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一天,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开国少将肖永银接到老战友尤太忠电话:“老肖啊,你什么时候有空啊?来我们无锡玩玩,这里蛮不错的。”
尤太忠是27军军长,
老战友打来的电话让肖永银有些疑惑,细细思虑后,肖永银想明白了,此时,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正在无锡“避难”,很有可能尤太忠打电话,是许司令的意思。
当即,肖永银马不停蹄赶往无锡,果然,尤太忠直接带他去见许世友。
许世友和肖永银东拉西扯后,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陶勇的孩子四处流浪,怎么办啊?”
肖永银一听,正题终于来了。
陶勇是谁?许世友和陶勇是什么关系?陶勇的孩子后来怎么样?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粟裕麾下有三名悍将,他们就是“叶王陶”,这三人分别是叶飞,王必成,以及陶勇。
陶勇是安徽人,16岁参加游击队,18岁转入红军队伍,自从参军以后,陶勇每逢作战必定冲锋在前,一点也不畏惧牺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陶勇的职务升的很快,一年后已经当上了红军的连长。
陶勇参加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也就是说,从参军一开始,陶勇就和许世友,肖永银,尤太忠等人成为了战友。
抗战时期,陶勇以勇猛闻名全军,在参加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时,陶勇猛劲上来,战前总动员:“谁丢了黄桥一间房,一条街,要杀头,要枪毙,你们自己挑。”
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在陶勇带头冲锋的鼓励下,他们胜利完成了任务。
也就是通过这一战,粟裕非常感慨,称陶勇为“拼命三郎”。
陶勇
当时由陈毅担任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的苏北指挥部,下辖三个纵队,这三个纵队的司令员分别是叶飞,王必成,陶勇。
也就是这个时期,这三位猛将,归属在了粟裕的麾下。
说陶勇是位猛将,并不是吹嘘,从以下这个故事,就能看出一二。
1942年,陶勇奉命消灭伪军徐宝富部,徐宝富占据有利地点,修建了坚固的碉堡,他自认为新四军打不掉他的碉堡,因而很嚣张。
陶勇想都没想,当即派炮兵向徐宝富的碉堡炸去,一轮炮弹后,徐宝富的碉堡被削下一个角,徐宝富慌了,连忙派人走出去,想要和陶勇议和。
当然了,徐宝富也不是一个很容易屈服的人,他派人去和新四军联络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希望陶勇亲自前来谈判。
徐宝富此举,就是想看陶勇有没有这个勇气。
陶勇收到信,嗤之一笑,他当然明白徐宝富的想法,陶勇对着部下说:“既然他想要这个面子,我们就给他这个面子,这样也能减少部队伤亡。”
说着,陶勇就带着一名警卫员,来到了徐宝富的地盘:“你们要见我,我就是陶勇。”
徐宝富万万没想到陶勇真的有勇气只带一个人来,而且敢站在他部队的射程范围,当时徐宝富也想过开枪,不过他的骨子里倒是有一些江湖侠气,他不仅没有开枪,反而立刻命人放下吊桥,带上自己的弯把指挥刀走出碉堡。
眼看陶勇就在面前,徐宝富急忙走过去。
陶勇望着徐宝富,目光犹如利刀,他开口道:“你缴枪,我们按起义处理,你的人愿意做新四军,我们欢迎,如果不愿意,我们给发路费。”
这时,陶勇的威猛彻底征服了徐宝富,徐宝富上前将指挥刀双手奉上:“久仰陶司令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特送上此刀,此后,我徐宝富再也不吃军人这一碗饭了。”
就这样,陶勇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勇气,一枪没放,征服了200多名伪军。
像是这样的事,陶勇不止做了这一次。
抗战时期,从长江口至连云港一带的海面,有一些非常猖獗的海盗,其中比较有名的头头叫孙二虎。
1942年的一天,当地渔会会长前来报告陶勇,孙二虎带了一些土匪在岸上向渔会“征粮”,此时已经被他稳在龙王庙中。
陶勇立刻带人,将龙王庙包围,抓住了孙二虎。
孙二虎一看是新四军,当即认栽:“要杀还是要剐,悉听尊便。”
陶勇摆摆手:“我可没有那么嗜杀。”
说着,陶勇将捆在孙二虎身上的绳子给解了下来,他的这一举动,让孙二虎有些难以置信。
陶勇接着说:“我们好好谈谈,来人,去拿一把椅子来。”
孙二虎坐在椅子上。
陶勇:“听说你也是穷苦出身,我看,现在也到了弃恶从善的时候了,作为中国人,现在国难当头,你不仅不去打日寇,顽军,反而在这里欺压老百姓,你说,你的良心何在?”
陶勇的一番话,让孙二虎有些羞愧。
陶勇接着说:“你现在加入新四军,才是唯一的出路。”
孙二虎:“陶司令,您真的不杀我?”
陶勇:“我不仅不杀你,还要把你送回家。”
陶勇说完,孙二虎更加感慨,他似乎有些醒悟:“只要陶司令肯放我回去,我一定说服手下投奔新四军。”
说着,孙二虎还要求陶勇和自己一起上船,共商收编一事。
陶勇毫不在意,但是消息传出后,陶勇的手下坐不住了:“司令员要去海盗的老窝,必定凶多吉少,谁知道这个孙二虎到底是不是真心投降,万一司令员出个意外呢?”
