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这辈子结过三次婚。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我们叫她“大姐”,给张学良生了3个儿子和1个女儿。第二任妻子谷瑞玉,人称“随军夫人”,却没给张学良留下任何孩子。最后一任夫人赵一荻,大家叫她“小妹”,给张学良添了个最小的儿子。总的来说,张学良一共有4个儿子和1个女儿,共5个孩子。接下来,咱们就按照年龄大小,说说这些孩子们的情况。
【一、长女张闾瑛】
张学良的大女儿张闾瑛,1916年来到人世,她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头一个孩子,更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张作霖一看到这第一个孙女,心里头那个美啊,别提多高兴了。他觉得自己没看走眼,于凤至确实是个持家有道的好女人。这儿媳妇是他精挑细选的,婚姻也是他这个大帅一手促成的。结婚没多久,就给他添了这么个大宝贝孙女,他能不高兴嘛。
张作霖挺高兴自己当初做的那个决定。于凤至她爹,那可是张作霖的铁哥们儿。想当年,张作霖还在奉天巡防营当头头那会儿,于凤至的老爸于文斗就已经是这一带有名的大款了,专门做粮食生意,朋友遍天下,有钱得很。
那时候,张作霖接到任务要去郑家屯平定匪患,他把指挥的地方设在了于文斗的粮食仓库大院。张作霖这人既勇敢又聪明,还打过不少仗,很快就让那帮蒙匪吓得到处乱跑,没多久,郑家屯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于文斗特别瞧得上张作霖,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所以经常请他到家里来,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了特别铁的朋友,啥都能聊。于文斗就提议说,要不咱俩结拜成兄弟吧,张作霖一听就答应了。因为于文斗年纪大些,所以他是大哥,张作霖就是小弟。
打那以后,张作霖就老往粮栈跑。那时候,于凤至还小着呢,模样儿特别机灵,性格又文静,还特别懂事有礼貌。每次一见着张作霖,就赶紧打招呼问好。张作霖对小凤至那是疼爱有加,一瞅见她就想起自家那十岁的大儿子张学良,心里头就琢磨着,要是能亲上加亲可就好了。这么想着,他就打算找媒人去跟于文斗说说,商量商量这门亲事。
于文斗特别疼爱他的女儿,古代的人嘛,都爱信那些算命占卜的事儿。于文斗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这宝贝闺女将来命运会咋样,所以就找了个算命先生来给她算上一卦。
那算命先生问了来凤至的出生年月日,然后一脸惊讶地说:“哎呀,这可是凤凰般的命格,小姐将来必定是贵为娘娘的命啊。”这话刚好被张作霖给听见了。
张作霖一回府上,就赶紧把自个儿的私人算命先生“王大仙”给叫来了,让他给于凤至再卜一卦。张作霖这人特别信这些神神鬼鬼的,每次出征都要带上王大仙。没想到王大仙这一算,也说于凤至那是“凤凰转世”的命。张作霖一听,那叫一个乐呵,心里头美得不行,当下就让媒婆去于文斗那儿提亲,说啥也得把这婚事给办成了,好让自个儿的大儿子学良娶上于凤至。
于文斗巴不得能和张作霖结成亲家,他心里头就一点顾虑,那就是怕张学良以后娶好多老婆,让自己的闺女在婚姻里头吃亏受气。
于文斗早早就跟张作霖聊了自己的顾虑,没想到张作霖特别干脆,一口答应:“凤至一过门,我儿子绝对不再找别人。”
张作霖就这么给儿子安排了这门亲事,让两边的大人都乐开了花。十岁的张学良对于凤至特别有好感,老爱跟在她屁股后头,甜甜地喊她“姐姐”,什么都听她的,特别粘人。而比张学良大三岁十一个月的于凤至,对张学良也是满心欢喜。他们俩,从小关系就好得不得了,一直很合得来。
1915年,他俩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成了家,那时候于凤至18岁,张学良才15岁。两个人婚后过得挺和睦,没多久就生了个女儿。
张闾瑛刚出生一个月那会儿,张作霖在官邸大办了一场满月酒,他还亲手给张闾瑛起了个名,叫“闾英”。
“闾英”这个名字,其中的“闾”来自于“闾山”,“英”呢,则是借鉴了舜帝老婆“女英”的名儿。医巫闾山啊,一直以来都被历朝历代封了不少名号。为了求个好天气、国家太平,古代那些皇上都会派大臣或者自己亲自去闾山拜拜。而且,这座山对张作霖来说也很重要,毕竟他是从这里开始发家的,对这儿感情深得很。所以,给孙女取名叫“闾英”,里头全是张作霖对她的疼爱和看重。
在中国最老的字典,也就是《尔雅》里头,“讲地方”的部分写了这么一段:
东方那边的好东西,得说说医巫闾山的美玉,那可是真的漂亮,就是咱们说的珣玗琪。
说白了,东边最好的宝贝就是医巫闾山上的那种珣玗琪石头。后来,张作霖给于凤至生的三个儿子取名,就直接用了这石头的名字,大儿子叫闾珣,二儿子叫闾玗,三儿子叫闾琪。但没过多久,他又让张学良把三儿子的名字给改成了闾瑛。
张闾瑛生来就是富贵命,备受大家喜爱。她长得既像张学良也像于凤至,模样十分出众。张闾瑛不仅长得甜美可爱,还特别有教养,懂得很多道理,真是个招人喜欢的姑娘。
于凤至是那种典型的贤内助和好妈妈,对女儿特别疼爱,她真的从各方面都做到了当妈的该做的事。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就抓紧开始教女儿认字算数,努力培养女儿对学习的兴趣,还有爱读书的好习惯。于凤至自己小时候就接受过挺好的教育,被人叫做“女秀才”,所以在教孩子上,她总是想方设法地耐心引导,一点点地辅导孩子。那时候,张学良因为要上学、忙事业,1919年他去了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到1920年毕业,这期间他很少回家。所以,照顾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几乎就全靠于凤至一个人了。
闾瑛这孩子特别机灵,又爱学习,多亏了于凤至教得好。她刚能开口说话那会儿,就已经能认几个字了。等年纪稍大点儿,唐诗宋词都能背上几首。到了8岁上小学的时候,张闾瑛已经能自己写点小诗了。于凤至还特地安排女儿跟着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这些大师学画画。
闾瑛每门课的成绩都特别好,她的老师夸她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平时爱静,也喜欢学习,特地请了老师来教语文和英语,这些学科他都学得挺不错的。脑子聪明,进步飞快,还学了四五年的国画,有时画得刚劲有力,有时画得自然洒脱,有时又画得庄严有超凡脱俗的感觉……
张闾瑛那时候,真是让人眼红,不管是她出生的家庭背景,还是那副漂亮模样,亦或是身上的才华,都特别出众。这些优点让她成了大家的焦点,年纪轻轻的,就已经像个大明星一样了。
1930年,张闾瑛才14岁,那时候她的照片就被沈阳的《大亚画报》放到了报纸上,这说明大家有多她。
然而,张闾瑛本人对名和利并不上心,她更喜欢自由自在,对那些安排好的婚姻很反感。尽管那时候,好多有钱人家的少爷都抢着要娶她,但张闾瑛对他们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有人给张闾瑛牵线,想让她认识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那家伙长得帅气,又有钱,说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嫡传子孙。但张闾瑛对孔家的钱财势力根本看不上眼,更别提喜欢这种富家大少了。她直接就说:
想结婚就找普通人。这句话说得直白点就是,如果要找人生伴侣,那就找个普通百姓。别总想着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实在在找个靠谱的人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布衣虽平凡,但往往能给你带来最真实、最踏实的幸福。所以,别犹豫了,找个普通人,一起过平凡却温馨的小日子吧。
1933年的时候,张闾瑛踏上了去欧洲留学的路。她在罗马,意大利的首都,待了整整三年时间学习。但因为意大利那时候和日本走得很近,张学良怕有影响,就让张闾瑛转去英国继续进修。
在英国的时候,张闾瑛碰到了留学生陶鹏飞。陶鹏飞来自辽宁凤城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但他家里人特别看重教育。他们努力供他读完了东北大学,让他成了那的第一批毕业生,然后又鼓励他出国继续深造。
陶鹏飞在东北上大学那会儿,张学良校长对他特别有好感。1928年,张学良正好是东北大学的头儿。陶鹏飞篮球打得好,他还领着篮球队把日本的篮球队给赢了。
陶鹏飞在国外读书那会儿,成绩顶呱呱,他还跑到德国和美国深造过。读完书后,他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起了老师。这家伙,厉害着呢,会说七种语言。张闾瑛一看陶鹏飞这么优秀,心里就喜欢上了他。后来,两人结了婚,一起在美国安了家。
