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陕西安康出土了一方组合印章。

煤精组合印章
这方煤精材质的组合印是我国迄今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数最多的印章。
整枚印章共26个印面,其中的18个正方形印面上,有14个印面镌刻印文。
印面分别为公文用印(6面)、上书用印(4面),书信用印(4面)三种。

十四印面
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剌史之印、柱国之印、耶勅、信启事、信白笺、密、令、独孤信白书,共计14款。
仅从这方印,就可以看出印的主人--独孤信至少同时担任了大司马、大都督、刺史、柱国等多个官职和爵位。
那么,独孤信是何方神圣呢?他怎么有如此大的荣耀与权势?

独孤信
查一查独孤信的背景历史,还真是让人惊掉下巴!!!
画一下重点:
他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帅到能引领时尚。
他是中国史上最牛的军功贵族台柱之一,影响历史走向数百年。
他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三个女儿获封皇后,且分属三个不同的朝代。
他是“最牛外公”,一个外孙是王朝末代皇帝,另一个外孙是开国皇帝。
你说独孤信牛不牛!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公元502年生,鲜卑人。其父是一个部落的酋长。
从草根逆袭成柱国
在北方东胡的历史中,这样的家庭出身算是很一般般。
谁都想象不到,凭借独孤信的一己之力,竟让独孤家族一跃成为南北朝的名门望族。

北魏疆域
北魏末年,爆发了六镇之乱。起因是北魏迁都洛阳后,边镇鲜卑将领待遇不如洛阳鲜卑贵族,地位下降而引发矛盾。后来竟演变成北魏崩溃、东西混战的导火索。
而对独孤信而言,六镇之乱则是他成名的开始。
战乱中,独孤信与武川军官贺拔度和贺拔岳等人,斩杀了起义军将领卫可孤,一战成名。他并由此率领家族挺进中原。
期间,他曾加入葛荣的队伍,成为其部下。葛荣失败后,他又转投尔朱荣。
在东征西战中,一路升到武威将军,出任荆州官员,颇有声望。
南北朝乱世中,忠心并不值钱,独孤信却反行其道。
在北魏孝武帝不甘权臣高欢操纵而西逃后,独孤信竟然舍家弃子,单骑追随。当时,人们突然看到独孤信如此深明大义,竟一时传为美谈。
孝武帝寄人篱下,也颇多感慨,说“世乱识忠良”。
于是,封独孤信为浮阳郡公。
孝武帝从洛阳出走,本意是想利用雍州刺史宇文泰牵制高欢。但宇文泰却非常人,他之所以接纳孝武帝,不过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人渐生嫌隙后,宇文泰干脆毒死了孝武帝,另立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而此前,高欢也已扶植傀儡上位,建立了“东魏”。北魏遂一分为二。

宇文泰
幸运的是,宇文泰是独孤信的发小。因此,他备受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的信任。
在西魏建立后,独孤信继续彰显战功,一路加官进爵。他曾被授予大都督、荆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后来又升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一个人有这么多职务,刻一款26面体的组合印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史书上说,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无积压。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农耕田养蚕,数年之中,公私皆富贵,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宇文泰因其“信名遐迩”,故赐其名为“信”。这就是独孤信名字的由来。
关于这位美男的传说,也是发生在秦州刺史任上。
据史书记载,一日,独孤信外出打猎,回城时天色已晚,因为骑马赶路,没有注意到帽子歪向一边。谁知第二天,全城的人都学他的样子侧戴帽子。“侧帽风流”由此而来,可见当时人对他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上天就是这么抬爱,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独孤信却偏偏靠才华拼出一片天地来。
公元548年,独孤信进升为柱国大将军,成为“八柱国”之一。经过独孤信25年的打拼,独孤家族已成为西魏最显赫的八大家族之一。
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
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
余下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十二将
以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走向几百年的政治、资本家族体系。
从西魏、北周、隋到唐代,这几个朝代的皇室、皇后一族大多出自这些家族:
宇文泰的子孙为北周皇族;
“八大柱国”之一李虎的子孙为唐朝皇族;
“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子孙为隋朝皇族。
三朝国丈无人可及
虽然没有建立任何一个王朝,但是独孤信与北周、隋、唐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他是三个王朝的国丈:
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儿嫁给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
虽然经历了多次王朝更迭,但是作为三个王朝的老丈人,在独孤信荫泽下,独孤家族兴旺了几百年。
先看看长女

