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3月初19日,大明最后一任皇帝自缢于煤山,留下了“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的遗言,回顾这位皇帝的一生,在位17年,大权从未旁落,把亡国“锅”扔给群臣,是没有道理的。有的学者认为明实亡于万历 ,作为在位17年,一直握有大权帝王, 把责任推给上上任,也是没有道理的。或许我们从以前有作为君王的事迹对比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公元前89年6月,汉武帝拒绝了桑宏羊移民关东流民百万轮台屯田的建议,发布了“轮台罪己诏”,在桑宏羊看来,这百万流民屯田,即解决了流民问题,又强大了边防。但是武帝清楚如果这百万流民聚集在一起,途中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动,足以亡国。以前秦朝用民工百万修万里长城,后世隋朝征民工百万支援高丽战争,元朝抓民工百万治理黄河都印证了。 崇祯元年,刚上位年轻的皇帝听信御史毛羽健建议,裁撤天下驿站,认为能节约几十万银两,对历史的走向,造成了严重的误判。在这裁撤的几万名驿员中,就有一名叫李自成的人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另外崇祯的性格也是决定自己的悲剧,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末也是人才辈出时代,熊廷弼,袁崇焕,孙传庭,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孙承宗......,但是17年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先后诛戮18名封疆大吏。人无完人,应该用人长处,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即使有错,应该是可贬可谪。即使要杀,也不该传首九边?凌迟?这么残忍。寒了天下士人之心,最后离心离德,无人可用,无人可谋。即使再勤政,也只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