1961年那会儿,陶鹏飞和张闾瑛夫妻俩跑到台湾,参加了一个叫“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的活动。张闾瑛心里一直惦记着要见见老爸,可没想到,提出申请后却被当地人给回绝了。没办法,张闾瑛只能到处想办法,后来找到了张群帮忙。多亏了张群,张闾瑛这才如愿以偿,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
二十多年没见过面,啥都变了样。四十五岁的张闾瑛,现在成了家,也有了孩子。想当年那个精神抖擞的老爸,头发都全白了。父女俩一见面,就抱头大哭,心里有太多话,却不知咋开口,旁边看着的人心里都五味杂陈。可惜啊,只能聊一个多小时,父女俩又得各奔东西。
张学良被释放后,张闾瑛每年都会去探望老爸。现在,已经一百多岁的张闾瑛还是住在美国。
【二、长子张闾珣】
1917年,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两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张闾珣出生了。张闾珣长得既像张学良那么帅气,又有于凤至的清秀,从小就机灵得很。他特别受张作霖这个大帅的疼爱,每次回到大帅府,张作霖都要和这个小孙子玩上一阵子,爷孙俩关系铁得很。张作霖心里还一直琢磨着,要把张闾珣培养成东北的第三代领导人呢。
张闾珣这小子特别胆大,打小主意就多,简直是张作霖的乐子源泉。老张头那脾气,说炸就炸,但只要一看到他的宝贝孙子,立马就消气了,乐呵呵的。
有回,小张闾珣紧盯着张作霖不放,跟在他屁股后头,一边走一边用手指头点着数。张作霖到哪他就跟到哪,张作霖觉得挺奇怪,就弯下腰来问他:“你这小家伙,老跟着我干啥呢?”张闾珣抬起头,对大帅说:“我在算你一天要说多少次脏话呢!”张作霖一听,顿时大笑起来,夸这孩子有心眼儿,还挺大胆。
张闾珣16岁那年,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1933年,他跟着老爸出国考察,到了英国。那时候,德国法西斯轰炸得厉害,空袭声吓得他不行。他看到周围到处都是战火,房子都塌了,心里受到很大冲击。于凤至为了他的病,真是费尽了心思,各大医院都跑遍了,但还是没法治好。后来,张闾珣听说老爸被软禁了,精神就更崩溃了,经常自己跟自己说话,还对着空气乱动手势。
1942年,张闾珣去了美国继续深造,但他的身体情况却每况愈下,病情越来越重。张学良知道后心里特别难受。宋美龄看他这么痛苦,就主动帮忙,安排张闾珣到台湾去见张学良。不过,张闾珣的精神问题还是老样子,一直没有好转,这病就缠了他一辈子。再后来,张闾珣又受了伤,伤口感染了细菌,引发了败血症。这两种病就一直折磨着他,直到1986年,张闾珣在台湾因病去世,享年69岁。那时候,张学良还没能重获自由。
【三、次子张闾玗】
张学良的二儿子张闾玗,1918年出生,这小子打小就机灵好动,跟他老爸张学良一样,天生爱运动。骑马、长跑、打网球,啥运动都玩得转,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张学良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爷俩一逮到空儿就一块儿练手。到了1929年,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那会儿,张闾玗跟张学良一块儿上场打网球,表现那叫一个抢眼。场上人多得跟下饺子似的,大家都盯着他们看。张闾玗阳光帅气,球技又好,引来一阵阵喝彩,观众都被他高超的球技给镇住了,直呼过瘾。
张闾玗挺倒霉的,被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带坏了,染上了烟瘾,还越抽越凶,整天烟不离手。他爸被看管起来的时候,他都18岁了。可这家伙就是个爱玩的公子哥,他妈为了他爸的事忙得团团转,他倒好,根本不管父母有多难,还是跟那帮狐朋狗友瞎混。结果,张闾玗最后是抽烟抽死的。医院说,他烟瘾太大,肺都肿了,病情越来越重,治不好了。1981年,他63岁的时候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张学良夫妇又一次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四、三子张闾琪】
张闾琪是张学良的第三个儿子,1919年来到这个世界,只比他二哥小了一岁。这小子特别机灵,聪明得很。在张学良的四个娃里,他长得最像老爹。也因此,张作霖对这个孙子特别喜欢,每次看到他,都会想起张学良小时候的模样。
