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起义军蜂起,随后形成了若干割据政权。朱元璋以1352年起兵于濠州(安徽凤阳),1356年取集庆(南京),改称应天府以为根据地,在破灭上游的陈友谅和下游的张士诚之后,1368年即帝位,建国号明,年号洪武,是为太祖。同年,北伐中原,元帝弃大都北走。明兵又四出征讨,至洪武十五年(1382)平云南,二十年(1386)降辽东元将纳哈出,完成统一。
洪武元年以开封府为北京,应天府为南京,意欲复北宋之旧,定都开封。十一年以开封漕运不便,罢北京;应天府改称京师。成祖永乐元年(1403)以北平府(元大都)为北京,称行在,改府名为顺天。十九年定都北京,以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洪武初仍元制以中书省及行中书省分统郡县;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年罢中书省,以所领郡县直隶六部。是时全境共有直隶(中央直辖区)一,布政使司十二:浙江治杭州府;江西治南昌府;福建治福州府;湖广治武昌府;山东治济南府;山西治太原府;北平治北平府;河南治开封府;陕西治西安府;广东治广州府;广西治桂林府;四川治成都府。十五年,又增置云南布政使司。永乐元年罢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自此有南北二直隶。五年收安南入版图,置交趾布政使司;十一年置贵州布政使司,至是共有直隶二、布使司十四。宣德二年(1427)弃安南,罢交趾布政司。此后终明一代为直隶二、布政司十三。二直隶又称京师、南京二京,十三布政司流俗仍称十三省。两京十三司总称十五省。宣德称明代盛世,本图以宣德八年(1433)为准。
十五省分统府、州各百数十,县一千一百有余。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领军户。全国卫所以千计,分隶于两京都督府及十六都指挥司、四行都指挥司、一留守司。两京都督府各有直隶卫所。十三省各有一都指挥司,京师又有万全都司治宣府卫(河北宣化),大宁都司治保定府,山东又有辽东都司治定辽卫(辽宁辽阳)。又有山西行都司治大同府,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卫(甘肃张掖),福建行都司治建宁府(建瓯),四川行都司治建昌卫(西昌),中都留守司治中都凤阳府(安徽凤阳)。
府州县卫所之外,又有土府、土州、土县隶于布政司,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土司隶于都司。
两直隶和各布司都司是直辖版图,外此洪武永乐间又在西陲设哈密(新疆哈密)、赤斤蒙古(甘肃玉门西北)、沙州(甘肃敦煌)等羁縻七卫于陕西行都司边外;永乐招抚海西、建州、野人女真诸部,分置数以百计的羁縻卫所于辽东都司边外,又招抚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吉烈述及海东苦夷诸部族,设奴儿干、囊哈儿等卫,统以流官奴儿干都司(治黑龙江口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塔赫塔)。
又遣使诏谕西番各族,授其僧俗首领以国师、法王、及都指挥、宣慰使、招讨使、元帅、万户等官,因俗以为治。阐化、赞善、护教、阐教、辅教五王各有分地,相当今西藏自治区除阿里以外及青海玉树州之地。又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于今阿里地区。又设乌斯藏、朵甘二都指挥司于五王之地。封大宝、大乘、大慈等法王于乌斯藏之地,设董卜韩胡、长河西鱼通宁远二宣慰司于四川徼外今四川甘孜、阿坝州之地。
1368年元帝退出大都,北走上都;次年明军捣上都,元帝再往北逃;又次年明军克应昌(内蒙古克什克腾西达米诺尔附近),元帝逃往和林,国号仍为元,史称北元。传至1402年去帝号称可汗,去国号称鞑靼。永乐宣德时时或寇边,时或修职贡,受封爵。
元亡之后蒙古分为三部:鞑靼之西为瓦刺,永乐初分马哈木、太平、把秃李思三部,明朝封为顺宁、贤义、安乐三王。数与鞑靼相互攻袭,对明时通贡献,间侵及哈密。
鞑靼之东为兀良哈,洪武时受明招抚,置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其部落,通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牧地在洮儿河流域及嫩江下游一带。三卫是明的羁縻卫,和鞑靼瓦刺与明朝仅为藩属关系不同。