陶勇的下属不答应,他们不同意陶勇去。
陶勇再次开口:“无论如何,我都要去,能够把这些人团结过来,对于抗战事业,就多了一份力量,我陶勇说到做到,答应过的事,一定要去。”
众人拦不住,只能同意。
中间为陶勇
这边,孙二虎回到老窝,找来其他海盗头目,将此事讲述出来,孙二虎断定,陶勇一定不敢亲自露面,肯定会派几个人来。
可是让这几个海盗头目没想到的是,陶勇不仅亲自来了,而且只带了两个警卫员。
就这样,陶勇风风火火地走进了孙二虎的老窝。
有土匪头目想要刁难陶勇:“陶司令员,听说您善于用兵,虽然一个人上了船,可是不知道暗里埋伏了多少人呢。”
陶勇坦然一笑:“我做事从来光明磊落,如若你们不信,尽可以派人去搜,如果搜到了人他们归你指挥。”
孙二虎知道陶勇确实是做事真诚,做人坦率,因而毫不怀疑:“今天,陶司令是我请来的贵客,我们边吃边谈。”
席间,陶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这几个海盗头头,目前他们最好的出路,就是投奔新四军,一同抗日。
作为海盗老大,孙二虎也讲江湖规矩,既然答应了事,就要做到,他当即表示愿意交出50支枪和自己麾下所有的船只,一同归属新四军指挥。
孙二虎做了此事,陶勇很是欣慰。
直到今天,江苏掘港镇还流传着陶勇司令员独闯虎穴收编孙二富的传奇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陶勇率部参加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立下卓著战功,1950年,陶勇率部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役,1952年,他回到国内,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
1953年,毛主席在武汉视察“南昌舰”“长江舰”等,陶勇在派人在军舰上摆下墨宝,请毛主席题字。
毛主席没有拒绝,他大笔一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主席一连写了五张,分别赠给“广州”“黄河”“长江”“南昌”“洛阳”等军舰。
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授衔后,陶勇历任东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
特殊时期,陶勇受到不公平的对待,1967年,陶勇去世,陶勇去世后,他的妻子朱岚悲痛万分。
说起两人的爱情故事,确实是有些“巧合”,
那是1941年4月的一天,趁着黄昏晚霞,陶勇骑摩托车来到了三旅九团的驻扎地,这次陶勇前来,是来慰问的,原因是之前的掘港保卫战中,九团表现出色,胜利完成任务。
就在陶勇进入九团指挥部时,哨兵当即喊道:“司令员好”,说着敬了一个礼。
这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陶勇却是发火了,原来,这位哨兵居然是个女兵,陶勇有些生气,战争正酣,敌人威胁很大,怎么能让女同志在最前线呢?
陶勇找来九团团长茅珵,说了他一顿,两人说话声音大,传到了女兵耳中,让女兵心里很不舒服,她认为陶勇看不起自己。
之后,九团团长茅珵取消了朱岚站岗的资格。
当天晚上,九团开了文艺演出大会,一位女兵翩翩起舞,陶勇看着她有些熟悉,旁边的人解释,这个人就是站岗的那位。
陶勇恍然大悟,穿了军装和没穿军装就是不一样。
同时,旁边的领导也向陶勇解释,说这个女兵对陶勇很不满,她的亲人被日寇所害,后来她背负国恨家仇,参加了革命队伍,在队伍中做的很好,是她主动要求站岗的。
陶勇听后,对女兵有些同情,同时,他也有些悔恨,认为自己错怪了女兵,便有心解释。
也正是这样的一番“巧合”,再加上“误会”,陶勇与女兵相识了。
这位女兵,就是朱岚。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陶勇与朱岚从战友之情,上升到了爱情,7月,他们举行了婚礼。
婚后,两人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他们还生育了三个孩子。
1967年,陶勇先行离世,八个月后,朱岚随他而去,这样一来,陶勇的三个孩子没人管,在大街上流浪。
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得知后,心里不是滋味,他与陶勇同是四方面军的老战友,如今老战友的孩子落得如此下场,他很难过,因而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1967年,在无锡“避难”的许世友找来了同是陶勇老战友,时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的肖永银,两人东拉西扯后,许世友“漫不经心”地问:“陶勇的三个孩子到处流浪,这该怎么办?”
许世友看似漫不经心的问话,实际上就是他找来肖永银谈话的主题。
肖永银当即领会了许世友的意思。
肖永银少将
随后,尤太忠将陶勇的三个孩子送到了南京,肖永银看到几个孩子的酸楚模样,眼睛有些湿润,当即说道:“当兵吧,孩子们。”
肖永银在南京保护了陶勇的孩子们,此事传出后,一些干部都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南京,肖永银根据许世友的命令是来者不拒,就这样,南京军区突然多了很多“娃娃兵”
此事之后还是被人捅了出去,不久,周恩来总理给南京军区打电话,亲自过问此事。
肖永银接到电话,意味深长地说:“总理您问,我肯定如实报告情况,如果总理找我,当着群众的面,打我两个耳光,我都没话说,但是如果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就要说:“总理啊,这是后代哟。”
周恩来在电话那头,没有多说什么。
后来,肖永银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周总理,周恩来便“默许”此事。
之后,有某位领导再次谈到此事,他给肖永银发了 电报,说:“你们招了多少兵?够格的留下,不够格的,退回去.......”
南京军区装甲兵参谋长满面愁容:“肖司令,有些孩子太小了,怕是不能全部留下来啊。”
肖永银皱着眉头,走来走去,看着文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你来看这几个字.....”
肖永银指着的,正是“够格”,两个字,他有了注意,转头对参谋长说:“我们全部都合格,不就完事了吗?”
参谋长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
随后,经过肖永银亲自过问,他们再写了一份报告,提交了上去,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写得很详细,有多少党员,团员,多少人已经参加军队等等。
这份报告上去,也没有人再追问此事了。
后来,许世友从无锡回到了南京,肖永银故作头痛地说:“许司令啊,你可回来了,再不回来,我就顶不住了。”
许世友已经知道了他所做的那些事,因而笑着说:“我了解你,你只要顶,就顶住了。”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