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古盐道义栈”与富商汪弘远

丁丁尊随 2024-08-07 21:41:01

在罗田这个古村庄,保留了一段连着古榕树和古门楼的“古盐道义栈”,这些珍贵的古迹、古物,与清光绪年间的富商汪弘远,有一则传颂已久的故事。

罗田“盐道古栈”

众所周知,古代粤闽盐多粮豆缺,而赣却缺盐粮豆多。会昌,作为赣粤闽三省通衢之地,其中人口稠密的周田,成为明清至民国期间粤赣盐商古道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粤赣盐商古道全程约230公里,起点在潮汕地区,当地海盐走水路逆韩江而上,运至大埔三河坝后转从梅江而上,至梅县东山码头后,改为陆路由挑夫肩挑北上,从梅县的玉水、大坪,经平远的长田、石正,进入会昌的筠门岭、周田后,进而运至会昌县城为终点。其中,周田段的罗田“古盐道义栈”,在当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为“罗田乐园”中的一个项目,得到了挖掘利用,并实施了还原修复。

据史料记载,古代周田产生了挑粮豆担上梅州,再由梅州挑盐担下周田的副业。由于彼时粤赣两地交通不便,大山横亘,水路不通,两省通商多走山路,货物由劳力肩挑,盐下米豆上的挑盐工(俗称“盐子”)里,有专职挑担者,也有农闲时的参与者。粤盐赣买,赣粮粤销,一百多斤的盐和米,全靠一杆扁担两只脚,来回往返数十天,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史志和族谱资料显示,这条古道修建于明末清初1661--1663年间,为当时的官府组织修建,起初为沿河岸为主的泥路。1885年,罗田一位名叫汪弘远的富商捐出家资,请人将村子里一段盐古道砌成了宽一步的鹅卵石或石板路。但因年代久远,这条古道历经风雨数百年,虽然走向仍然清晰,却几乎很难看见当年的模样,只有连接汪弘远家的门楼还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当然,这古门楼期间也经历过几次修缮,才得以留存为现在所能见到的样子。“古盐道义栈”的还原修复为此有了可靠的依据。

据传,富商汪弘远不但出资修葺古道,还常常收留挑盐经过的挑夫。原本这些挑夫都在他宅子边上的那颗老榕树下歇脚休憩,可当汪弘远见着那些为讨生活,衣衫褴褛、脚盘流血发肿的挑盐工时,心生怜悯,不但让家丁为他们送去吃食,有时还大方的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留宿,并为他们备好热水洁面泡脚,缓解劳累,让那些风吹雨淋、饥寒交迫的挑夫有了避雨避寒的栖息之地。而这些穷苦的挑夫,当时能回馈给他的,便是自己用血汗从山那边挑回来的食盐。当时的汪弘远也是每每都拒绝他们的好意,并说道:“年轻时,宅子旁的古榕树曾幻化成一位白须老者托梦与我,让我多行善事,便佑我家人福泽绵延,家兴人旺。想来我这宅子,也是占了村子的风水宝地,才得以代代繁荣。”说完,也不管挑夫们信与不信,笑着摆摆手,便送他们继续赶路。这个梦是否真实存在,已无从考证。但挑夫们从未忘记这位大善人的恩情。

任凭时光流逝,“古盐道义栈”承载和见证了周田的历史沧桑,互帮互助、民风淳朴的古罗田却牢牢地印刻在世人不灭的印象里。(汪家涛、张炳春)

0 阅读:0

丁丁尊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