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上期讲述了南怀化的失守。本期将讲述日军继续加大进攻力度,炮兵上阵,国军守军转为防御状态……
大町大队的“全灭”16日天亮以后,中央兵团各部继续对日军发起进攻,步兵第42联队感到压力极大。对此,该联队的《战斗详报》有如下记载,“这时第一线的状况糟糕透了,各阵地不断告急,而弹药、粮食只能靠人力搬运,补给颇感困难”。而步兵第42联队本部与第1大队之间的通信线路也时常被炮火炸断,大场大佐无法及时了解战况。还有40名中国兵渗透到第1大队和联队本部之间的区域,频频开枪射击周围的日军,这些为数不多的中国兵大大牵制了日军。雪上加霜的是,日军炮兵的弹药也已消耗殆尽,无法再对中国军队实施有效的拦阻射击。这样,陷入孤立的大町大队就危险了。

大町大队残部在第12中队阵地失守后,分别据守着相邻的三个高地:大队本部、机枪中队一部、大队炮小队以及第9中队主力(欠1个小队)部署在“右高地”,第10中队主力(欠1个小队,配属重机枪2挺)部署在“左高地”,第12中队的1个小队则占据着“左高地”以东约300米的高地。
他们在16日凌晨的战斗中,虽然凭借狡诈的战术以及优异的拼刺格斗技术挫败了新编独立第4旅的进攻,但自身伤亡也大,而且本来就不多的弹药经过消耗后,难以补充,已所剩无几。此时另一支中国军队正向204高地开进,他们是左翼地区的第10师第58团。可是,左翼地区的部队为何会开往中央地区呢?

话得从头说起,14日,正当第10师在左翼地区激烈战斗时,传来南怀化失守的消.息。第10师师长彭杰如担心友军失利,影响全局,即令预备队第59团派部队前去增援。该团团长王声溢随即抽出第2营增援南怀化,虽成功切断日军大町大队的补给路线,却因投入兵力过少,未能给予其致命打击。15日晚,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孟宪吉第68师(由独立第8旅改称)进入忻口左翼东、西常村,接了第10师的右地区队第30旅第58团防地。该团得以抽出主力(第2、3营)用于进攻大町大队侧背。
16日拂晓,第58团主力抵达204高地附近,开始进攻大町大队阵地。“左高地”上的日军第10中队在第58团的持续攻击下,伤亡很大,渐渐支持不住了。代理大队长古泽大尉看到“左高地”危在旦夕,立即命令“右高地”的大队本部、第9中队指挥班以及该中队的1个小队(欠第5、6分队)火速向“左高地”增援。当日军援兵到达“左高地”时,第10中队的官兵已所剩无几。于是,他们没有片刻喘息的机会,马上与冲上高地的中国官兵展开白刃战。由于中国官兵的刺杀格斗技术不如日军,所以战斗既残酷又悲壮。战至早晨7时30分,第58团的进攻受挫,被迫撤出战斗。
早晨8时30分,第58团又向“右高地”发起进攻。他们在火力掩护下,涌向日军阵地,逼近到投手榴弹的有效距离时,就一起投掷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右高地”上日军的轻、重机枪相继被炸掉。第58团趁势突入日军阵地。可日军也毫不示弱,用刺刀、石块甚至徒手和扑到阵前的第58团官兵进行肉搏战。滚滚浓烟中,刺刀刺入人体的声音、扭打的声音、呻吟的声音混杂在一起。经过10多分钟激战,第58团在“右高地”上留下了数十具尸体后撤退。

