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外戚有多让皇帝头痛?该限制还是恩宠?平衡术要玩好

峯言峯语尔 2025-01-15 16:22:45

〖~~~《·前言·》~~~〗

自西汉开始,外戚问题就成了皇室的烫手山芋。

吕后一走,吕家外戚差点让新生的西汉王朝崩盘。

之后的每个朝代,外戚干政的戏码或多或少都在上演,晋和唐两朝更是因为外戚搅局,社会和政治乱成了一锅粥。

如何搞定外戚,成了每个皇帝的心病。

抛给君主的无解难题

翻翻历代的《后妃传》和《外戚传》,你会发现,皇帝们对这个事儿可从来没敢大意过。

但历史就是爱开玩笑,外戚乱政的戏码反复上演,好像在嘲笑君主制拿这个问题没辙。

在古代的君主制下,皇帝往往会把妻子的娘家人和母亲的娘家人,比如外祖父、舅舅、表兄弟等,看作是政治上的可靠势力,认为他们的荣辱与自己的荣辱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对于自己喜欢的后妃和养育自己的太后,皇帝通常会给她们的娘家人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

但这种好处一旦给得太多,失去控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外戚干政问题,至少也会让外戚们变得骄傲自大,不守法纪,这对皇权是不利的。

在君主制下,这种好处的给予程度,完全由皇帝个人来决定。

《新唐书·外戚传序》说:“外戚的成败,取决于皇帝的德行。如果皇帝英明,外戚就会荣耀;如果皇帝不英明,外戚就会先遭祸害。”

《旧唐书·外戚传序》也说:“明智的皇帝知道骄傲和奢侈容易让人满足,荣宠难以保持,所以会根据外戚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位,给予适量的禄位,告诫他们天命不可改变,大义要超越亲情,让他们生活在不过分的环境中,永远享受无尽的福气,与国家同在,不失为皇家的亲人。”

从常理来说,只要皇帝不是太笨,这些原则都不难理解。

比如三国时的魏文帝就说:“皇后的娘家人,应该用恩宠来养育,但不应该给他们权力。”

但是,《宋史·外戚传序》指出:“自从西汉有了外戚之祸,历代都在警惕,给外戚高官厚禄,但不给他们实权;然而一旦控制不住,还是会有内部变化。”

这是因为,无论是任命官员还是给予高官厚禄,都取决于皇帝一个人的意愿,既没有制度的保障,也没有监督机制,完全凭皇帝的个人喜好。

而且,明君难得,即便是明君,也很难保证在所有时候都做出明智正确的决定。

因此,在君主制下,外戚之祸是难以根除的。

两手准备

历代皇帝都定了些规矩,来给外戚们好处。

西汉的时候,皇后的爸爸和皇帝的舅舅能被封为恩泽侯,这成了一种传统。

北魏时,皇后的父兄也常被赏爵位,当个公爵或郡公。

宋朝呢,对后妃的亲戚们也有特别的恩赐,叫做捧香恩例。

明朝从仁宗开始,皇后的父兄一般会被封为侯爵、伯爵,还能当个千户、百户的官。

清朝的时候,皇后和皇太后的娘家人有特权,能被提升到更高的旗级,原本是内务府的可以升到满洲八旗,原本是下五旗的可以升到上三旗;外戚还能被封为承恩公。

不过,除了辽代明文规定后族能世世代代当宰相,一起治理国家之外,其他朝代通常只是让外戚在爵位和待遇上享受优待,但在实际权力上,皇帝们一般都会限制外戚插手。

从历史的大趋势来看,这种限制政策是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强化。

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他看了西汉外戚干政的教训,就对自己老婆家的亲戚,阴家和郭家,只给了九卿的职位,还定了规矩,后宫的亲戚不能封侯,也不能参政。

