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致全球动荡,特朗普一面挥舞关税武器,一面向欧盟、东盟示好,唯对中国采取严厉措施,态度鲜明。
意图联合同盟对抗美国,却发现盟友远比预期稀少。越南、印度乃至欧洲诸国,皆忙于与美国和解,实则各有私心。
中国虽显孤单,但棋局未定。谁将最终胜出尚未可知。在关税之战中,我们难道就无真正盟友吗?
4月,特朗普宣布全球加征关税,追求“公平贸易”。几小时后,他转变立场,给予多数国家90天缓冲,唯独对中国关税增至125%。
此计似为中国设陷阱,欲拉众人共抗美,却遭拒。欧盟冯德莱恩即表态,愿与美国协商,力求90天内达成共识。
中越关系近年日益紧密,2023年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然而,在关税争端中,越南成为首个向美国妥协的国家。
越南经济与美国紧密相连,去年对美出口占外贸总额超30%,涵盖电子产品至服装鞋帽。美国市场对越南而言,犹如一座丰富的金矿。
与中国合作虽关键,主要集中在供应链与投资,不及美国市场直接吸引。加之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存分歧,选择时更倾向提供更强安全感的合作方。
东盟经济部长们急忙表态,拒绝与美国正面冲突,主张“坦诚交流”。越南亦不例外,即便刚与中国签署战略声明,仍果断向美国表达友好。
此场景略显刺眼,我方刚倡议国际合作与共享机遇,随即发现合作框架未稳已散。特朗普之举,表面退让,实则巧妙打乱中国步伐。
他通过暂缓征税吸引潜在盟友回归,表面上美国关税政策失人心,实则愿与中国并肩的国家寥寥无几,成功将其拉回自己阵营。
国际关系从非讲义气之所,更似算计重重的生意场。欧盟迅速与美国谈和,原因在于美欧关系根深蒂固,早有深厚基础。
自二战至冷战终结,欧洲乃美国势力范围,北约、美元体系及贸易联系坚固。2024年,欧盟对华投资超2000亿美元,但仍难匹敌美国市场。冯德莱恩深知,与美决裂之代价,欧盟难以承受。
东盟立场清晰,过去十年其在中美间寻求平衡。自RCEP2022年生效,中国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近1万亿美元。
东盟策略精明,视中国为大市场,美国为大后盾。美国军事影响力、金融霸权及庞大进口需求,均非中国所能即刻取代。
特朗普提出“暂缓征税”后,东盟迅速响应,声称愿进行对话,实则不愿明确立场,以免得罪任何一方。
其他国家亦各怀私利,印度欲超中国夺“世界工厂”之位,日、韩及东南亚诸国在中美竞争中觅机,盼美压制中国后,能接手部分市场、技术及地缘影响力。
此局面令人感慨,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全球化影响力显著,却难拉盟友。因国际间唯利是图,无恒友。立足国际需合作,但终须自强,强大方有话语权。
美国虽频施关税威胁,仍是全球经济核心。2024年,美元国际结算占比超50%。其科技、金融、军事优势稳固,他国虽不满,亦不敢轻易对抗,因对抗超级大国风险巨大。
更现实的是,多国视中美博弈为机遇,不愿美国崩溃或中国独霸。欧盟欲维护国际秩序,日本图借势重振,而印度与越南则觊觎中国市场及地缘优势。
事情复杂,盟友难寻,且这些国家对美国并不忠诚。越南欲与中国军演,欧盟也计划对美国科技巨头征税,以示反击。
印度、日本、韩国等国思考问题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若向美国示弱未获预期回应,这些国家亦可能转变立场。
中国积极作为,外交经济布局不断推进。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已覆盖150余国,通过贸易与基建合作,中国在亚非拉地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4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增至110个,成全球多边金融新支点。同时,RCEP红利持续释放,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2%,增速超越对美出口。
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非孤立行动,而是通过实质合作开拓局面。
关税战为博弈一隅,特朗普策略短期令中国受损,但长远观之,中国底气犹存。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1%,新能源、AI、5G技术均领先。
经济上,中国韧性十足,能应对外部压力;外交上,中国以开放合作拓展空间。历来挑战不断,但中国总能寻得发展之道。
博弈未定,全球棋局尚变。特朗普关税策略持久性难料,各国忙于算计。未来风向或取决于中国行动。国际关系冷暖自知,稳健长远方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