上午10时30分,大町大队的联络下士官到达步兵第42联队本部,报告了如下情况:
(一)目前大队总兵力为百名左右,其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负伤者。但大队即使只剩下最后一兵,也要死守现阵地。
(二)(大队)不断受到四周敌人的侧斜射击和正面射击。(我官兵)惟有隐蔽于深壕之内,只要一伸出头,必会受到狙击,于是置监视兵监视敌人,一旦发现有敌入接近,就向其投榔手榴弹。目前,官兵在壕中疲惫不堪,大队已处于穷鼠咬猫的态势中。(三)和后方的联络线断绝,得不到粮食、弹药的补给。
此时,不止大町大队陷入困境,联队本部和第1大队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大场无奈之下作出了一个决定:以山本少尉指挥的1个小队,执行两个任务,一是确保联队本部和第1大队之间的联络路线畅通;二是打通第3大队的补给道路。
但实际上,山本小队哪个任务都不能完成。这样大町大队的情况就相当不妙了。打到下午3时许,该大队的各级干部非死即伤。在第12中队占领的高地及“左高地”上,双方的幸存者在尸体狼藉的山上对峙着,而在“右高地”上,仅剩下10余名日本兵在那里垂死挣扎。下午5时,大町大队死伤殆尽,右侧背又受到第58团的持续压迫,终被打垮,其幸存的官兵放弃阵地,后退至南怀化。不久,第58团也返回左翼地区。
大场得知大町大队的情况后,命令郡山中尉收容并指挥该大队的幸存者。晚上7时30分,收容完毕。忻口战役前夕的10月11日,步兵第42联队所辖的3个步兵大队中,大町大队的战力最为完整,该大队的战斗员有少尉以上军官18人,准尉7人,下士官及士兵894人,计919人。但并非所有的战斗员都上一线执行战斗任务,忻口战役打响后,该大队就有部分人员留在后方,执行非战斗任务。战役期间,又有部分一线的战斗员担任护送伤员的任务,陆续撤出一线。这样该大队在一线从事战斗任务的战斗员只有700多人。
而到10月16日晚,该大队撤出一线阵地时,从事战斗任务的人员仅剩数十名,其全部军官非死即伤,暂由曹长代理大队长,各中队则由伍长代理中队长。每个小队多则五六人,少则二三人。10月20日,该大队从第一线撤下来的人员,加上后送伤员以及执行其他非战斗任务的人员,总共才228人。

考虑到17日至20日期间该大队在休整,并没有参战,我们基本可以确认,该大队在13日至16日期间的纯战斗减员为691人,伤亡率高达75.19%。若只算该大队在一线直接从事战斗任务的人员,伤亡率则高达90%以上。在日军的习惯性称谓中,一支部队伤亡过半,就可被称为“全灭”。据此,大町大队可以算作“全灭”了。该大队的幸存者不论精神还是体力,都不适宜继续作战。但前线的战况不允许这些人远离战场,日军只能暂时将他们送到离战线较近的地方,待短期的休整之后,再重新投入战斗。次日,大町大队第9、10、11、12中队残部分别被缩编成第9.10、11、12小队,组成1个集成中队,该大队的大队炮小队及机枪中队残部则被缩编成1个特设队。
第58团从早打到晚,阵亡官兵200余人,还有第3营营长唐楚望等许多人负伤,其中连长2名、排长5名、士兵100余名轻伤不下火线。而此前与大町大队交战多日的第21师以及新编独立第4旅则伤亡不详。
日军特种炮登场16日下午,大场又将第2大队第6中队投入战斗,以肃清第1大队和联队本部之间的少数中国兵。至4时20分,该中队将潜伏在其右前方的数十名中国兵悉数射杀,确保了第1大队补给道路的畅通。
此时,第21师正顽强地进攻第1大队阵地,双方交战长达约1个半小时。尤其是在1300高地,第21师先以密集的迫击炮火倾泻在丸谷中队阵地上,随后发起排、连规模的冲锋,大量手榴弹就像雨点一样投掷过来,给丸谷中队造成很大的伤亡,其配属的重机枪也被炸毁。丸谷中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退第21师的顽强进攻,其幸存者仅剩50人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连他们自己都不能确信,当夜还能不能守住阵地。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日军辎重部队将炮弹运到了第一线。日军炮兵得到弹药的补充后,又变得肆无忌惮。大场鉴于战事胶着,严令所属各部于当晚死守阵地;工兵小队在阵地前沿构筑移动障碍物;联队炮与速射炮准备随时实施拦阻射击,以阻止中国军队的反击。
当晚8时30分,日军将若干门特种火炮运抵忻口战场,其中10门配属给步兵第42联队。这些火炮经过了“满铁”的特别改造,其炮弹中充填了化学制剂(具体成分不明,是否为毒气还有待新的资料证明),比普通的炮弹更具杀伤力。大场为使下属熟练掌握其特性,命小田技术准尉对第2、3大队的机枪、步兵炮以及联队炮、速射炮的相关人员进行速成教育。接着,大场将其中5门配属第1大队,其余配置于联队本部附近,以防备中国军队的逆袭。
特种炮很快就派上了用场。17日凌晨3时10分,日军发现在丸谷中队左侧有约1个排的中国兵逆袭而来,就以特种炮猛烈射击,将其击退。
忻口守军转入防御从15日晚开始,中央兵团对日军步兵第21旅团发起了战役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攻,这一仗打到16日晚,虽取得了歼灭大町大队这样值得称道的战果,但收复南怀化、1300高地等要点的意图却未能实现,而且付出了重大代价,进攻部队伤亡惨重,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三位将军相继牺牲。而这期间,卫立煌寄以厚望的左翼兵团受到混成第15旅团的全线进攻,能守住阵地就不错了,根本没有余力绕到第5师团的侧后,将其包围更成了天方夜谭。卫立煌得知情况后,明白自己的歼敌计划显然难以实现。恰在此时,卫又得到错误的情报,称“有敌汽车约300余辆,满载步兵,当日12时由团城口西进”。卫判断,这是日军的增援部队,他们最迟于17日晚即可到达忻口前线。