三国的时候,魏文帝曹丕也发了命令,说皇后的娘家人不能当辅政的大官,也不能随便封爵位,这个命令还得传给后代,谁要是不遵守,全国人民都得一起收拾他。

隋文帝杨坚,他自己就是以外戚的身份上台的,所以他特别小心,不让隋朝的外戚有权,皇后的兄弟最多只能当将军、刺史。

五代时,前蜀的国王王建临死前还特别交代,他喜欢的徐妃的兄弟们只能给点虚的爵位和待遇,绝对不能让他们带兵和参政。

宋朝的时候,外戚虽然有时候能封王,但都是虚的,不能当实际的官,比如宰相、枢密使这些都不能当,更别提带兵了。

这些都写进了祖宗家法,谁也不能违反。

明朝的皇帝选妃子都是从民间选,给外戚们高爵位和好处,但不让他们参与政治,所以外戚们虽然有钱,但没实权。

关键时刻绝不手软

对于那些狂妄自大、快要成气候的外戚,皇帝们通常会毫不留情地打击。

比如轵侯薄昭,他是薄太后的弟弟,有次和皇帝汉文帝玩博陆游戏,赌输了被罚酒。

斟酒的人没斟满,旁边有个侍者说了斟酒的人几句。

薄昭怀恨在心,后来这个侍者出使的时候,薄昭派人把他杀了。

文帝很头疼,因为薄太后就这么一个兄弟,但他也不能不管,就让公卿们和薄昭一起喝酒,暗示他自杀。

薄昭不干,文帝就让大臣们穿上丧服去薄昭家哭丧,逼得这位帝舅不得不自杀谢罪。

独孤怀恩,他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侄子,而且独孤皇后的姐姐是唐高祖李渊的妈妈,所以独孤怀恩算是隋朝和唐朝两个开国皇帝的外戚。

有次,唐高祖李渊和他这个表兄弟开了个玩笑,说:“你那几个姑姑的儿子都当了皇帝,隋炀帝也是你姑姑的儿子,我也算你姑姑的儿子,那下一个是不是该轮到舅舅的儿子了?”

独孤怀恩听了挺得意的,真以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当皇帝。

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平平无奇,就抱怨说:“我们家难道只有女人能富贵吗?”

然后他就起兵造反,结果事情败露,唐高祖对这位想篡位的表兄弟毫不手软,直接把他和他全家都给灭了。

在唐朝开元年间,有个叫长孙昕的,他是皇后的妹夫,因为跟御史大夫李杰有过节,就找了一帮亲戚埋伏在李杰每天必经的小巷口,把李杰狠狠揍了一顿。

唐玄宗那时候还没老糊涂,一听这事儿,二话不说,下令把长孙昕在朝堂上用杖子打死了。

还有明朝的时候,明仁宗的张皇后的哥哥张泉犯了错。

那时候仁宗还是太子,成祖就把张泉叫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外戚更应该守法,犯了错比普通人罪加一等。你要是再敢傲慢无礼,欺负百姓,绝不轻饶!”

张泉吓得直磕头,从此就收敛多了。

历代皇帝对付外戚问题,不光是定了一堆规矩,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各种小心谨慎,有时候都到了神经兮兮的地步。

比如南朝宋的明帝,他老婆的哥哥王彧官挺大的,做到尚书左仆射、扬州刺史。但明帝疑心病特别重,对皇族和外戚都不放心。

他看王彧地位高,权力大,担心自己一死,皇后掌权,王彧就会当宰相,王家人强盛了,时间长了可能不忠。

所以,明帝病重的时候,就派人给王彧送了毒药,让他自杀。

明帝还让人带话给王彧:“我不是觉得你有罪,但我不能先死,你得先走一步。”

王彧为了全家老小的安全,只能喝了毒酒。

北周宣帝的时候,他有几个皇后,其中杨皇后是重臣杨坚的女儿。

杨坚地位越来越高,宣帝就很忌惮他。

那时候后宫争斗挺厉害,宣帝经常对杨皇后发火,说:“早晚得灭了你们家。”

宣帝还怀疑皇后会给杨坚通风报信,有一天特地召见杨坚,对侍卫说:“他要是神色有变,就杀了他。”

结果杨坚表现得特别镇定,逃过了一劫。

最后,杨坚还是以外戚的身份,夺取了外孙的皇位。

〖~~~《·结语·》~~~〗

在古代的皇宫里,每一位后妃都不是孤单一人,她们背后都站着一个庞大的家族。

当她们踏入后宫,她们的亲戚们也跟着进入了帝王的关系网。

这些外戚们,因为婚姻的纽带,得以享受皇权带来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他们的地位变得特殊,他们的力量也变得强大。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开始觊觎皇位,想要取而代之,改变朝代,改变姓氏。

这就是君主制下的家天下,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权力游戏。

而皇帝,作为这个游戏的主导者,必须时刻警惕,既要利用外戚的力量,又要防止他们过于强大,以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