到了爱心的无国界。

有一次,拉贝目睹一名日本士兵强奸中国妇女。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从背后抓住日本士兵的衣服,阻止了他的暴行。尽管日本士兵对拉贝表示不满,但由于他的德国军人身份,不敢轻举妄动。

在日本进攻南京之前,拉贝在自己的院子里建立了第一个安全区。他挂起德国国旗,开始接纳受战争影响的难民。当院子无法容纳更多人时,他联系了其他在中国的外国人士,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区。最终,他们建立了25个难民庇护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开始进攻南京。长达六周的暴行,使城市和人民无力抵抗。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摧毁,南京市内强奸事件频发,多达2万起。

正是拉贝和这些外国友人的勇敢行动,为无数中国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每个女性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这意味着,在这场灾难中,有2万多个家庭遭受了非人待遇。财产被掠夺,30万生命消失。街头尸体遍布,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沉重。

1987年,南京首次统计幸存者,当时确认的有1756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数字逐年减少。截至今年12月1日,在册的幸存者仅剩32位。

拉贝,这位在南京沦陷期间挺身而出的英雄,用他的《拉贝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暴行。这本长达2000多页的日记,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名单”。拉贝救助的难民数量高达25万,这彻底激怒了日军。日本向德国施压,指责拉贝背叛盟国。

在重重压力下,拉贝于1938年2月被迫离开中国。

回国后,拉贝因救助中国人而遭受不公。他因纳粹党身份,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但最终因无罪获释。

出狱后,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全家曾一度面临饥饿的威胁。得知此事后,南京市民迅速行动,短时间内筹集了1亿元人民币,支援拉贝一家。

1996年12月,尘封近60年的《拉贝日记》,由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夫人公开出版。

1999年,南京市政部门调整道路设计,以保护位于南京大学的拉贝故居。2013年,南京捐建的拉贝先生纪念墓园,在德国柏林落成。并一次性付清了40年的管理费用。

中国人民深知感恩。虽然不懂德语,但我们的行动,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1950年1月5日中午,拉贝在柏林因中风离世。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终年68岁,约翰·拉贝的墓碑,于1997年从柏林迁到了南京。为纪念他,2005年8月,在德留学生及旅德华人,共同捐献了一尊小型半身青铜塑像。

2018年8月14日,柏林市官方,将约翰·拉贝的墓地,列为荣誉纪念墓地。87载春秋已过,我们的国家已变得强大而有力。

无论你身处何方,请亮出国旗,唱响国歌,因为祖国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不论你是谁,只要为和平贡献过力量,人民将永远铭记于心。

看那《和平宣言》,字字有力:“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民族复兴,是世代的梦想。龙盘虎踞之地,铭记着古老的训诫;继往开来,我们永志不忘。”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