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儿子来投靠,杜月笙老婆用一套方法试探,事后:此人可以重用

娱小七 2022-09-02 08:57:32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早年从痞里痞气的水果摊商贩逆袭成纵横上海滩青帮老大,无恶不作,与“好人”一点都不搭边。

然而在日本攻占上海时,身边兄弟为保生命出卖同胞,只有杜月笙强硬拒绝日本人的讨好,散尽家财救国救民。

这位亦正亦邪的黑帮大佬,面对恩人儿子来投靠的时候,他会怎样做呢?

杜月笙老婆使出的计谋,能不能将挟恩求报的恩人儿子打发掉呢?

挟恩求报

某天,杜月笙处理完青帮内外事务,一如既往回到杜公馆的书房里。

他翻开了桌上的报纸,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管家进来禀告,一位姓万的老太太前来拜访。

杜月笙闻言蹙了蹙眉,指尖在报纸上捻了捻,沉声道:“请她进来。”

管家将万老太太领到书房中,万老太太一见杜月笙便伏倒在地。

杜月笙一改往日的威严冷峻,连忙将万老太太扶起来,说道:“大娘使不得,要跪也该是晚辈跪谢您。有什么困难请尽管说。”

这位万老太太是何方神圣?怎会得到令整个上海滩为止闻风丧胆的地下皇帝杜月笙的厚礼相待?

原来万老太太是杜月笙的远方亲戚。

杜月笙自幼家境贫寒,六岁时双亲离世,跟随舅舅生活,可舅舅家也很穷,对杜月笙这个拖油瓶的照顾并不上心。

为了赚钱过日子,杜月笙少年时便离家出走,在上海十六铺帮忙卖水果,由于品行不端,被老板赶走。

还只是个小孩的杜月笙,被迫流落街头,生了场大病,半条命都快没了。

幸好遇到万老太太出手相救,把他带回家中悉心照顾,还到处借钱给他治病。

可以说,如果没有万老太太,杜月笙也许活不到现在,更别谈现在的名利地位。

虽说杜月笙做事心狠手辣,但他也是个有恩必报的义气儿女。

万老太太听得杜月笙这么说,便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出此番拜见的原委。

杜月笙听后暗暗松了口气,其实万老太太的请求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求他给她的儿子万墨林找份好差事。

杜月笙端起桌上的茶杯,呷了口茶便叫老人赶明儿把万墨林带过来,万老太太连声感谢,便由管家领着离去。

杜月笙毕竟是黑帮老大,断不会随随便便就放个外人在身边办事,哪怕是万老太太的儿子。

等人走了,杜月笙让管家派马仔去查查万墨林的情况。

打探回来的情况与万老太太所说无异,万墨林只是个普通铜匠,赚钱微薄,别说娶媳妇,就连养活自己也十分困难,难免万老太太会抛开面子来求杜月笙。

五块钱见人品

后来,万老太太带着万墨林前来杜公馆拜访,杜月笙果然信守承诺,把万墨林安排到妻子沈月英身边伺候。

沈月英早就听闻万墨林母子挟恩以报的事情,心中对他颇有微词,看他大字不识几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过分地憨实本份,也不知道是不是装出来的。

对于杜月笙竟然把这来路不明的穷小子撵到自己身边办事,她到底有些不服气,总想着抓他痛脚,将他打发走。

沈月英是非常聪明的女人,这杜公馆上上下下都是她管理的,收拾下人,尤其是对待家境贫寒、见钱眼开的,自有一套方法。

这日,沈月英把万墨林喊过来,叫他到厨房办一件小差事。

万墨林听令后,快步到厨房办事,很快便辗转回来,要给沈月英复命。

当他走到沈月英门房前的院子时,远远便看到一张崭新的五块钱纸币不偏不倚地躺在阶梯上,与素色地砖形成鲜明的色差对比。

彼时五块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谓是一笔大钱。

何况院里人影全无,而钱就在眼前,谁能不心动?

