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女儿报考哈军工,政审却不过关,陈赓怒道:简直是荒谬!

独钓一江秋 2025-04-15 17:22:40

1960年的时候,左权的女儿左太北,心里头那股子热血沸腾,直接就去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一门心思地想为国家出点力。可左等右等,录取通知书就是不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政审没过”。这就让人纳闷了,左太北她爸是烈士,她妈也为革命立了大功,政审咋还能不过呢?那到底是因为啥,左太北政审没过关?她之前都经历过啥?最后,她到底能不能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左权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挺耳熟。他来自湖南醴陵,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报效国家。早些年,他参加过东征、北伐,后来还跑到苏联去深造。留学回来以后,左权立马就扎进了革命事业,参与了好多次反“围剿”的战斗。像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这些硬仗,左权指挥起来那是游刃有余,给战斗胜利立下了大功。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左权又挑起了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的大梁,长乐滩战役这些大胜仗,就是他指挥的。不过呢,因为一门心思扑在打仗上,左权一直都没顾上个人问题,单身了好久。一直到1939年,34岁的左权才算是成了家,娶了刘志兰。转过年来,他们的女儿就出生了,这就是左太北。

左太北这个名字究竟咋来的呢?说起来,这名字并不是左权给取的,而是彭德怀给起的。那时候,左太北刚出生,左权还在前线忙着指挥打仗,所以左太北其实是在彭德怀两口子的照顾下来到这个世界的。因为左太北是在山西辽县出生的,那地方在太行山的北边,彭德怀就想让她记住这事儿,于是给她起了个名儿叫“左太北”。

左太北出世后,左权还是整天忙着打仗,根本顾不上老婆孩子。所以,左太北大多时候都是由彭德怀两口子帮忙带着。刘志兰心里挺不是滋味,抱怨说:“孩子是你的,可你好几个月都不回来瞧一眼。”好不容易,百团大战快开始前,左权挤出点时间,回到后方陪了老婆孩子几天。他为了求得刘志兰的谅解,亲自给左太北洗尿布,把照顾女儿的活儿全揽了下来。但这次团圆也只是暂时的,没过多久,左权又得回前线去了。

左权用轻松诙谐的方式跟妻子说明了为啥这段时间没法回家,刘志兰一听就转哭为笑了。接着左权琢磨着辽县那边还是挺不安全的,就让老婆孩子先回延安了。安顿好后,他自己就赶去前线领导百团大战了。

百团大战那会儿,左权真是帮了彭德怀大忙,对打赢那场仗起到了关键作用。日军呢,也从百团大战里瞧出了八路军的厉害,接着就疯狂报复起来。到了1941年11月,日军攻打黄崖洞,左权带着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立马反击,不光守住了黄崖洞,还顺势往前冲,把黎城也给收复了,黄崖洞保卫战打赢了,中央军委都夸他呢。

日军接下来采取了更为猛烈的报复措施。1942年5月,他们派出大军,又一次向八路军前线指挥部的位置——辽县,发起了猛攻。指挥部里不少人都被敌军围住了,里面还包括挺多没有战斗经验的后勤人员。左权身为高级指挥官,本来是有机会冲出去的,但他为了帮其他工作人员争取时间,毅然决定留下来殿后。多亏了左权的保护,很多工作人员都成功撤走了,可他自己在挡敌过程中,不幸被炮弹打中,英勇地献出了生命。为了缅怀左权,后来大家把辽县的名字改成了左权县。

左权没了的消息传到延安,刘志兰一听,立马就晕过去了。虽说以前她偶尔会因为左权老不回家嘀咕几句,但两人的感情深得很。这不,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左权就走了,这可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刘志兰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加上现实的打击,她就像没了主心骨一样,啥也不想干,精神恍恍惚惚的,整天就盯着左权留下的东西发呆。

那时候,左太北才两岁大,对这场巨大的变故还没啥具体的概念。她不懂为啥爸爸突然就不见了,也不清楚妈妈为啥整天都在哭。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左太北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爸爸已经不在了。

左权走了,刘志兰心情大受打击,状态不太好,左太北就没人管了。这时候,彭德怀两口子又主动站了出来,挑起了照顾左太北的担子。彭德怀和左权是铁哥们儿,这事儿他肯定得管。再说彭德怀的老婆浦安修,她跟刘志兰以前还是同学呢,都在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念过书,还一起参加过“一二·九”爱国运动。所以,她对刘志兰和左太北的遭遇也是特别心疼。

彭德怀夫妇俩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把左太北当作亲闺女一样对待,生活上对她照顾得特别周到。彭德怀就像是左太北的“爸爸”一样,给了她缺失的父爱。而对左太北来说,彭德怀夫妇就如同她的亲生爹娘,特别亲近。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左太北慢慢懂得了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在彭德怀夫妇的教导下,左太北也一点点清楚了爸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左太北和爸爸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加上那时候她还太小,和爸爸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早就想不起来了。

