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工作,行走九十多个国家,乘坐过各国飞机,高铁,动车,电车,火车,轨车,公交车等等,每一个国家的乘坐体验和经历都是不同的,要数记忆深刻的还是朝鲜的乘坐体验。可以说,世界上真没几个火车站是那么建设的,更没有那种乘坐体验。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随着火车的前进,看着窗外犹如时间正在慢慢倒退,回到我们当年七十年代的样子。每一幕,犹如每一帧,都让人充满着回忆和记忆。
四月初的朝鲜,其实还有点冷,外面的海风吹着,显得空气更加干燥。我们的船再次靠泊在咸镜北道的罗津港,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我对这里印象深刻,前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因为有所冒犯,还差点吃了牢狱饭,好在有惊无险。
这一次再次来这里卸货,因为认识了这里的熟人朋友,所以那种畏惧感不复存在,走出港门,心里坦荡荡。之前在清津的时候就说了,要是有幸能够乘坐一次朝鲜的火车,那一定会非常的精彩。
没错,这一次,来到了罗津,趁着有四五天的时间,正好可以好好体验体验。要说体验,我是荣幸的,一般人,这里的一般人包括外国人和本国穷人是坐不起火车的,可以说,火车是农村人羡慕的交通工具。
早上,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硬生生的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罗先火车站。一路的颠簸,一路的推车,没有水泥路就是难走,好在熟悉这里的马路,我们也算是紧赶慢赶,来到了车站。
这里的车站和清津,南浦的车站还有所不一样。车站很老旧,就如失修多年的老寺庙一般。不过,当我们买上票往里走的时候,发现朝鲜的车站建设得都很特别,听同事开玩笑地说他们的每个火车站都是我们帮他们建设的,至于是不是,我暂且不知道。
不过,他们的火车站真不一样,我记得平壤的火车站叫“复兴站”,罗先的叫什么,我也没听懂,当地的文字更是看不明白。火车站不是一进站就是站台,我们需要乘坐长达110多米的坡形电梯,一直往下走,大约需要三分钟。
朝鲜的电力是非常匮乏的,有时候坐着坐着就停电了,那要自己走下去,又需要花费十分钟。这么长的地铁,走着很费劲的,尤其是往上走的时候。
乘坐电梯的时候,我问朋友从罗津乘坐火车到清津要多少车费吗?
他显得很大气,先是说不贵,后来直接告诉我,在朝鲜乘坐火车,多远都是一个价格,都是5朝币,大约三毛钱。
在得知是三毛钱,不是三元钱,我算是明白他说话能这么大气了。
电梯缓缓来到站台,站台上很安静的,没有我们国内动车站的喧哗声,也没有口哨声。站台很长,犹如我们的地铁站一般。在站台上行走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人家的通道,发现整个站台通道上,除了爱国标语,再无别的宣传广告。
干净的站台,再加上站在站台上笔直的人民军,显得格外的不一样。
来往的乘客虽不多,但是每个人的穿着还是很吸引我的注意的。
相比街上的人群里来看,能够乘坐朝鲜火车的人,那都是当地算有身份,有权势,有一定财富的人,至少是万元户。猜想是这样,不过,从着装上看也是如此。
从外套上看,大家整齐地穿着中山西装,肩膀还是那种海绵垫肩的风格,扣上扣子,收腰的大呢子外套,给人一种老电影里的人的穿着一样。女人的穿着就显得更加时髦了一些,我七十年代的时候没怎么见过世面,连县城长什么样也不懂,所以更没见过那个时候县城里有钱女人的穿着打扮。
不过,借着朝鲜眼前看到的女人穿着方式,我猜过去那个时候的我们县城也大致是那个样子。女人穿着呢子衣,穿着黑色或者肉色丝袜,一双黑色粗中跟的皮鞋,显得格外的时髦。
