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耐心资本”到“耐心产业”,看险资投能源化工产业的底层逻辑

老虎财经 2025-03-15 19:50:48

在“双碳”目标引领的能源革命浪潮中,能源化工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战场。

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而且需要资本的长期投入。

体量庞大的保险资金,正以“耐心资本”的角色深度融入能源化工这一“耐心产业”。两者可以说是高度契合,前者亟需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以破解“长钱短配”困局,后者则依赖持续投入推动技术攻坚与产业升级。

然而,3月初,一则令人不安的消息在业界流传,大意是,“能源化工领域拟被移除保险资金投资白名单”。

如果传言成真,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能源化工产业,或将失去“耐心资本”的助力,进而影响转型升级的进程。

一、低利率时代,耐心资本该往何处去?

“耐心资本”的说法,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倡导金融家肩负起“引领”工业的责任,为其工业基础升级提供长期投资资金,这便是耐心资本的原初含义。

保险资金是典型的“耐心资本”,具有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周期长等特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保险业平均负债久期为13.19年。所以,保险资金应当充分发挥“长钱长投”的优势,为实体经济注入长期资本。

▲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及增速

然而,当下保险资金的优势却难以充分发挥。

近段时间以来,被保险业作为定价基准的部分债券收益率下行,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损风险加大。以寿险为例,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至1.8%附近,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倒挂风险加剧。

在低利率环境持续、符合险资需求的投资项目供应不足的背景下,险资配置难度显著上升,险企不得不“长钱短配”。因此,险企迫切需要找到具备长久期、高收益、持续稳定等特征的投资标的。

能源化工项目可解险资之围。

具有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回报稳定等特点的能源化工项目,高度契合险资的特性,可以为险企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实现长期稳健经营。而且能源化工项目的收益率能维持在6%以上,远高于负债资金成本率。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对险资而言无疑是优质资产的重要来源。

两者的期限结构也非常匹配。能源化工项目(如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炼化基建以及风光电等)的投资周期很长,一般在10-30年,与保险资金长久期特性高度匹配。更巧妙是,能源化工项目“前期投入大、后期回报稳”的现金流曲线,与保险业务“前期保费涌入、后期支出绵长”的资金特性高度匹配。

再者,险资投能源化工的低碳项目也符合国家政策。能源化工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发展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国家政策也鼓励险资投向绿色产业,叠加保险机构自身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需求,能源化工领域的低碳项目成为险资配置的重要方向。

例如鼎和保险通过投资绿色债券,重点支持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煤炭清洁利用等传统能源化工领域的低碳技术项目。2023年,鼎和保险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达22.4亿元。

“耐心资本”投能源化工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对该行业科技创新规律的敬畏与顺应。

二、能源化工转型升级呼唤“资本耐心”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能源体系正经历结构性变革,绿色低碳发展范式加速破茧。传统能源化工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对中国石化乃至整个能源化工行业而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道重大考题,也是一道必答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体系,在煤制多牌号聚烯烃、煤制甲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些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煤化工正通过绿电替代、碳捕集、新材料开发、数字化管理等路径,实现从高碳排向低碳化、从单一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的跨越。煤基甲醇耦合石脑油制烯烃技术降低能耗30%,合成气净化与绿氢替代工艺减少碳排放70%。

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绝非一蹴而就。煤化工行业正从甲醇、烯烃等基础化学品向可降解塑料、新能源材料跃迁,其技术转化需要持续资本浇灌。而且煤化工项目由于投资规模较大、见效周期长,传统资本难以覆盖,需要“耐心资本”的大力支持。

险资的独特优势在于,既能以债权计划、产业基金等形式提供“输血式”支持,又能通过股权投资分享技术红利,更可借助保险产品创新(如环境污染责任险)降低转型风险,形成“投资-增值-退出”的良性循环。

险资与能源化工的深度融合,不仅将重塑保险业的资产配置格局,更可能催生一场“金融-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范式革命。未来,随着绿色金融工具创新与监管政策持续优化,这场跨越周期的长跑或将证明:最深沉的力量,往往诞生于最耐心的等待。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