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阳山县:清远不远,但阳山是真的山!阳山为何经济发展滞后?

有地看地理 2025-04-10 03:25:47

阳山是位于清远市中北部的山区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3330平方公里面积中90%是山地丘陵地形,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

受先天自然条件的限制,阳山经济发展缓慢,“穷”似乎成了阳山摆脱不掉的标签。

早在1200多年前,被贬在阳山做县令的唐代大文豪韩愈就曾叹息道:“阳山,天下之穷处也”。直至千年后的今日,阳山仍是摆脱不了“穷”境,称得上广东的“千年穷县”。

阳山经济发展有多落后?阳山县2024年GDP为145.23亿元,全省122县区列110位,清远8县区列6位;人均GDP3.74万元,全省县区列111位,全市列第6位。两项指标道尽了阳山的落后。

阳山的山长期制约交通发展

其实阳山县城到珠三角直线距离不过百公里,本是具备不差的区位条件,但连绵不断的山地丘陵带来的复杂地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阳山的交通发展。

阳山首条连接广州的高速公路清连高速通车于2011年,虽然结束了阳山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但其双向四车道以及最高100公里的限速,导致行车条件不佳,通行效率低下,本质上未能带来太大的交通改善。

直到2022年广连高速通车,阳山连接广州的快速通道才真正得以建成,阳山的区位条件才真正得以体现。除了建成有3条高速公路,阳山境内没有铁路和高铁,虽然连江具备150吨通航条件,水上运输可直通清远和广州,但面临着航道淤塞、运量萎缩的现状。因此,阳山的交通运输仍主要依靠陆路交通。

交通发展滞后制约了产业发展

只可惜阳山交通条件的改善来的太晚了,过去交通发展的滞后直接掐断了产业发展的脉搏。阳山曾尝试发展水泥、矿产等工业,但高昂的运输成本让企业望而却步。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8.65亿元,GDP贡献率不足6%,而隔壁英德市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有140.6亿元,16倍于阳山。就连引以为傲的生态农产品,也因冷链物流缺失,只能在本地市场低价徘徊。

阳山目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森林覆盖率达73.8%,既孕育了全省最大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全国第三),也锁住了传统农业的想象空间。

尽管当地打造了阳山鸡、西洋菜等地理标志产品,但分散的小农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值仅13.5亿元,而珠三角一个中等规模的食品加工园年产值即可破百亿。

生态保护的“红线”又进一步压缩了发展选项。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阳山只能拒绝污染企业入驻,转而发展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但这类项目投资周期长、税收贡献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亿元,全市列6位,而隔壁的英德市同年为31.56亿元,4倍于阳山。

数据虽为2022年,但也能窥知一二

人口流失又成新困境

交通破局晚,产业发展又难见成效,人口流失又成阳山不得不面对的新困境。

阳山2023年末户籍人口57.77万人,但常住人口仅有36.8万人,意味着将近20万人长期在外务工生活,人口净流出率较大。

而刚通车的广连高速,也更方便阳山人出走家乡,反向成为出外务工创业的助推器。

一方面产业发展不畅无法用就业留住人口,另一方面大量的年轻人外流又导致人才短缺,一些新兴产业面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窘境。

政府试图通过高薪引才等方式“止血”,但杯水难解近渴。面对经济发展缓慢、交通出行不便、教育医疗设施落后的阳山,引进的人才根本留不住。

结语:破局,需要一场“向山而生”的觉醒

阳山的困境,其实也是广东乃至中国无数山区县的缩影。但换个角度看,它的“慢”何尝不是一种稀缺价值?当珠三角被996和雾霾困扰时,阳山的千年银杏、高山温泉、星空云海正成为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或许,阳山需要的不是盲目复制平原地区的发展模式,而是找到“向山而生”的独特路径。毕竟,在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一道需要智慧拆解的辩证题。

0 阅读:8

有地看地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