不过,彭德怀老给左太北讲述左权的事儿,说他多么能干,人品有多好,还有他那逗人乐的性子。这样一来,“父亲”的形象在左太北心里头又鲜活起来了,她打心底里想以老爸为标杆,努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左权离世六载后,刘志兰选择了再嫁,对象是左权以前的秘书陈守忠。刘志兰直截了当地说:左权在她心里的位置,永远都是第一,她改嫁主要是想更好地抚养女儿。陈守忠也没让刘志兰失望,他本就是左权生前最信赖的人,左权给了他不少帮助,他一直心存感激。他真心实意地担起了责任,把左太北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尽到了一个父亲该尽的职责。

新中国成立后,左太北一家就搬到了北京定居。没几年,刘志兰和陈守忠接到调令,得去内蒙古包头工作。刘志兰心里有点犯嘀咕。她很想亲自照顾女儿,但包头那边条件确实比不上北京,如果把女儿留在北京,她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到了紧要关头,彭德怀夫妇再次挺身而出,说他们愿意接手照顾左太北,好让刘志兰和陈守忠安心去包头工作。就这样,刘志兰和陈守忠去了包头,左太北则住进了彭德怀家,跟他们夫妇一起过日子。左太北以前就经常被彭德怀夫妇照顾,两人跟她感情很好,这次住过去,她反而觉得更加亲近了。

那时候,彭德怀的侄女跟他同住,左太北常跟她一块儿玩,俩人就这么成了好朋友。特别难得的是,她们的友情一直都很深厚,哪怕到了老年,还一直保持着联系。说实在的,左太北和彭德怀一家,那关系真的是紧得没法分。

左太北受到父亲的影响,心里打定主意要走从军之路,报效祖国。上中学那会儿,彭德怀问她将来想考哪所大学,左太北毫不犹豫地答道:“我就想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哈尔滨有个挺有名的学校,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但因为建在哈尔滨,大家习惯叫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或者简称“哈军工”。这学校在咱们国家刚建国那会儿,可是最牛的军事工程学府。它是照着苏联那一套建的,老师都特别厉害。而且啊,哈军工的第一把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将军。所以,那时候好多烈士家的孩子,都梦想着能进这所学校。可想而知,考进去得多难呢。

左太北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关键是她平时成绩就很亮眼,总是排在前面。照她的分数,正常发挥的话,考上哈军工那是稳稳的。可奇怪的是,时间到了1960年,左太北的同学们都陆续收到了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而她这边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录取通知书迟迟没来。

左太北心里直犯嘀咕,高考成绩一出,她反复核对了好几遍,自己的分数明明高出哈军工录取线一大截,咋就没被录上呢?她琢磨着,会不会是录取通知书邮寄环节哪儿出岔子了。结果左打听右打听,才知道自己压根就没被录取!至于为啥没被录取,分数不够?非也,问题出在政治审查上,没过关。

左太北一下子懵了,彭德怀两口子也是大吃一惊。要知道,左太北的老爸左权是烈士啊,老妈刘志兰也常参加爱国活动,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怎么政审就给卡住了呢?为了搞个明白,彭德怀帮忙牵了线,左太北就去找了当时哈军工的院长陈赓。

陈赓和左权关系铁得很,左权入党还是陈赓牵的线呢。左太北一来,陈赓别提多开心了,赶紧好好招待了她。左太北讲了此行的目的后,陈赓有点懵,因为他最近在家养病,压根没管招生的事。一听左太北政审没过,陈赓火了:“烈士的孩子,政审还能不过?这也太离谱了!”他立马给学校那边打了个电话问清楚,这才知道政审被卡的原因:“你是不是填多了一个社会关系啊?”

说起来,左权有个胞弟名叫左棠,他们以前一起在黄埔军校念过书。可后来,因为政治观点不一样,两人就各自站了不同的党派队伍。第一次国共合作玩完后,这俩兄弟也走上了不同的路。左棠选了国民党军队,这让左权很不满,两人就彻底闹翻了。到了左太北填政审表那会儿,按照规定,她把直系亲属都写上了,左棠也在其中。学校一查,嘿,发现左棠竟然是个国民党军官,二话不说就把左太北给刷了。

陈赓一听这事,心里头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毕竟,左权和左棠那俩人早就闹翻了,左太北压根就没见过她那二伯。学校就因为左棠是国民党的人,就不肯收左太北,这也太教条了吧。弄清楚状况后,他拍着胸脯跟左太北保证:“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回去等着好消息就行。英雄的娃儿,哪能没学上呢,我肯定不会让这事儿发生的!”

没过几天,左太北就接到了哈军工的入学通知。在哈军工的日子里,左太北一直刻苦钻研,最终成长为技术领域的专家。毕业后,她先在航天研究所任职,之后又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工作,一直到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综合计划司副司长的岗位上退休。左太北在为国家效力的时候,心里始终惦记着父亲。她收集起父亲的信件,编辑出版了一本《左权将军家书》,以此来缅怀敬爱的父亲,同时也给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19年的时候,左太北老人离世了。在走之前,她还一直帮扶着太行山里的穷乡亲们。在整栋楼里,左太北家是唯一一个没装防盗门的,别人问起为啥,她总是笑笑说:“咱家没啥值钱的玩意儿!”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