此时,沈月英正倚在二楼窗边,饶有兴致地朝下看着万墨林。

她等着万墨林贪心地捡起钱塞进裤袋里,再若无其事地走开,那么她就可以叫藏在树后的婆子出来捉人,再告诉杜月笙,万墨林品行不行,见钱开眼,实在留不得。

然而,万墨林非但没有驻足停步,连看都没看几眼,便绕过明晃晃的金钱诱惑,跨步径直往房里走来,毕恭毕敬地告诉沈月英,她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完了。

沈月英看着万墨林脸上神色无异,仿佛从没见过那5块钱似的。

万万没想他竟然没有鬼迷心窍将钱据为己有,眼看自己设计不成反吃了瘪,气急败坏地红了脸。

夜里,沈月英在床榻上把此事告诉杜月笙,杜月笙笑着摸了摸下巴说:“此人可重用。”沈月英听后,心里原本存着的偏见渐渐消失。

而万墨林并不知道这个五块钱是沈月英精心设计的人品测试,只是忽然觉得夫人不再像从前那般总是黑脸看着自己,便越发贴心地照顾沈月英的日常起居。

这份差事虽说是帮夫人打理家中事务,实际上都是些诸如斟茶递水的琐碎事务。

可万墨林毫无怨言,甚至想尽方法让沈月英感到称心如意。

譬如沈月英只是随口说了句想吃什么,他便立刻买回来,呈上热气腾腾的新鲜美食;

沈月英想去哪里玩儿,他提前一天备好车马物资,还把路上可能放生突发状况都提前考虑到,做足万全的准备。

起初沈月英只以为万墨林是个老实本分的下人。

可随着日子过去,她发现万墨林身上有很多优点,学识浅却教养好,谈吐进退有度,做事任劳任怨,什么问题都能扛起来解决掉,由是对万墨林加以重用。

人脑电话簿

万墨林从小家境困苦,家里没有供他上学读书。

原本不识字并不是大问题,可随着他成为沈月英身边的心腹,在杜公馆里的地位越来越高,不识字就变成大问题。

他不能给沈月英读信,看不懂别人送来的邀请帖,更不能管理杜公馆的账本。

他迫切希望为沈月英和杜月笙办更多事,于是他开始起早贪晚地学习。

幸亏万墨林刻苦认真,而且拥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对文字和数字可谓过目不忘,他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沈月英也放心交给他办理更多重要的事。

这天,杜月笙在房里一根接着一根地吸烟,沈月英绕到身旁问他怎么了。

杜月笙便说有个棘手的事儿不知交给谁更稳妥,沈月英想都没想便向杜月笙推荐了万墨林。

说来最初把万墨林招进来,杜月笙从没想过要重用万墨林,但随着沈月英在他面前说了许多万墨林办事妥帖、忠心耿耿的好话后,他也开始注意到万墨林了。

这回沈月英拍胸口打包票,这件事非交给万墨林不可。

杜月笙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把万墨林喊来。

万墨林自入杜家以来,一直伺候着沈月英,鲜少被杜月笙单独喊过来,紧张得脑门直冒冷汗。

再看杜月笙那严峻的脸色、紧蹙的眉头,唯恐自己做了什么错事被问责。

他紧紧盯着杜月笙搬出一个箱子,用一把细细的钥匙解开锁头,拿出一个本子,递给万墨林,吸了口烟说:“这里头记录了全上海200多位达官显贵人士的电话簿,我要用时,你拿出来,我若不用,你千万要保管好。”

杜月笙眉头一沉,继续说:“里面的信息一概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假若电话簿遗失,落到他人手中,整个青帮都得陪葬,你知道了吗?”

万墨林将电话簿压在心口,心里七上八下,如临大敌般重重地点头。

他没想过杜月笙竟然会把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自己保管,心惊胆战,怕做不好这件差事之余,又深深感受到杜月笙对自己委以重任的心意,暗暗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不负众望。

可是杜月笙什么时候才要用到电话簿?万墨林是不知道的,天天带在身边,万一被人抢走,这也太危险了。

况且200多个人名,怎样才能迅速找出对应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呢?

