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史流氓 历史超有料2024年12月05日 06:00 河北 202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事件因其独特的起因、跌宕起伏的过程与意味深长的结果而令人铭记。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溯到公元前104年的汉朝,因为汗血宝马而引发的、持续四年的汉宛之战,又称汗血马之战或天马之战。
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汉朝西域战略的缩影,一个关于国家荣耀与民族精神的传奇篇章。
西汉时期,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如同两把钥匙,为汉朝打开了通往西方的神秘门户。
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畅通,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商贾往来,文化交融,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匈奴,这个游牧于北方草原的强大民族,始终视汉朝为其扩张的绊脚石。他们不仅频繁骚扰汉朝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试图阻断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妄图将汉朝的影响力排挤出去。
每当汉朝使团西行,匈奴便如影随形,派出使者和军队进行拦截,向西域各国宣扬自己的权威,试图将汉朝在这片区域的影响力给抹除。
西域各国,因为地处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他们的态度对汉朝在西域的战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一些汉朝使者的德行有亏,行为不端,西域各国对汉朝产生了普遍的反感。
他们抱怨汉朝使者傲慢自大,目中无人,消息传递不准确,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礼遇。许多小城邦甚至拒绝为汉朝使者提供免费食宿,有的甚至会出兵攻击汉朝使团,致使双方关系紧张。
面对这种局面,汉朝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来建立朝廷在西域的国际威望,并进一步斩断匈奴在西域的势力,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第一个目标便是多次刁难汉朝使者的楼兰和姑师。
公元前111年,汉朝将领赵破奴率兵出征,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成功驱逐了当地的匈奴屯兵,并在第二年攻破了楼兰和姑师,迫使楼兰向汉朝上交人质,将姑师分为八国,大大削弱了其势力。
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战果,汉朝开始在玉门到酒泉之间修建防御工事,一方面防备匈奴对西域的干涉,一方面方便就近调兵进入西域,实现快速响应。
同时,汉武帝在国内用奢华的排场招待西域使节,珍馐美味,歌舞升平,试图通过金元外交和军事震慑双管齐下,拉拢西域各国,使其归心。
实际上,这些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西域各国对汉朝的反感依然存在,犹如一道无形的壁垒,难以逾越。
尤其是当时西域诸国中实力较强的大宛国。
大宛国以其盛产汗血宝马而闻名遐迩。这种马体态强健,姿态优雅,奔跑时体表流出的红色汗液如同鲜血一般,令人叹为观止。汉武帝对汗血宝马垂涎已久,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大宛国求购,希望将其纳入皇家马厩,彰显国威。
然而,汉朝使者带着汉武帝的求马命令来到大宛国都城贵山城,却遭到了大宛国王的拒绝。这些使者非但没有好言相劝,反而当场失态,砸毁国礼,扬长而去。
这一行为犹如一把火,瞬间点燃了大宛国王的怒火,他下令处死了汉朝使者,这也成为了汉宛之战的直接导火索。
由于对西域小国的胜利和对大宛的轻视,汉朝决定按照之前的大棒策略对大宛国进行长途远征,以彰显天威。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出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数万军队出征大宛国,犹如一场风暴席卷而来。
汉军取道天山南麓行军,途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和补给困难。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士兵们步履维艰。加上对西域地形的不熟悉和士兵的疲惫不堪,汉军在抵达大宛国东境的郁成城时只剩下几千人。
这支军队犹如一支难民似的,在面对设计严密的郁成城和训练有素的大宛军队时,汉军竟然被打的溃不成军,李广利被迫撤退,第一场针对大宛国的远征以失败告终。
这场远征的失败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汉朝的头上,不仅让汉朝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还严重损害了汉朝在西域的国际威望。西域各国更加轻视汉朝了,汉朝的西域战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第一次远征的失败和西域各国的嘲笑,汉武帝没有选择放弃,深思熟虑之后,这位雄主决定再次对大宛国发动远征。
这一次,他吸取了第一次远征的教训,不仅为李广利配备了充足的军械、军粮和兵力,犹如为战士披上了坚不可摧的铠甲。朝廷还特意搜集了关于大宛国的各种详细情报,对其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也做了详细的收集和了解。
当了解到大宛王城没有井,全部依赖城外的引水渠给城市供水之后,这次远征时,汉军专门携带了水工人员,准备到时候截断大宛王城的水源,犹如一把利剑直指其心脏。
同时,这次远征还挑选了相马都尉随军出征,以确保在战争胜利之后,能够挑选到优质的汗血宝马带回来。
仿佛大汉对于这次出征势在必行。
公元前102年秋天,6万汉军和自愿参战者踏上了征途,犹如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席卷而来。
这次远征,汉军分兵两路沿着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进军,犹如一把双刃剑直插敌人腹地。由于有了第一次远征的经验和教训,汉军这次进军较为顺利。
他们攻下了沿途的城邦并留下了部分部队保证补给线的通畅,这些留下的部队串联起来之后,就犹如一条生命线般源源不断的为远征军输送着物资和士兵。
在进入费尔干纳盆地后,汉军绕开了吃过亏的郁成城,只派一支千余人的部队监视这座城池,李广利则带着主力直奔大宛王都贵山城。
通过对大宛国情况的分析和了解到的情报,汉军迅速抵达贵山城并发起了围攻,犹如一只猛虎突然出现在猎物面前,并在猎物没有反应过来之际迅速开始撕咬猎物。
大宛国王毋寡率领直属骑兵进行反击,但未能击退汉军,汉军则对这座游牧民族南下建立后的定居城市进行了包围,犹如一只铁桶一样将其牢牢困住。
在包围期间,汉军利用土木作业将大宛王城的引水渠改道,断了王城的水源,使敌方都城陷入断水丧命的危机之中。
由于储备的粮食即将耗尽且水源被截断,大宛贵族们在大汉军威以及自身生命双重考虑之下,发动政变杀掉了国王毋寡,用毋寡的人头向汉军议和。
议和的内容就是如果汉军停止进攻他们,他们就自愿将汗血宝马拿出来并供汉军挑选,还给他们提供军队所需的粮食;
如果汉军还不停战,他们就会杀尽城内的所有汗血宝马,并且他们联系的康居援军也会过来支援他们,到时候一起抵抗汉军。
思虑之后,李广利从城里及周边部族送来的马匹中选了3000多屁汗血宝马带回国,又立了亲汉的昧蔡为大宛新国王,缔结臣属联盟之后选择撤兵,胜利还师。
汉宛之战虽然以汉军的最终胜利而告终,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高昂的。不过这场战争使得汉朝在西域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大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开始在丝绸之路上熠熠生辉。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设置了酒泉都尉掌管西域事务,并从酒泉到罗布泊设置了瞭望哨和烽燧、驿站等设施,这些军事措施就犹如一张大网一般将西域紧紧笼罩在汉朝的皇权之内。
这不仅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后来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强汉,由此而始!
完
【免责声明】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