张学良夫妇对他们这个小儿子期望特别高,从小就全面培养他。张闾琪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开始让他接受教育。到了6岁,他们就找来了有名的老师邹鹤雕,专门教他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还有各种书法。张闾琪记性特别好,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很快就把《四书》读得很熟了。唐诗宋词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东西,他看一遍就能背下来,还能讲得很清楚,书法也写得很有劲儿。邹鹤雕老师特别喜欢他。
张学良和他夫人特别看重这个孩子,他们发现张闾琪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像天生就带着这份才华。于是,夫妻俩决定好好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张闾琪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张学良就把他送到了湖社去学习画画。之后,张学良还特意跑到沈阳,请来李玉湖老师专门教他画画。
再说张闾琪,他对地图有着特别的喜好。好多小孩都不乐意瞅那些字挤字、图压图的地图,但张闾珣却看得入迷,时不时就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地方问张作霖那是哪儿。张作霖呢,每次都特别有耐心地回答他,还给他讲些那个地方发生过的有意思的事儿。
之后,张闾琪9岁那年,张作霖不幸遇炸身亡。为了张闾琪将来能出国,张学良专门跑到沈阳,请来王卓然老师,给张闾琪辅导英文。
养娃带娃,还有管孩子日常的那些琐事,几乎都是于凤至一个人扛着。张学良呢,老是在外面忙,根本顾不上家里。于凤至啊,她可是出身大户人家,还是个学问人,读过不少书,从奉天女子师范出来的,中西学问都懂,教孩子那是一套一套的。要是照着这路子走下去,张闾琪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可谁知道呢,天有不测风云啊,1929年的时候,张闾琪才10岁,就得了肺结核,整天头晕、恶心、发烧,不停地咳嗽,有时候还捂着胸口喊疼。于凤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眼泪哗哗地流,到处给孩子找大夫看病。
但张学良和于凤至两口子把东北的名医还有西医找了个遍,孩子的病却依旧没见好转,那时候这病基本是没法治了。虽然他们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在找医生这事儿上,他们是有底线的,打死也不用中医和日本大夫,毕竟他们永远忘不了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深仇大恨。
试了很多种药,扎了无数次针,但张闾琪的生命还是没能留住。他与病魔抗争了漫长的两年,最终在1931年,沈阳,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时他只有12岁。张学良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心痛得放声大哭。
天已经大亮了,法租界的三十二号张家里头,没几个人在。张先生伤心得不行,眼泪不停地流。听说他们家的三公子特别聪明,比别的孩子都要机灵,夫妻俩疼得跟宝贝似的。结果这孩子说走就走了,他们心里头那个痛啊,真是没法说。
张闾琪去世后,这事儿成了张学良心里的一道坎,怎么也过不去。到了1990年,他终于重获自由,后来在讲起自己的过往时,张学良说道:
老三闾琪,早就没了,在奉天走的,也在那儿埋了。他得的是结核病,具体来说是肺结核。这家伙,十一二岁的年纪就走了。那时候,肺结核这病可真难治,不像现在,结核已经不算啥大病了。
【五、张学良的第四子张闾琳】
张闾琳的老妈,就是张学良的第三位太太,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赵四小姐在16岁那年,也就是1927年的春天,在天津蔡家的舞会上碰见了张学良。俩人一眼就对上了,那时候张学良刚好跟谷瑞玉的感情结束没多久。
赵四小姐长得漂亮,性格又温柔,还特别懂人心。她比张学良小了整整11岁,是张学良的心头好。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特别纯粹,为了和他在一起,她甚至跟家里人都不来往了。在张学良最难过、最无助的时候,赵四小姐始终陪在他身边,一直对他不离不弃。这一陪,就是72年。