一如既往,每次接到任务,万墨林都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考虑好。

思来想去,他决定把200多个电话号码和对应的人名都记下来。

这样既不用在杜月笙提起时,才临急临忙翻找人名,还不用常常拿出来,降低遗失的可能性。

有一次,杜月笙要知道电话簿中一个人的联系方式。

万墨林闭了闭眼,迅速调动大脑记忆,不过数秒便流畅地念出那人的电话号码。

杜月笙当场愣住,叫万墨林把电话簿拿出来,翻了半天才找出人名,再比对上面记录的联系方式,确认万墨林所背无误后,又随意抽问了几个人的联系方式。

万墨林依旧对答如流,毫无出错,由此杜月笙才确信万墨林把200多个电话号码都背下来了。

纵横上海滩多年的杜月笙,从小人物翻身成为地下皇帝,岂能不知只想拿工资的人往往做完事便罢了,唯有用心的人才会思考如何把事做到最好,由是对万墨林更赏识。

从76号魔窟死里逃生

经过电话簿事件,万墨林被杜月笙提拔为大管家,打理杜月笙的所有账本以及保管账房的钥匙。

除此之外还能时常跟随杜月笙出门应酬,处理青帮事务、赌场买卖等,上海滩无人不知万墨林是杜月笙的左臂右膀。

1940年底,日本人一手扶植的上海市长傅筱庵被杀,日本人多番查探,依然没能找出幕后凶手。

不知哪位杜月笙的仇家放出谣言,说傅筱庵这件事跟杜月笙脱不了干系。

日本人早就对杜月笙恨之入骨。

刚攻占上海时,日本人向上海滩三大地头蛇抛出橄榄枝,许以好处,收买人心。

黄金荣委屈求全,听之任之,张啸林奴颜婢膝,直接为日本人服务,只有杜月笙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他们一直苦于没有机会除掉杜月笙,这回不管谣言是真是假,干脆借题发挥,一口咬定是杜月笙派人刺杀的。

彼时,因为傅筱庵之死受到日本人指责的汪精卫,隔三差五就被日本人奚落一个小上海也没管好,早已在日本人面前脸面全无。

这口气硬是憋不下去,他号令底下探子,就算铲平整个上海滩都要挖出幕后主脑。

实际上,谣言并非空穴来风。

万墨林长年累月在杜月笙的爱国情熏陶下,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策划了此次刺杀行动。

经过研究与试探,他发现傅筱庵的厨子朱升源曾经遭受日本人的侵害,导致家破人亡。

他利用朱升源对日本人的仇恨心理,指导他在傅筱庵睡后抡起菜刀劈死他,随后再派人护送他离开上海。

这个任务策划得天衣无缝,傅筱庵只是个手无寸铁的商人,要杀死他非常容易。

万墨林只是担心汪精卫的军队横插一手,导致刺杀之事败露,朱升源无法安全离开。

伺机而行的万墨林终于迎来难得的好时机,汪精卫因要事离开上海,在汪精卫出发后,万墨林马上启动此次刺杀行动。

然而百密终有疏漏,汪精卫查出万墨林就是幕后黑手,当夜派出“76号魔窟”的特务潜入青帮,前往英租界抓走万墨林,以刺杀傅筱庵的罪名将万墨林拘禁起来。

在地狱般的76号魔窟中,日本人对万墨林威逼利诱、严刑拷打。

他们早已不想追究傅筱庵之死,相比一个小傀儡的生死,套出杜月笙秘密的价值更大。

他们用尽各种恐怖的手段,万墨林即便被打得皮开肉绽,依然守口如瓶,只字不透露。

彼时早已搬家到香港的杜月笙听到消息,连写三封信给蒋介石,又派人送上5000现金,还动用黑白两道的势力,终于把奄奄一息万墨林救出来。

自此以后,杜月笙把万墨林视作亲兄弟,解放战争胜利后,杜月笙带着亲人举家搬迁,毫无意外地把万墨林也带上。

杜月笙晚年穷苦潦倒,身边亲人和小弟纷纷离去,只有万墨林依然守在身旁忠心伺候。

参考资料:

青帮大亨杜月笙 为何命丧香港——BTV纪实《档案》

万墨林营救陶希圣家人 走“后门”登船逃难——BTV纪实《档案》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