本来应该在这股日军到达之前,击溃当面日军,方为有利。但以目前战场的状况来看,根本不可能。这样,卫一方面致电蒋介石、请求增兵;另一方面决定各兵团立即转攻为守,先固守现阵地,以待援军到达,再行攻击。同时北云中河以北的部队放弃下王庄,全部退到北云中河以南。其中,第54师第321、324团撤至界河铺以南占领预备阵地:晋绥军第217、218旅撤至忻口附近集结。16日晚,前敌指挥部下达了决战防御的作战命令:
(一)空军仍执行原任务。
(二)以第94师师长朱怀冰担任独立支队长,立即占领营房里、隘路口及龙王堂两侧高地,主力五于龙王堂东端,应与右地区协调行动,作向原平东北附近地区挺进以直接威胁敌后方的准备。
(三)以第15军、第17军(欠第21师)编成右地区队,由第15军军长刘茂恩任总指挥,立即占领张家庄北侧豆西南贾村、灵山、界河铺(不含)阵地,并纵深配备,主要防御方向在灵山方面,与中央地区队紧密联系,坚拒敌人,并在东、西荣华设置前进阵地。
(四)以第19军、第35军、第61军、第9军,及第21师、炮兵第28团、战防炮2个连、装甲车1个队编成中央地区队,以第19军军长王靖国、第61军军长陈长捷分任正、副总指挥,应即就现地占领界河铺、官庄、秦家庄(不含)地区阵地,并纵深配备兵力,保持主要防御方向在中央方面,与左、右地区队协力,坚决消灭进犯敌军;在后沟、1300高地至刘庄(不含)地区构筑据点式预备阵地,并应派出兵力迅速歼灭侵入南怀化及以东的残敌。
(五)以第14军、第68师、第71师、第85师、炮兵第26团附第2师炮兵营、战防炮营(欠2个连)为左地区队,以第14军军长李默庵任总指挥,应立即就现地占领新练庄(不含)、秦家庄、大白水、卫村、南峪地区的村落及高地,保持主要防御方向在中央。该地区原有的旧练庄、兰村、卫家庄、麻峪等地前进据点仍应确保,并在是庄、小重村、杨胡村间利用村落迅速构筑据点工事。
(六)作战地境(略)。
(七)炮兵队应于井沟、刘庄中间地区占领阵地,以火力制压敌炮并阻止敌之前进,一部分火力指向中、左地区队之正面协力之。
(八)各地区队应利用山地村落编成火力网,并于夜间多派小部队在阵地前方活动,扰敌阵地并依情况而占领之。
命令还规定总预备队为独立第5旅和第177师许中权旅。
根据上述命令,各部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