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啥也没干,却总觉得疲倦?小心“癌性疲劳”,多伴随2种症状

慕梅玩转养护 2024-12-11 11:05:1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老王最近总觉得疲惫不堪。

作为一个退休后每天种花、遛鸟、喝茶的“悠闲派”,他经常开玩笑说:“我都快成‘养老大师’了,还能累啥呢?”

但情况却不容乐观:哪怕前一天早早休息,第二天依然无精打采。

家人劝他去医院,他不以为然,认为“累”不是病。直到一次例行体检,老王才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而医生特别提醒的一个关键词——“癌性疲劳”,揭开了谜团的关键。

疲劳人人有,老王的遭遇却令人警醒。

普通的累,睡一觉、放松一下就能恢复,而“癌性疲劳”却像无形的枷锁,无论如何调整都摆脱不掉。

癌性疲劳和普通累的区别,你能分清吗?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疲劳,无论是年轻时通宵加班,还是年纪大了散步稍微多走了几步,都会让人觉得累。这种累,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需要休息。

就像手机电量不足时的提示音,只要充满电,立刻又能满血复活。

普通疲劳一般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如晚睡早起、饮食不规律、长时间久坐不动或者情绪压力过大。

比如,老张隔壁的儿子经常熬夜打游戏,第二天一脸倦容,喝几杯咖啡就能勉强提神,这种“累”看似烦人,却是身体短期内的自我保护信号。

只要睡个好觉、吃顿健康的饭菜,再搭配适量运动,很快就能缓解。

普通疲劳的背后有科学依据。我们的身体每天都会产生能量,也会消耗能量。当人们长时间高强度用脑或身体劳作时,肌肉和大脑中的乳酸水平会升高。

这种乳酸是能量代谢的副产品,它会刺激神经,让人感到酸胀、无力。

熬夜、情绪的紧张,还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压力激素”——皮质醇,这种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运行,使得身体陷入短暂的疲劳状态。

不过,休息和调整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恢复正常。

然而,癌性疲劳则完全不同。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啥也没干啊,怎么还是这么累?”

这可能是癌性疲劳最让人困惑的地方。

它没有明显的诱因,也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的,甚至会发生在病情稳定或轻微活动之后,更令人沮丧的是,这种疲劳无法通过简单的休息来缓解,仿佛被“套上了枷锁”。

让人感觉一天比一天疲惫,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一样。

癌性疲劳不仅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许多癌症早期阶段的隐形信号。根据医学研究,高达80%的癌症患者会经历癌性疲劳,这种疲劳感不仅长期存在,还会随着病情进展愈加明显,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为什么癌性疲劳如此难缠?

它背后的原因比普通疲劳要复杂得多,癌性疲劳是一种“病理性疲劳”,它和癌症对身体的深层次破坏有密切关系。

首先,癌细胞的“掠夺性”行为是罪魁祸首,癌细胞生长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它们会“偷走”原本属于正常组织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

癌细胞的代谢效率很低,它们倾向于使用“糖酵解”这种原始而低效的能量产生方式,这就意味着即使消耗了大量的营养,转化成的能量却很少。

最终,患者的身体“入不敷出”,能量越耗越少,疲劳感便无处不在。

越休息越累吗?癌性疲劳和生活方式没关系

当一个人感到疲劳时,第一反应大多是“多休息、好好睡一觉”,这对普通疲劳的确很有效。

癌性疲劳却让人跌破眼镜——越是休息,反而越累。

这样的现象在癌症患者中非常常见,也让许多患者和家属感到困惑,明明一天的活动量已经降到最低,甚至长期卧床,为什么疲惫感反而与日俱增?