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六十年代西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帖木儿汗国。明初东察合台汗居别失八里(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永乐十六年(1418)西迁亦力把里(新疆伊宁),明代史籍即以城名作为其国名。其地西起葱岭、库克恰腾吉斯(巴尔喀什湖),而哈实哈儿(喀什)不在境内;东接哈密及撒里畏吾儿阿端曲先等卫;北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上游,南抵昆仑山。其向阳地区(天山南路)则在贵族朵豁刺惕氏控制之下。
2.1582年的明朝本图依据《明史地理志》、《万历明会典》记载,画出万历十年(1582)时疆域政区。其时明朝直辖版图仍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惟所领府州县稍有增损;十六都指挥使司仍旧,行都指挥司除山西、陕西、四川、福建仍旧外,成化时又增设湖广行都司治郧阳府),留守司除中都外,嘉靖又增设兴都一司于承天府(钟祥);卫所及土官土司皆稍有增损。
京师、山西、陕西的北边,洪武时为阴山黄河一线;永乐初内徙大宁都司于保定府,东胜卫于永平府及遵化县,宣德徙开平卫于独石堡,正统后鞑靼牧地渐次南展,嘉靖以后遂以长城一线与鞑靼及朵颜三卫为界,明朝在此一线上多次坚筑长城,至是已完成西起嘉峪关,东抵山海关的全线工程,称为“边墙”;又在宣化、大同二镇之南及北直、山西界上筑有内长城,称为“次边”。
山东的辽东都司,明初西接大宁都司,北临兀良哈三卫,东临女真诸卫州等羁縻地区;正统后三卫转而为瓦刺、鞑靼所控制,女真诸卫所亦不复能维持永乐宣德旧制,大宁都司故地又为三卫所侵据;明廷乃于西起山海关北,东至九连城东鸭绿江浒一线,筑较为简易的“辽东边墙”为分界线。北边边墙大部分至今犹存,惟多已残破,辽东边墙则早已湮灭。
缘边分段设总兵官统兵防御,初设辽东(驻广宁)、宣府、大同、延绥(驻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驻甘州)、蓟州三镇,又太原与固原近边亦称边镇,合称九边,于全国诸镇中最为重镇。
云南西南境旧有的孟密、孟养、木邦、蛮莫等土司,至是皆为缅甸所并。
广东珠江口,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贿通地方官,在壕镜澳(今澳门)登岸建立居留地,万历元年(1573)变贿赂为地租。
川陕徼外仍为东起董卜韩胡西至俄力思诸西番部族地,惟护教王已在宣德后无嗣而绝。黄教僧锁南坚错已取得极高威望,被奉为活佛,并获得鞑靼俺答汗所赠达赖喇嘛尊号,是为三世达赖。西番自大宝法王阐化等四王皆俯首称弟子,自此诸番王徒拥虚位,不复能施其号令,一切皆听命于达赖,成为藏族地区政教合一的首领。
辽东边外的建州卫,本在图们江北,正统中西迁苏子河畔赫图阿拉(辽宁新宾老城),逼近边墙,天顺后时辄寇扰辽东。
正统元年(1436)瓦刺顺宁王脱灌吞并贤义、安乐二部落,统一瓦刺;二年后又进而控制鞑靼,遂立元裔脱脱不花为蒙古可汗,自为丞相握实权。明年脱欢死,子也先继立;又东取兀良哈三卫及建州女真各部,西掠沙州、赤斤蒙古、哈密等卫。正统十四年(1449)南下攻明,俘英宗于土木堡。景泰四年(1453)自立为大元田盛大可汗,后二年因内乱被杀,蒙古又分裂。其后鞑靼达延汗(明史称小王子)在汗位时迫瓦刺西迁,统一鞑靼各大小割据领地,并为六万户,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万户,封其一子为济农,统右翼袄儿都司(鄂尔多斯)、满官嗔(土默特)、永绍不(永谢布)三万户。达延汗卒后鞑靼又分裂。至万历初年达延汗孙土默特首领控制右翼,称阿勒坦(俺答)汗。筑大板升城于今呼和浩特,成为漠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赐名归化。
阿勒坦汗又自河套侵入青海,明朝称驻牧青海的部落为“海寇”,图中作鞑靼土默特部。其时亦力把里已分为亦力把里、叶尔羌、土鲁番三国,其王皆察合台后裔。叶尔羌尽有天山以南葱岭以东博斯腾湖以西之地。土鲁番以成化八年(1472)袭占哈密,明朝力谋存复不果,至嘉靖时嘉峪关外七卫之地皆为所有。
历史上最丑的皇帝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之外,都是懒虫,居然维持了将近三百年,可见,制度建立之后,维持制度的正常运行就行了。明朝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异常重,尤其是朱氏家族,这就导致明末农民起义残杀之心,究竟杀了几千万,不知道。作为皇姓,每个人几十个老婆,几百年的繁衍,到今天,居然只有15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