1930年11月28号,赵四小姐给张学良生了个儿子,叫张闾琳。那时候,张学良的三儿子正被肺结核病折腾得不行。这事儿于凤至还不知道呢,等张学良亲自跟她说,她可惊讶了,但还是保持着冷静说:“咱家添丁进口是大好事啊,咋不早点跟我说呢?我明天就去瞅瞅他们娘俩。”第二天,于凤至就带上赵一荻和孩子需要的东西,像奶粉、婴儿装、红糖鸡蛋啥的,过去了。于凤至那温柔的关心,让赵一荻心里头热乎乎的,两人关系好得跟亲姐妹似的。
之后,张学良被关了起来,凤至和赵四小姐选择和他住在一起。她们合计了一下,决定每个月轮换着陪张学良。凤至会从上海坐船到宁波,而赵四小姐则从宁波去上海。有时候,她们也会一起留在张学良身边,一起过上几天。
张闾琳,赵四小姐和张学良唯一的宝贝儿子,那时候还非常小,特别需要妈妈的陪伴。于凤至心疼孩子,觉得得让赵四小姐回去好好照顾闾琳。她就跟赵四小姐商量,让赵四小姐回上海去,自己则留下来。
在那漫长的三年里,她不停地在溪口、江西、湖南来回奔波,身体终于撑不住了,乳房上长了疮,这病还越来越严重,最后变成了乳腺癌。没办法,她只能去美国治疗。从那以后,张学良的生活就主要由赵四小姐来照顾了。
赵四小姐心里头觉得,张学良比自个儿儿子更需要她陪在身边照顾。所以,她狠下心来,和儿子闾琳分了开,把闾琳交给了张学良特别信任的美国老友伊雅格来照看。她自己呢,则是下定了决心,要去和张学良一起过那被软禁的日子。
张闾琳从小到大都在美国生活,他先后在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深造。他在学习上表现出色,赢得了全额奖学金的荣誉,并且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他加入了美国太空署,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航天工程师。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把儿子送走之后,就再也没听到过他的音讯。有段时间,旧金山发生了场大火,他俩心里都以为张闾琳可能在那场灾难中没了……
伊雅格为了保护张闾琳的身份不被发现,跟老婆埃娜商量了一下,决定离开旧金山那个华人多的地方,搬到洛杉矶去住。
他们主要是考虑到闾琳的安全,因为那时候住的地方周围有很多了解他们情况的华人,人多口杂,他们怕张学良和赵一荻把孩子托付给他们的事情传出去。
为了确保一切顺利,伊雅格夫妇给张闾琳换了个新名字,叫他“克尔”,然后把他这个10岁的小孩托付给了好朋友科恩夫妇。科恩夫妇家有个和闾琳一样大的儿子,可以陪着他玩。伊雅格和埃娜对外就说自己是闾琳的爸妈,他们想给闾琳提供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闾琳适应得很快,没过多久就完全融入了美国的生活,他英语说得很溜,但汉语却一句都不会了。
过了整整15年,张学良和赵一荻一直没有停下找儿子的脚步,最后他们总算是找到了他。
1951年春天4月份,多亏了宋美龄的周到安排,张学良终于在台湾大溪的蒋家豪宅里,见到了让他朝思暮想的儿子伊雅格。张学良又惊讶又开心,终于全面了解了儿子的情况。他们父子俩聊了一整个下午,才依依不舍地分开。伊雅格还带来了些银行文件,让张学良签署。他把手头属于张学良的剩余存款,以及这些钱产生的利息,全都交给了张学良。
1956年,张闾琳头一回踏上了台湾的土地,他跑到高雄去看望了正在坐牢的爸妈。转眼到了1961年夏天,赵一荻跑到美国去看亲戚。打那以后,张学良和赵一荻这对夫妻总算是能经常和儿子见见面,一起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了。
“大帅墓”是张学良老爹为了纪念去世的老爸张作霖,特意在抚顺市东北大约60公里的高丽营地上建的。张学良跑了好多辽沈地区的有名大山大河,最后才选了这块地方。1931年的时候,张学良正打算把暂存在沈阳的张作霖棺材移到这墓里,结果“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从那以后,张学良就离开了东北,再也没能回沈阳老家,给张作霖迁坟的事儿也一直拖着没办,导致抚顺的“大帅墓”一直空荡荡的。张闾琳拍了好些照片,说要拿给老爹瞧瞧。
到了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后,他多次跟儿子讲,要是哪天能回到东北老家,头一件事就是要把你爷爷的棺材挪到“大帅陵”去。不过,遗憾的是,这事儿一直到张学良2001年逝世,也没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