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年度会议在瑞士达沃斯如期召开,中方高级代表专机刚一落地,欧洲方面就传来好消息。荷兰以及阿斯麦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对华释放利好消息,而且中荷高层在会晤中也达成新的共识,半导体破局之路就在眼前,但关键时刻特朗普横插一脚,似乎要开启中美之间的第一场“战斗”。
这次,主动权不在美方,也不在我们手上,而取决于欧洲,甚至是冯德莱恩个人身上,她能否成为中美科技战的最大变数呢?
据环球网报道,中方代表与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海牙举行会晤,中方表示“两国在全球产供链的不同环节各有优势,合作是符合双方利益,也利于世界进步的”。另据彭博社报道称,荷兰首相斯霍夫则在另一场合表示:“预计特朗普政府将延续拜登政府的错略”,同时又补充称“荷兰将自行决定如何进行出口管制措施”。
荷兰高层的分开会晤与表态,证明其夹在“大国对抗”之间的纠结不会改变,但美国政府换届确实给了荷兰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机会,那就是放松对华半导体技术的管制。就在几天之前,荷兰政府决定就阿斯麦对华销售情况排除在敏感商品出口信息之外,也就是说阿斯麦的对华业务,将不会公开袒露在美西方眼中,贸易的自由度大大增强。
现在国内市场的中低制程半导体基本上能实现90%以上的自给率,甚至成为芯片出口大国,但在量产先进制程芯片领域中,仍不得不依赖海外市场。例如DUV、EUV这两种光刻机,是依赖阿斯麦公司的。
原本阿斯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27.9亿欧元,是总销售额的一半,但被迫受限于“小院高墙”政策,其份额已经降至20%。要知道,阿斯麦公司的收入实则是荷兰整个国家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支柱性产业,如今改口将不再公布具体的销售情况,大概是为挽回一部分份额。可就在该消息宣布几个小时后,阿斯麦开盘股价跌近4%,而背后股东大多都是美国投资者或机构,这可能是来自于特朗普的一次“警告与惩罚”。
即便特朗普也有许多想与中国谈判的地方,但在核心技术上的竞争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何况荷兰与阿斯麦敢在不协商好美国态度的前提下就擅自对华改口,这触及了“逆鳞”。可荷兰真的是单独改口吗?其实整个欧洲都面临转向,至少回温中欧关系将成为欧盟以及各国的主要议题。早些时候,彭博社则表示欧盟正考虑撤销一项针对中国的敏感贸易调查,而该调查是基于去年中国与立陶宛之间的摩擦。
原本这属于欧盟最无法退让的硬性条件之一,如今也不得不有所退让与松懈,这说明欧洲方面到了不得不谈判的地步。原本人们以为特朗普最多也就征收10%的关税,而且是对全球各国,这就意味着分担给欧洲的压力不会太大,吃点亏也就忍了,毕竟也不是第一次跪。可没想到特朗普这次要的不仅仅是关税,还有北约成员国将防务支出上调至5%,更夸张的是索要格陵兰岛归属权。
别看欧洲极右翼的梅洛尼、魏德尔、欧尔班等人同特朗普、马斯克打得火热,可他们是最要维护本国与欧洲领土主权完整的一批人,而左翼要维持现有的执政力量,也必须加强对冲特朗普关税等政策的风险。因此,修复中欧关系,是左右翼的全体共识,而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冯德莱恩,也不得不摆正自己的姿态,在此次会议上声称要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契机上改善同中国关系。
要知道,中欧贸易战之所以能打响,很大程度是因为冯德莱恩所谓的“去风险化”主张,但从对中美同类产品征收的不同关税而言,很明显是赤裸裸地“去中国化”。如今是谁带给欧洲更大的风险?欧洲各国应该有了答案,荷兰与阿斯麦迈出第一步,但不会是欧洲的唯一一步,接下来在特朗普对欧洲施压初见端倪时,欧洲会更积极、主动地调整好对华姿态。
冯德莱恩若想继续连任,并且能落个好名声,也给亲手收拾自己造下的烂摊子。整个欧洲或许将成为接下来世界实现多极化的关键变数之一,而俄欧是会产生一定的互动效应的,“大国对抗”的桌子上若非只有中美两个大国,或许游戏规则也要改写了。
你谈的吗?
高端不卖,中低端我们自产,有什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