皮鞋呢,那个时候的皮鞋可是真皮鞋。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东西很少假货的,说是真皮皮鞋质量好,现在再想要曾经的好东西,真是太难了,质量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他们这样的穿着其实挺好看的,给人一种正式又不老旧的感觉。当然,对于现在的人来看,会显得有距离感,可是,大家都这么穿,就会显得很文明。
上了车,没过多久,火车慢慢启动,一开始坐在座位上没觉得走,直到走出车站,看着窗外慢慢移动的外景,我才知道火车动了,而且动得如蜗牛。
我没有笑人家的意思,只是觉得朋友告诉我速度只有30公里每小时真的太慢太慢了。
不过,刚刚好,慢点就慢点,还能好好看看,仔细看看这里的一景一物,真是有回忆了。
看到了车厢里的一幕,可以说这里的人一定是非常爱国,非常忠诚的,每一节车厢入口顶部都会有两个“领袖”的挂像。
车厢里坐的人不算多,坐在我对面的应该就是有钱人。有钱人就是不一样哈,坐着火车就把瓜子给磕了,不过,每吃一粒瓜子就把壳随手往地上一扔显得没那么讲卫生,却吃出了时代感,记忆中村民坐班车的状态就是这样。剪着一个二八分的小卷发,中分卷发,交叉的小腿,嘴里还不时哼两句小曲,吃了吐,吐了吃,好像很香的样子,只可惜那个时候的自己根本没有吃,这个时候的自己依然也没有吃上。
那种七八十年代坐火车的味儿上来了。随着火车慢慢的前进,时光正一步一步的往后退。
车上来了个安检的人,一定是特意冲着我来的。来到跟前,先是让我亮出护照和登陆证等相关的材料,比对了几眼人脸后,一边还我材料和证件,一边提醒我不要随意拍照。
我根本没听懂,还是朋友向我解释的,说是就算随意拍照了,也走不出下个火车站安检口。
我没理会这件事,只是看到刚刚安检的工作人员走出了火车车厢,在火车车厢与车厢的拼接处,左顾右看,偷偷地吸了两口。
朋友还以为我也想来一根,硬是拉着我上车厢节点处点火。安检员见我们来了,还显得有些紧张,朋友倒是客气,给他散一根,对方很谨慎,担心我们是坏人,当场离开了。
借着这个时间,透过窗外,让我看到了自己全然没有经历过,也没有见过的一幕。
这大概就是改革开放以前的样子,我反正没有经历过,只是听父母,爷爷奶奶讲过开放以前的日子有多“土”,有多穷。
窗外是高山和平地,不远处有骑自行车的,也有走路的,一辆小车经过能扬起一米高的灰尘。农村没有水泥路,出行靠自行车和牛拉板车,要是还能见到汽车进村,那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村子。
没错,火车哐当哐当的经过村子,村子里,山地上,除了能看到春天里即将露出新芽的黄土地,再无别的生机,偶遇一群农民正在田埂边上休息,还有个别人应该是更加勤劳的人,正在田地里努力的干活呢。
在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干活依然是以集体劳作位主,集体分工,记工分,分工分,分粮食的配给制。这样的生活状态,想必我们身边那些五零后,六零后的人深有体会。那个时候,一群人上队里领活,集体到划分到地的田地里干活。
那个年代里的百姓生活我虽没亲自体验过,只是在历史书上见过,但是如今来到朝鲜,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也许是没深刻体验那种艰苦的环境,所以从外在看还是觉得很有意思,就如现在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不知道我小时的苦一样。
当我们的火车轰鸣声经过他们附近时,他们总是转头,抬头,站起来看向我们。那一刻,我多么希望透过窗户,探出个头,向他们打声招呼。也许他们此时此刻都在羡慕我们这些坐在车厢里的人,相反,就如我坐在车厢里羡慕他们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火车很慢,也不让拍照,待我两根都抽完回到座位上,那位之前就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乘客不见了,只留下了一地的瓜子壳。
我问朋友这里也停站?对面的人也不见了,难道就下车了吗?
