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月21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这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
冬至在古代是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被称为“冬至节”“亚岁”等,周朝曾以冬至为岁首,举国相庆.据《汉书·郊祈志》记载:“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祈。”自汉武帝元鼎五年实行冬至祭天活动后,历朝历代将其制度化. 冬至不仅有祭天活动,还有祭祖之礼,清《台湾府志》中记载:“是日,长幼祭祖、贺节,略如元旦。”
冬至有诸多习俗和讲究。在饮食方面,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百姓受冻,便用羊肉和驱寒药材及面皮,包成耳朵样的“驱寒矫耳汤”施舍给百姓,后来人们每逢冬至就模仿做着吃,形成习俗.南方则多吃汤圆,汤圆象征团圆和温暖,寓意家人团聚、和睦相处.此外,部分地区还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羊肉性温,可驱寒暖身,是冬季进补的佳选,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在江南水乡,人们会在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的儿子死后变疫鬼,而疫鬼最怕赤豆,人们借此驱邪避鬼、防灾祛病.
在活动方面,冬至有“数九”习俗,从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个“九”,数完“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到了,此习俗反映了古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也寄托着对春天的期盼,人们还会在数九过程中通过吃特定食物、进行特定活动来增添节日气氛.在古代,冬至日还有儿媳妇向公婆献鞋袜的风俗,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说:“国家冬至,献履贡袜,以迎福践长。”人们借此祈求祓厄迎福,生命长久.
然而,冬至也有一些禁忌需注意。如俗语“冬至三不送,送了人财空”,其一,冬至不送鞋子,因“鞋”与“邪”同音,送鞋有“送邪”之嫌;其二,冬至不送海鲜,其易引发过敏且不易保存,在南方一些地区还可能造成浪费或误食危险;其三,冬至不送临期食品,易让人误会不重视对方,引发矛盾 。还有“冬至三不做,犯了失福气”,老话说“冬至一阳生”,白昼短,出远门不安全,所以冬至不出远门;冬至当天人们忙于祭祖等,若开业、搬家、办大事会违背过节初衷,影响家庭财气;古人认为冬至阴气极盛,身体虚弱,此时同房会打破身体阴阳平衡,故冬至不同房 。
遵循冬至的传统习俗和禁忌,是对老祖宗智慧的传承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冬至,我们可与家人团聚,共享饺子、汤圆等美食,感受温暖喜悦,同时注意言行举止,避免触犯禁忌,祈求来年平安顺遂、人财两旺,顺利过冬,让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活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