明敬皇后 剧照
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
当时宇文毓还不是皇权的接班人,这桩婚姻的本意也只是权贵集团的内部联姻而已。只是后来宇文毓时来运转,做了北周的第二任皇帝。
公元557年9月,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废黜宇文觉,迎立宇文毓为王。
独孤氏夫贵妻荣,成为王后。遗憾的是,当上王后仅三个月后,独孤氏就病逝了。
公元559年,宇文毓登基为帝,追封独孤氏为敬皇后。因宇文毓死后谥号为明皇帝,独孤氏遂被加谥为明敬皇后。
就这样,独孤信就捎带着成了国丈。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长女婿的皇权之争,也直接导致了孤独信,于公元557年的年初,为宇文护所逼,在家中自杀免罪。
再看看四女儿

元贞皇后
四女儿嫁给了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儿子李昞,算是门当户对。
后来,李昞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唐国公,与独孤氏生了个儿子,名叫李渊。正是这个孩子,开创了大唐基业。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时,父母早已故去。遂追封父亲李昞为元皇帝,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这个国丈来的虽然有点晚,不过作为外孙子的李渊,能给九泉之下的姥爷,挂了个这么亮堂的头衔,也算相当讲究了。
最后是七女儿
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杨坚。

独孤伽罗 剧照
这段婚姻有点传奇色彩。
据说有一次,独孤信见到了杨忠的儿子杨坚,当即就决定将小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他。当时,独孤伽罗才14岁,杨坚17岁。
史书对这门婚事语焉不详。仅说独孤信见杨坚“有奇表”,就把这门婚事定了。
后来的历史证明,独孤信相面的功夫十分了得。
不过定下这门婚事不久,独孤信就被赐死,后面的事他压根没看到。
实在讲,独孤信的这个小女儿,才算是正牌的开国皇后。
她也是独孤信几个女儿中唯一留下名字的。
独孤信果然没选错女婿,杨坚后来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成就霸业,独孤伽罗遂为皇后。

隋文帝
史载,当上皇帝的杨坚十分“惧内”,专宠皇后一人,让六宫虚设。实际上这事儿是另有隐情。
北周初年,独孤家族连遭变故,一度门庭冷落。而作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则在北周初年的权斗中保住了弘农杨氏的势力。
杨忠临死前,嘱咐儿子杨坚不要介入北周皇室的政治斗争。
杨坚继承爵位后,远离权臣宇文护与武帝宇文邕的斗争,超然世外。
572年,宇文邕在宫中杀掉宇文护,开始亲政。
同年,宇文邕立长子宇文赟为皇太子,随即纳杨坚与独孤伽罗所生长女杨氏为皇太子妃。
579年,宇文赟继位后,一反成制,相继册立了四位皇后,与杨氏并立为“五后”。
随后,又要赐死杨氏,逼她自杀。
一般人都认为,宇文赟是疯掉了。但杨坚和独孤伽罗则认为,他们的女婿宇文赟是在敲山震虎,是想以非常规手段来削弱弘农杨氏的权势。
据史书记载,在杨家的命运危如累卵之际,独孤伽罗毅然进宫,跪求宇文赟,叩头叩得血流不止。
此举,不但中止了皇帝削弱乃至铲除弘农杨氏的计划,保住了杨家的权势。还为隋的建立及夫婿的登基奠定了基础。
杨坚的崛起,隋朝的建立,独孤伽罗可算是居功至伟。这才是杨坚称帝后宠爱乃至惧怕独孤伽罗的真正原因。
最牛外公当仁不让
前文说了,四女儿的儿子李渊,让这个没有见过面的姥爷,躺着成了国丈、成了国姥爷。

李渊
另一个外孙子的名声可不太好,他就是小女儿独孤伽罗的二儿子--杨广,即历史上妇孺皆知的残暴君主--隋炀帝。
就是这位老兄,夺嫡灭兄,太子勇、蜀王秀、汉王谅,同为一母所生却均遭杨广毒手;篡位弑父,派手下刺杀了卧病在床的杨坚,而后登基。
怙恶不悛,必有后报。
公元617年5月,太原留守李渊起兵,随后攻下长安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傀儡皇帝,实际是推翻了杨广的皇权。
两个外孙子,一个外孙子抢了另一个外孙子的家,不知道九泉下的老爷子独孤信会怎样想?
权利之下无亲情啊,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公元618年3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将炀帝用巾带勒死。

隋炀帝
万事有因果,杨坚抢了宇文家的江山,转头来,宇文家(宇文化及一家实际上是宇文泰的家仆,被赐姓宇文)又灭了杨广。
而杨广这个暴君,奢侈腐化一生,死后连个象样的棺材也没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