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俄在沙特利雅得密谈,就在结束之后,普京便“喜形于色”并宣称要向“金砖伙伴”迅速“传递消息”。
但这一消息对于金砖国家来说,结果并不算“太好”,“去美元化”很可能要放一放了?
美俄在沙特利雅得长达4个多小时的面对面密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俄乌冲突”重归和谈会否有所突破上。
但在会谈结束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却表现的有点“不同寻常”,他没有第一时间与特朗普团队继续深入接触,反而说要联系“金砖国家”。
19日普京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已经接收到了日前美俄会谈的成果汇报,并且对此次盛会表示“很满意”,需要做出积极评价。
与此同时,普京也指出他相信这次会谈的内容对于金砖国家来说,应该也很“感兴趣”,接下来将要向“金砖四国”具体通报相关结果。
金砖组织和一直努力调和“俄乌矛盾”的“和平之友”组织,确实有很大的重叠性,不少国家都属于“全球南方”,因此对于该谈判感兴趣很正常。
但我们也知道,金砖国家同样一直以来致力于“多极化”发展,本身又和美国的发展策略有一定“冲突”。
这场“美俄密谈”所达成的结果,对金砖国家来说未必全是好消息。
之所以如此,还是在于美俄会谈背后,潜藏着俄罗斯为“自身利益”而谈判的双重“战略密码”。
第一点,19日根据俄媒报道,俄美两方在“密会”期间就北极能源项目联合开发的可能性,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并且会后,俄方投资行业CEO德米特里耶夫的讲话更证实了这一消息,据他所述在未来美俄双方“联合投资”的可能性确实很大。
但事关“北极能源”的趋势,却是美元结算的“双刃剑”。
毕竟在美俄共同探索北冰洋大陆架油气资源时,美方尤其是特朗普很可能开出前提条件:美元结算。
正是这一条款却会直接触动金砖国家“本币结算联盟”的核心利益——而该机制在几年间已经让美元全球储备,从曾经的72%下降到了58%。
第二点,俄媒20日爆料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列出俄罗斯银行名单,允许其重新接入SWIFT结算系统。很显然此举受到俄美谈判影响。
以中国为例,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目前直接或间接参与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SWIFT结算系统的“直接挑战者”。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在全球GDP份额占比里,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主导性”,使用本币交易也逐步成为未来必须发展的趋势,并且数字化货币更可能直接加速该趋势发展。
俄罗斯此举很可能延展这一趋势,让去美元化重新进入“低速发展”阶段,可问题在于俄罗斯“有的选吗?”
截止至目前为止,俄罗斯受到的制裁数量已经超过1万项,其中由美国发起的就占据了3成还多。
这导致俄罗斯经济虽然明面上增长,但是仍然面临通货膨胀率超过9.5%等一系列问题。
高通胀又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融资成本上升,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失了SWIFT结算系统,俄企很难立刻走出去吸收“外部血液”。
所以接下来在美俄“破冰”后,普京如何权衡坚持“去美元化”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内“优先稳住基本盘”,才是最难的事情。
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优先考量自身利益并不为过,对于金砖国家来说,又该如何应对“去美元化”放一放的可能性呢?
目前中国正在深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并且已经在东盟试点覆盖超过100个国家,自此港口、物流等12个关键领域都有了“去美元”后可以维持不变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金砖支付系统”业已经进入了演示阶段,但仍需继续加速开发与测试,才能完成今年覆盖成员国70%贸易的“小目标”保持韧性。
至于近年来以在东西方“反复横跳”为策略的印度,其战略效应也开始显现。
去年印度外汇储备已经下降至6403亿美元,“创下新低”,同时印俄、印中直接交易机制也已经启动。
同样美元霸权的关键还是与石油等战略物资息息相关,就在欧洲各国仍在等待华盛顿的“通知式外交”时,金砖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战略物资储备计划”了。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本身在黄金储备和石油储备上也都占比不少,如黄金储备就占据全球超过20%,石油储备更是足够“硬核”。
在这些储备中,俄罗斯本身占比都非常高,因此普京的“长远战略”也确实会影响到未来金砖国家的整个发展体系。
所以俄罗斯的态度仍然是重中之重。
不过鉴于本次普京一有消息就立刻向金砖伙伴“汇报”的情况下,相信就算接下来美俄破冰合作,也不太可能就此“背信”。
而潜藏在这背后的实际上正是全球希望抵御美元潮汐,并且愿意铸造一艘可以在多极化海洋上航行的金融方舟的愿望。
普京向金砖交底的举动,正是这艘方舟启航前的关键航标——它既是对西方金融霸权的战略回应,更是对新兴经济体命运共同体的一份“承诺”。
这么重大的事,你笫一时间知道?是间谍??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