我们需要了解,癌性疲劳并不仅仅是由身体的活动过量引起的,而是癌症对身体深层机制的破坏导致的。

中老年人经常将疲劳归因于年龄增长或日常琐事,如果这种疲劳具有顽固性、无规律性、与休息无关的特点,可能就是癌性疲劳的典型表现了。

从医学角度来看,癌性疲劳的背后存在复杂的机制。

一方面,癌症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干扰让患者即使在静止状态下,也会感觉到疲劳,肿瘤细胞为了快速生长,会掠夺机体大量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而这些都是维持我们日常活动、修复组织、维持健康的重要能量来源。

即使患者处于休息状态,肿瘤细胞依然在“悄悄”抢夺这些资源,导致身体始终处于能量亏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休息再多也无法改变能量的供需失衡。

另一方面,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本身会加重疲劳感。

中老年人如果因为疲劳,而减少日常活动,身体肌肉会逐渐萎缩,关节的灵活性也会下降,这种生理性的退化会让身体更难承受日常活动的负担,最终形成“越累越不动,越不动越累”的恶性循环。

尤其是癌性疲劳患者,这种肌肉流失的现象尤为明显,因为癌症会加速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

医学研究发现,癌性疲劳与一种被称为“瓦伯格效应”的代谢异常现象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偏爱使用一种低效的代谢方式——糖酵解,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仍然通过这种方式产生能量,这种低效的能量生成方式对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有利。

但是,这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导致正常组织能量供给不足,即使患者饮食再健康,摄入的营养也很难完全满足身体的需要,因为癌细胞会“截胡”绝大部分资源。

不仅如此,癌症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也会对生活方式的改善产生抵消作用。

癌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是控制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系统。一旦这个系统紊乱,患者会表现出类似于慢性压力的状态,疲劳感因此无法缓解。

患者尝试放松、调节心情,这种内部的生理紊乱仍然持续存在。

对于癌性疲劳患者来说,传统的“补充营养、注意休息”已经不足以对抗这种深层次的疲劳,针对这种顽固的疲劳,医学上的干预需要更加精准。

例如,通过药物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或者采用运动康复疗法来对抗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才能逐渐改善症状,癌性疲劳的特殊性也提醒我们,单纯依赖改善生活习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更需要结合专业的医学指导。

疲劳不是小事,当心伴随的这2种症状

疲劳本身就让人不舒服,如果这种疲劳还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问题可能比你想象得更严重。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身体的每一个信号都值得关注,尤其是当疲劳感长期无法缓解时,千万不要只当成“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癌性疲劳最让人担忧的是,它常常与其他症状一同出现。

以下我们将重点分析,两种与癌性疲劳密切相关的伴随症状,帮助大家识别潜在的风险。

症状1:食欲下降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老年人总有一个习惯:“吃好身体才有劲儿!”

可癌性疲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无论是往日最爱的红烧肉,还是香喷喷的米饭,都变得“索然无味”。

更可怕的是,即便强迫自己多吃几口,体重还是无缘无故地掉下去,似乎身体在和我们唱反调。

从医学角度看,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与癌症相关的恶病质密不可分,恶病质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综合征,它的核心特点是身体在没有明显外部诱因的情况下,持续消耗脂肪和肌肉组织。

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炎症因子,比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这些因子不仅抑制了患者的食欲,还直接干扰了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换句话说,即使吃下去的东西再健康、再有营养,身体也无法高效利用。

更让人头疼的是,癌性疲劳患者的体重下降往往是“瘦得不正常”。

比如,脂肪和肌肉会同时消耗,导致人看起来削瘦又无力,这种不健康的体重减轻和普通的“瘦身”完全不同,它可能是肿瘤对身体掠夺性破坏的一个标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中老年人本身的新陈代谢已经变慢,身体恢复能力下降。

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而又没有进行刻意节食或运动减肥,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这可能不仅仅是营养不良的问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健康隐患。

症状2:长期情绪低落和顽固性睡眠障碍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伴随症状,是情绪问题。

很多癌性疲劳患者不仅身体累,心也累,他们可能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这种情绪状态和普通的“心情不好”不同,它更深层次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癌性疲劳会和情绪变化挂钩呢?

这和身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衡有关。

癌症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会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大脑的神经元,这种作用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比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两种物质正是我们感到愉悦和积极的“幸福源泉”。

当它们减少时,患者就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更糟糕的是,情绪低落还会引发睡眠障碍。

许多癌性疲劳患者反映,即使身体累得像散了架一样,晚上却依然无法入睡,这种顽固性的失眠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身体炎症因子干扰褪黑素分泌、生物钟紊乱的结果。

没有足够的睡眠,身体的恢复能力会进一步下降,而疲劳感则变本加厉,长此以往,患者容易陷入“越累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累”的恶性循环。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