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小镇,疼爱儿子的单亲妈妈早织、为学生着想的爽直老师保利,以及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本过着安稳的生活。
打破这一切的,是一次校园冲突,发酵酿成轩然大波,引起社会与媒体的关注。

事态越见严重,在一个暴风雨的清晨,两个孩子双双失去了踪影……
02《怪物》,冗长,但很温柔,冷酷,却用了心。
日本知名导演是枝裕和绵里藏针的稳健叙事,以几个视角的反复转换。
怀疑自己孩子在学校遭受了不公平对待,而反应过激的单亲妈妈,

为了保护学校声誉而默默承担一切从而遭受非议的小学老师,

因为同学异样的眼光,而不敢和自己的朋友有任何亲密举动的小朋友。

人物之间脉动式的冲动情绪和不断跳脱的剪辑方式,给影片一股带着无因仇恨的内在推动力。
影片时长并不长,只有125分钟,却相对合理的分割成三个段落,采用了三个视点同时叙述。
一个人物的故事进行时,其他人物的时间并没有就此停滞,同时也间接参与其中。
先从母亲视角烘托事件冲突,再用老师视角抵达高潮,最终以小男孩凑的视角,完成表达。
比如当麦野有意折返将星川从盥洗室内放出来时,却被恰好路过的保利老师误会为是他正在对星川实施霸凌。
而当保利老师因为被诬陷被冤枉而感到心灰意冷了无生趣时,远处则传来了麦野凑带有愧疚之情的铜管乐声。
03故事也可划分三层来看。
最表面的一层,讲的是一个弱者互助的温暖故事,这是一段逃往无法预知未来的幸福之旅。

两个没有安全感的自卑的小男孩,再也不用被无情的现实欺凌和压榨了,他们互相帮助,逃向了真正的幸福。
那无情的现实和梦想的幸福在一瞬间,转变了天地。
既然他们是这个世界的“怪物”,既然这个操蛋的世界无法容忍他们,那就让他们奔向阳光下的草地上吧。
钢琴曲结束,电影也结束,谁给两个单亲孩子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呢?是学校、是家庭,是什么?谁是怪物,谁是正常人?

还有一层,讲的是“每个人都无法做到诚实面对”这件事。
作为母亲的早织,明知丈夫是在出轨时同情人一起意外丧生,却无法对早已得知真相的儿子麦野凑坦言相告,依然一心一意维护着丈夫作为父亲的形象,坚守着将儿子养育成人组建家庭的承诺。

作为父亲的星川,不能面对妻子的出走和儿子星川依里的“特殊”,训斥孩子不是人,长着跟人不一样的猪脑,并屡屡动用家庭暴力试图加以“矫正”。最后,更不惜将他遗弃。
作为老师的保利,面对学生的谎言和不实的指控,屈从于学校的压力和息事宁人的保守处置,让污名的连锁反应愈演愈烈,彻底颠覆了他原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作为奶奶的女校长,难以面对不慎开车轧死孙女的事实,与社会舆论对她职位的影响,选择让老伴顶罪入狱。她甚至会阴暗的在超市内,悄悄伸脚绊倒嬉戏玩闹的孩童。

这一层是整个故事最坚实的堡垒,所有成年人的不诚实,看起来都罪不可恕,是架构起“恶意”的根源。
这个基座,在导演是枝裕和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里,逐渐清晰。
用每个成年人的不真,反衬出了两个男孩的真。
孩子的世界原本是最纯洁的,但在他们的主观世界,被这个残酷的客观现实不停敲打、变形、开始充斥着污垢、肮脏。直到最后,他们选择了逃亡,甚至消失于这个世界。
抵达了这个境界,影片的主题已经趋向深刻了。
是枝裕和厉害之处在于,他还能挖出第三层,当然这一层比较难看出来。

曾先森尝试戳破一些。这一层,是枝裕和想讲的是,家庭、学校和个体的关系。
家庭和学校是平行关系,个体是被这两个单位束缚和教育的。全片几乎把所有的反派都推给了学校、老师、母亲,同学们,学校和家庭本是最安全的两个基本阵营,是他们冷漠、自私和不闻不问以及霸凌,令这两个小男孩最终走向极端。

聊到这里,故事表达就更清晰了。
两个小男孩不是怪物,怪物的是这个世界。

影片拿下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导演是枝裕和一如既往的将日常的残酷抚平成容易被接受的温柔,把亲情的痛苦转换成冷静的图像和舒缓的音乐,以带入感极强的同理心和敏锐的感同身受,拍出了人物之间互相牵绊的真情实感。

只是这样的电影虽然很好,但放在是枝裕和本人的序列作品里,或许称不上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