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稜齿龙是一种产自喜马拉雅山脉不毛之地的腿脚敏捷的稜齿龙。
地球上最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把印度-马来半岛和古北极区域划分开来,在它的雪线之上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维持生命。然而,即使是这些荒凉的地区也有许多高度适应了环境的动物。
岩稜齿龙就是一种适应了这些恶劣环境的恐龙。它的适应性特征与北美洲的balaclav(雪山黑龙)相似:厚实的脂肪用于保暖,强壮的爪子和喙则用于从岩石缝隙中刮下稀疏的植物和真菌生物层(苔藓、地衣和其他高山植物)。它是从一种白垩纪时期很成功的稜齿龙演化而来,这点也跟雪山黑龙类似。因此,它很可能是从古北极区域而来的,穿过了广阔的喜马拉雅山脉进入印度-马来区域,而不是在南印度还是岛屿的漫长岁月中演化出来的。岩稜齿龙是一种非常敏捷的动物,能脚踩峭壁,自信地立在最窄的壁架上。它们的头部发育完善,可以很好控制平衡身体动作。这可能是因为岩稜齿龙在发展出适合山居生活的能力之前,曾由半树栖的稜齿龙演化而来。
岩稜齿龙以小家庭聚居,通常分散在山腰的广大地区。在海拔约4000米(13500英尺)的地方,食物稀少,以至于难以养活更大的族群。敏捷的岩稜齿龙靠坚硬的尾杆保持平衡,能够轻松地从一块岩石跳跃到另一块,从一个荒凉的觅食地转移到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