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过程常被形容为“水很深”,许多企业在参与时既缺乏内部关系,又缺少相关经验,使得每次投标都像是一场赌博。如果中标,似乎只是运气好,偶然得手;而若未中标,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结果,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
仅凭硬实力能否成功中标?目前行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即使不依赖关系网,在投标前深入研究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条高赞评论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前期不进行任何准备,等到招标公告发布多日后再匆忙参与,一旦中标,岂不是让那些充分准备的投标人感到不公平?”由此可见,投标绝非仅仅提交一份标书那么简单。那么,在正式参与投标之前,有哪些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呢?
一、项目深度分析
公开招标的项目分三种:
①甲方已经有了候选人,招标只是走个过场;
②是甲方有了意向单位,但并不是非他不可,还有争取的空间;
③甲方对市场也没有了解,正好招标看看情况,这类标最终都是各凭本事。
在决定要不要投标前,我们不光要判断这个项目能不能投、是不是我们的业务范围,还应该大致评估这个项目属于以上三类的哪一类。
如果是第一类,我们何必花时间精力去给别人陪跑?如果是第二类,就根据项目的重要情况决定我们的投入,重要的项目要全力争取;无可无不可的,尽力就好。至于第三类项目,虽然少见,但每一个都是难得的机会,当然值得认真对待。
要判断项目的类型,可以通过标标达这类招标信息服务工具,了解项目的潜在竞争对手、甲方以往的招标项目、甲方历史合作过的供应商和代理机构等信息。若某一家或几家供应商,和甲方已经有了多次合作,那这个项目基本上你也不用投了。举个例子,在标标达平台搜索某项目,点击采购单位,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采购历史详情,充分了解甲方画像。
二、解读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投标人制作标书的出发点,如果确定参与项目,作为投标企业,必须要弄清招标文件的每个条款。这一阶段要做到:
1.明确项目的招标内容、范围、定位、标准、报价及其他要求,任何的疏忽和遗漏都将可能导致落标,甚至直接成为废标。
2.研究招标文件中各项服务标准与要求,并提供符合要求,甚至在标准之上的方案。
3.对文件中不清楚的部分,要挨个列出书面清单,请招标方进行说明和澄清,直到明确为止。重大问题还应该要求招标方进行书面答复。
三、了解竞争对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投标企业不光要提升实力,还要研究对手、了解对手。在投标前期,可以从以下方面去了解和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
1.了解可能参与竞标的潜在竞争对手名称和它们在当地的合作公司;
2.了解竞争对手的资质、规模、优势项目和在本地参与过的项目;
3.了解对手的历史报价区间、业务水平和管理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