朋友笑了笑,说道“车厢里位置多着呢,我们本地人不查票的,只要上了车,爱坐哪里坐哪里,只要不大声喧哗,不乱议论就行。”
还真是这样,要比我们国家坐火车的时候安静太多了。这大概是素质上的问题,不过,想想也一样,他们只是有钱人,有身份的人才能坐上车,其实,大家坐车都是一样的。
这么想,心里上也能接受。不过,车厢里没给信号,还不让拍照,时间一长,显得特别的无聊。好在朋友看出了我的无聊,向工作人员要了点报纸。一开始,我对朋友的这个做法感到纳闷,后来,他主动给我翻译,让我又觉得很有意思。
报纸里有图有真相,报道的都是国家的发展以及农村事业的发展,没有所谓的谣言,更没有所谓的交通事故等等,在我看来,整个报面宣传的都是爱国爱民,爱“领袖”爱家的能量片。
不过,我的心其实早就不在报纸上了。自从朝鲜姑娘给我送来了报纸开始,我便对这些火车上工作的朝鲜姑娘特别感兴趣。
为了靠近朝鲜姑娘,我故意让朋友上前面车厢去找人买同江牌的啤酒和零食,因为要登记,所以要出示身份。
就借着这个机会,我再次接近朝鲜姑娘。
我特别关注到,朝鲜姑娘看到我的身份资料后,一定是得知我是中国人,立马看了看我,后来又多次偷看我。
我知道她有很多话想说,只是不敢说,也不敢随意和外国人交往。这是规定,也是思想上的限定。
曾经就听朋友说过,国家是不允许百姓随意偷听本国以外的消息,更不可交往本国以外的人,以免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扰乱民心。
因为这样,如今这里的所有人其实对外国人都非常感兴趣,甚至在他们的脑海里有十万个为什么想要等着去解答。比如他们很想知道中国人现在结婚是不是女方给彩礼,中国人农村是否有拖拉机,中国女人是不是和她们一样,还在用纱布卫生巾等等。
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那么的落后,却那么的真实。他们每一个问题都那么的纯真,却那么的不可思议。
乘坐近十个小时的火车,我们要到的清津站总算到了。
很累,朝鲜火车上是没有餐食供应,只是一些简单低廉的零食供应。
等我们下了车,已经是晚上。晚上的清津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不靠谱。
下了车,还没等我们走出火车站,电梯真的停在了半路,硬生生的往上爬了五六十米,累得够呛。
这一次来朝鲜清津,我是特地来看清津三村金小美的。只不过,已经是黑夜,走出火车站,外面因大面积停电,要是没朋友的帮忙,根本找不到方向。
好在出了火车站,没走多远就是国贸大酒店,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人的酒店。
这个酒店之前我和小美来住过,还不错,主要是里面的服务态度很好,当然要说,里面的朝鲜姑娘很友好,长得也很好看。
酒店里,无论是酒店大堂还是酒店房间,作为游客,要是能留心下的话,一定会发现“永恒的领袖”永远挂在每个角落,时刻提醒国民要爱“领袖”,心里拥护他们。
在这个熟悉的清津城,我是熟悉的,除了酒店是这样,学校,街道巷尾是很难看到商业广告的,所有能张贴出来的都是爱国标语和“领袖”的画像。
当朋友开始炫耀他们这家酒店时,还以为我们国家的酒店没有他们好呢,所以,他还要故意来一句“我已经很久没进这样的酒店了,你是我接待的第二位外国朋友。”
还没等我说话,他又夸夸其谈起来,说道“你肯定没有我们国家的百姓幸福,我爱国,更爱国家给的福利,我们百姓的生活要比你们简单多,幸福多,不需要住房费用,不需要医疗费用,更不需要教育费用。这是我从另一个外国朋友那里了解到你们这些都是付费的,也是我觉得自己要比你幸福的地方。”
朋友的这番话,说出来,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回复他。他说的话确实属实,可是我真的没有他幸福吗?我不敢乱说,担心说出来是打击,是打脸,干脆就不说,只是笑了笑,说要准备睡觉了。
酒店夜晚没有水的,也没洗澡,就连空调也没有来电,直接躺在床上,冰冷的扛了一夜。
这一趟的火车体验,感受满满,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大概只有那些经历过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人才有那种真实生活体验,否则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很难体会了,大概也只能在历史书上了解到,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