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大厦左拐,钻进机场东二路的林荫小路,接驳的机场巴士在这里刹脚,蔷薇花安静又成片地开,一位空姐出现又离开。
第一次来双流不是坐飞机,而是为了一口农家菜馆,人称的机场编外食堂。
之前我们闯入过华西医生偷吃的食堂,“赶口又健康”,这一次又瞄准了航空工作者的秘密基地,“偶遇一下机长”。
航空工作者@二池 说,“农家菜馆在公司是口口相传的水平”。
要赶在中午十点半点菜,“不然饭点送不来”,问她哪个菜好吃,“盲点,每一道都好吃”,光顾频率之高,“三天吃了两次”。
吃不到川航的食堂,“农家菜馆任何人都不能错过”,说走就走。
一根停车杆挡住了我们的脚步,打开导航一看,“你已到达目的地”。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农家菜馆的标签,藏在隐秘的修车厂里头,道路旁边的绿植肆虐横飞,黢黑的机油跟火上的菜油不打让手。
掀开厚重的门帘,老板一边招呼我们一边按开顶上的白炽灯。
农家菜馆是搭建的板房,装潢也比较简易,“以前在外面搭棚子,后来才逐渐围起来”,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与原始。
干净又明亮,一个堂子十八张桌子,圆桌分布在角落,方桌在中间走量。
以为受疫情的影响,机场没有什么人来吃,结果依然人头攒动,提着行李箱过来的,正在打包的空姐,地勤一桌接一桌。
“听说你们这被叫机场编外食堂”,老板一笑,“基本上都是他们来吃”。
农家菜馆的名字取得较随意,“顺口”,开了四五年,“但技术很上了些年头”,以前就是餐饮老炮,只是刚跳出来单干。
两个厨师是核心,“我跑堂点菜”,但湖北的姐却说着一口流利四川话。
早期是出租车司机爱找过来吃,车停在坝子里一排又一排,“主要是停车免费”,然后点一份盖浇饭,“量多实惠”。
现在抽屉里仍然有为客人准备的免费停车卡。
后来日积月累的经人推荐熟人带路,成了@二池 口中的宝藏餐厅。
我问她怎么从来没有在大榜好吃群里表扬过农家菜馆,“可能是吃习惯了”,脑海里自动归为工作餐,但一展开描述,“又想吃了”。
每一个来农家菜馆用餐的航空人,表情都非常自在与日常。
提着保温杯,无暇专门换下制服,见哪里有空位就直接坐下,不需要翻看菜单,“有啥子现在可以上的直接来”,一心只想干饭。
一开始桌面上会象征性的社交两句,一个回合之后全部埋头王者荣耀。
但眼尖的@彭主任 还是瞄到,饶有兴致的机组人员,大快朵颐之余又从后备箱摸了一瓶酒出来,直接把工作日变成节假日。
虽然偶遇机长的可能性小,但刚给你倒橙汁的姐可能就在你旁边。
正在拍照的我们显得更加格格不入,“像误入了别人的食堂”,一个安检小妹兴致勃勃过来温柔搭讪,“你们在拍广告哇”。
人生第一次安检对我说的不是,“转过去”。
板房棚子在烈日的烘烤下有一点闷,风扇有气无力的吹,但里面的气氛丝毫没有被干扰,差不多五点半堂子已经座无虚席。
厨房传来轰隆的声音,@彭主任 立刻给我眼色,“快去拍”。
透过缝隙瞄进厨房一派繁荣,鱼在热锅里沸腾,火苗腾空又被压去下,师傅一个大勺敲两下锅边,转身带走千滋百味的配方。
迫不及待的@彭主任 对着师傅喊,“我们这也要一个酸菜鸡”。
酸菜鸡是咂舌之宝,“川菜单子上比较罕见的一道”,不得不点,味道暂且放在一边,光是一盆子端上来就晓得太扎实。
鸡很嫩,切得很小块,应该是选用的仔鸡,佐以酸菜粉丝增加层次。
味道不咸不淡,酸辣也老少咸宜,@彭主任 表扬土豆好吃,“沙软厚切,又入口化渣”,鸡肉也不柴,勾了芡却又若隐若现。
蒜泥腰片是我在微信就跟老板点好的,“招牌必吃系列”。
@二池 一脸惊恐,“我们点过一次一条走廊都是蒜味”,@彭主任 更兴奋了,“就是要多蒜”,大不了刷三次牙。
腰片一端起来,根本看不到腰片,已经被一山的蒜泥埋葬。
拈起一片拍照也不容易,需要用内力,“因为太薄了”,腰片力求的是现吃现烫,血水一过就捞起铺开,“鲜美,没有腥味”。
吃的时候轻微搅拌一下,混以芝麻红油和蒜泥,香醇爽口。
藿香鲫鱼也是必点,“现在只有裸斑了”,正在我们犹豫的时候,一个外卖电话进来要点鱼吃,我们赶紧抢要了裸斑。
老板哭笑不得,“因为我们都是一早去菜市现买,卖完了就没得”。
裸斑的刺更少,剔下来肉也厚一点,但依然是同样的埋葬路线。
感觉不是给鱼上料,而是把鱼扔进料池,剁椒蒜泥芹菜泡豇豆,各司其职又融会贯通,酱香是家常,藿香的草本安全降落。
如果说藿香的烧料很像烤苕皮的配方,苕皮回锅就是历久弥新。
回锅肉越普通就越考手艺,选用肥瘦相间的肉,切片不能过大或薄,去油腻但又不能过于干,微辣回甜色泽清晰为最佳。
以上,这一道回锅肉都做到了,“有过年的感觉”。
尤其是苕皮,“是我们自己做的”,非冻品,所以过油之后很软,“软又不粘牙”,有一种在吃素肉的感觉,真肉反而成了配角。
@彭主任 夹起一片问,“这是苕皮还是肉”,没人理他便迅速下口。
本来是计划打包的,但差不多都已经见底,@彭主任 扎劲喊的米饭一口都没吃,“净顾着挑菜”,吃了一肚子的好东西。
确实量大从优,人均六十左右,“正常的话五十搞定”。
农家菜馆是地道的家常院子,一张菜单挂了七八十道菜品,小到盖饭大到干锅汤锅,丰俭由人又安排的周到丰富。
一坐进去很像是才打了牌,提着采摘的樱桃,又累又热等着开饭。
隔壁大叔穿着雨靴进来找师傅,“帮我加工条鱼”,师傅拿起毛巾擦手,“跑到塘子里去钓的哇”,“九斤”,“是花鲢就安逸了”。
因为航空人的熙来攘往,也为其打开了接地气的另一面,空姐不怕身上滴起油,严肃的地勤在这里躺平,航空人也会骑电瓶车。
而我们边吃,一边关于航空的一百个冷知识也相继讨论起来,“安全员是干什么的”,“机长日记写的是什么”,“舷梯是谁在搭建”……
@二池 继续回去加班,我们也心满意足离开,感觉像休完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