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向公众披露公告称,其深圳分行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宝能集团旗下的深圳前海贵诚等四家企业偿还逾期贷款的本金及利息,总金额高达73.76亿元。
这不仅是上海银行近几年来向宝能集团提起的第六次诉讼案件,更是其深圳分行向法院提起的第十二起诉讼案件。
但令人震惊的是,在上海银行与宝能集团的贷款关系中,逾期六年未收回的贷款本息总额竟高达破百亿。
而近日宝能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企业——宝能汽车也因出现资金周转危机关停,导致其融资租赁公司来不及偿还上海银行的融资租赁款而面临法院诉讼。
无独有偶,在宝能集团旗下的企业一一爆雷之际,上海银行也连带成为受害者之一。
然而这并不是上海银行第一次向宝能集团提起诉讼。
在与宝能集团多年贷款关系的维持中,上海银行与宝能系间的逾期贷款一直未得到偿还并逐年递增,情况不禁令人担忧。
上海银行踩雷宝能系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将旗下位于深圳的全资子公司——上海银行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并将其所发生的不良资产转移至深圳分行。
近年来,上海银行的资产不良率逐年升高,这不仅与其对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高债务融资比例和不良贷款资产占比较高有关,同时还与其出现的贷款项目违规现象密切相关。
根据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上海银行的逾期贷款本息总额已高达近212亿元,其中逾期超过一年未偿还的贷款本息总额达142亿元,而逾期六年未偿还的贷款本息总额更是高达104亿元。
令人骇然的是,在其逾期86笔贷款项目中,竟有高达40笔的逾期贷款项目乃是向宝能集团旗下的企业所发放。
在这些贷款中,逾期六年未偿还的贷款本息总额高达102亿元。
2016年间,上海银行曾卷入一桩惊天贷款丑闻,因其向宝能集团旗下的企业所发放的融资租赁款发生逾期未收回的情况,并且逾期时间已长达六年之久,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因此骤降。
据媒体相关报道,2016年间,上海银行先后向宝能集团旗下的五家企业发放融资租赁款,借款金额总计达118亿元。
其中,向前海贵诚、前海汇诚、前海麓诚发放的融资租赁款均逾期未偿还,逾期时间长达六年之久,至今仍处于诉讼阶段。
在这三笔融资租赁款逾期未收回的情况下,上海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宝能集团旗下的这三家公司连带偿还逾期融资租赁款的本金及利息,但三家公司均未作出回应。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银行只好将上述三家公司一同起诉至法院,而法院审理认为,这三家公司虽均为共同被告,但其债务并不属于共同承担的债务关系,故最终判定只需前海贵诚承担偿还责任。
而当时对前三家公司所发放的融资租赁款本金及利息的诉讼总金额达73.76亿元,其中本金约26.31亿元,而逾期罚息及利息总计高达45.45亿元。
然而这并未止住上海银行对宝能集团的“输血”,在2017年间,上海银行继续向宝能集团旗下的企业发放融资租赁款,累计发放融资租赁款本金达84亿元。
其中,2017年,上海银行向前海贵诚发放融资租赁款27亿元;2018年又向前海汇诚、前海麓诚两家公司发放融资租赁款本金额50亿元。
这七笔融资租赁款共计逾期未收回的本金约达73.76亿元。
至此,上海银行对宝能集团所发放的融资租赁款本金总金额高达118亿元。
现实考验 银行的贷款质量问题凸显在金融领域中,银行贷款的质量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因为贷款质量问题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偿债能力,同时还影响着银行的实力和市场地位。
贷款的质量包括贷款的违约风险、逾期情况等。
如果贷款违约率过高或者逾期情况严重,将直接导致银行的资金链出现紧张或者断裂的问题。
银行通过收取利息和费用等方式来获得收益,因此贷款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还影响着银行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在2021年初,上海银行的资产不良率已高达1.58%,而2022年上半年,资产不良率已达到1.56%,截至2023年上半年,资产不良率更是攀升至2.04%的历史新高。
2023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91.85亿元,同比增加15.79亿元,增长率达到20.73%,不良贷款率为2.04%。
在此期间,宝能集团旗下的深圳前海贵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是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项目中的“大户”,此公司的不良贷款余额竟高达62.36亿元,占上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67.94%。
不难看出,上海银行对宝能集团的放贷关系将其不良贷款的“日子”压得越来越艰难,但上海银行仍令人瞠目结舌的连续向宝能集团发放融资租赁款,这究竟是因为宝能集团有着超高的还款能力还是因为上海银行对融资租赁款的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宝能集团旗下的深圳前海贵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该公司近几年来都处于亏损状态,但上海银行仍然坚定不移地将融资租赁款的“输血”工作进行到底。
同时,还有前海汇诚和前海麓诚两家公司同样在上海银行的融资租赁款列支名单中。
令人不禁想问:难道上海银行就不怕后续的融资租赁款也要面临逾期的危险吗?
显然上海银行并非没有意识到风险点的存在。
在2021年间,上海银行对宝能融资租赁款的发放额度已显著减少,此后几年间所发放的融资租赁款总额陡然下降到仅发放了3亿元。
而这种数额简直就是将这三家公司当成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的标准做法。
然而,尽管上海银行也意识到了风险点的存在,但其仍旧对宝能融资租赁款的发放保持螳螂捕蝉的“乐观”姿态。
长三角“领头羊”上海银行雪上加霜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上海银行的年度业绩并非处于上升状态,而是逐年递减。
根据其2022年年报,营收已从2021年的682.94亿元下滑至2022年的663.58亿元,同比减少19.36亿元,减幅高达2.83%。
2023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营收已跌破300亿元,降至290.6亿元,同比减少13亿元,减幅为4.48%。
上海银行的营收下滑并没有影响其在市场上的排名,但其排名却在逐年下降。
根据2021年财经杂志《银行家》发布的中国500强银行榜单,2021年间,上海银行还勇居第八名,但到了2022年,排名已下滑至第九。
在2023年,排名更是陡降至第十。
然而在2020年,上海银行上的排名甚至还排在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前面,但随着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的排名均稳居第八,上海银行再无追赶之力。
而在2023年,虽然这三家银行的排名尚在前十,但上海银行早已成为“掉队者”。
与此同时,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则依旧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
江苏银行2023年上半年的总营收已攀升至652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增幅为2.22%。
宁波银行2023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为380.29亿元,同比增加1.16亿元,增幅为0.31%。
可以说,两家银行在营收上的表现都要比上海银行更上一层楼。
结语上海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在近年持续下滑,市场排名也逐渐下降,甚至连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这样的同城对手都要超过其了。
在如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逐渐走向衰退,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上海银行这样一向偏向于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是高风险的。
上海银行应考虑多元化其贷款结构,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以降低风险。
同时还应加强对贷款项目的尽职调查和后期管理,提升相应的贷款风险控制能力。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上海银行可探索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
此外,还应重视品牌形象修复,通过合规经营和透明度提升重建市场信任,供股东和客户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必要的合理回报。
最后,上海银行还可考虑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共享资源与信息,加强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