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湖,从何而来”。

地史小官 2024-09-13 15:48:55

提起中国的湖泊,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面积大且有名的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等,但实际在中国的大地上,湖泊的数量多达以万计,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仅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有2683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特大型湖泊有10个,分别是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呼伦湖、色林错、纳木错、洪泽湖、兴凯湖(中国部分)、博斯腾湖。

由于受到气候、地形等因素控制,中国的湖泊分布极不均衡,大体可以分为6个自然分布区,即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东南低山丘陵湖区、云贵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其中青藏高原湖区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区,中国约40%的湖泊都集中在这里。

此外,又因为语言和习惯的差异,中国的湖泊有着各式各样的名字,既有湖、泊、泽、潭、渊、池、塘这样传统的称呼,也有各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称呼,如华北地区的洼、淀,东北的泡子,内蒙古的淖、诺尔、海子,青藏高原上的错、茶卡。

西藏 纳木错

按照湖泊的成因,中国的湖泊可以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冰川湖、河成湖、海成湖、风成湖、堰塞湖、岩溶湖八大类。

构造湖是中国大中型湖泊中的绝对主力。中国陆地板块结构复杂,在漫长而剧烈的地质构造活动中,形成了一系列广泛分布的构造盆地,这些构造盆地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是大型湖泊形成的理想之地。

由于湖泊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以及构造运动性质的差异,使得构造湖的形态特征也不尽相同。例如鄱阳湖和洞庭湖虽然都是构造湖,但由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盆内泥沙淤积严重,因而无论从深度和湖岸形态来看,都已经看不到构造湖的基本特征。

地处郯庐断裂带的鄱阳湖

而青藏高原上的湖泊由于构造盆地较年轻且受外力的侵蚀、堆积影响较小,得以保留下典型的构造湖特征,湖水深、湖岸陡峻,且湖泊方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北侧,连成一线的湖泊群

火山湖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因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主要分为火山口湖、熔岩堰塞湖和玛珥湖三类。火山口湖最好理解,即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位于吉林的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同时也是我国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储水量20亿立方米。

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

熔岩堰塞湖是指火山喷出的熔岩阻塞河道形成的湖泊,最具代表性的是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附近的火山群和熔岩带

玛珥湖的成因比较特殊,是地下水遇到岩浆引发水蒸气爆炸导致地表塌陷而形成的湖泊,可以理解成位于平地上的火山口湖,最典型的就是广东湛江的湖光岩玛珥湖。

玛珥湖-湖光岩

冰川虽然是固体,但却如同河川一样可以流动,塑造出冰斗、冰川谷等各式各样的冰川地貌。当气候变化,冰川消退后,因冰川侵蚀、搬运、堆积形成的洼地便会积水成湖,最常见的有冰斗湖、冰碛湖、冰川堰塞湖,例如稻城亚丁的牛奶海、天山天池、喀纳斯湖。

除了发育有现代冰川的青藏高原和新疆的高山之上,我国中东部地区也能看到历史上遗留下的冰川湖,例如在陕西太白山的大爷海、二爷海、太白池、玉皇池等湖泊,就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冰斗湖、冰蚀湖。

在降水充沛河水泛滥的平原地区,河流是湖泊的主要缔造者,大体可以分为六类。一是河流携带的泥沙淤塞河道形成的湖泊,例如山东的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

因黄河夺淮入海形成的南四湖

二是泥沙堆积不均形成洼地,进而积水成湖,例如河北的白洋淀,湖北的洪湖。

三是支流水系因泥沙淤塞无法顺畅汇入干流,进而塞流成湖,例如安徽淮河南岸的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高塘湖。

四是支流水系受干流的顶托宣泄不畅,甚至干流倒灌支流,使支流下游泛滥成湖,例如鄱阳湖、洞庭湖就是典型的吞吐湖。

五是洪水泛滥时,河水侵入两岸洼地形成的湖泊,例如湖北武汉的鲁湖。

最后一类是河流改道后,废弃河道积水形成的湖泊,例如湖北荆江两岸分布有众多的牛轭湖,又如内蒙古第二大湖乌梁素海。

风成湖、海成湖、岩溶湖、堰塞湖这四类湖泊相对少见。风成湖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先由风搬运堆积形成沙丘,再由沙丘间的洼地积水成湖。由于沙漠地区蒸发量大,水源补给有限,这类湖泊大多是死水湖且面积较小。例如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湖泊群,大多都是风成湖。

海成湖也被称为潟湖,是海水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进而形成的封闭或接近封闭的湖泊,例如汕尾市的品清湖。

还有一些潟湖由于长期与海洋隔离,在陆上淡水不断地补充下已经转变成淡水湖,例如杭州的西湖。

岩溶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喀斯特地貌区,是流水溶蚀碳酸盐岩形成的湖泊,例如贵州第一大湖草海。

堰塞湖是指由火山熔岩,冰碛物或崩塌滑落的山体泥石阻塞河道形成的湖泊。前面介绍过因为熔岩和冰川活动形成的堰塞湖,而现实中更为常见的,通常是由地震、强降雨等因素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例如四川茂县的叠溪海子。

四川茂县的叠溪海子

不过由于堰塞湖的堵塞物并不都十分牢固,很容易因上游大量积水而决堤。例如位于西藏波密县的易贡错。

1900年前后,西藏波密县发生了一起特大泥石流,泥石堵塞了易贡藏布河谷,形成了后来的易贡错。然而100年后的2000年,易贡湖地区又发生了一次特大泥石流,在原来堰塞坝的基础上又堵塞起一道长4.6千米,宽3千米,高60-100米的大坝,使易贡错的水深从7.2米猛增到62.1米,面积也从9.8平方千米暴涨至52平方千米。

在巨大的压力下,堰塞坝最终在两个月后溃决,狂泄的洪水在几小时内便使下游的水位暴涨40-50米,最大流量达到惊人的12.4万立方米每秒,是长江年均流量的4倍,雅鲁藏布江的28倍,短短三天时间,就将30亿立方米的蓄水就全部泄出。好在藏东南地区位置偏僻,我国遭受的损失较小,反倒是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印度遭受无妄之灾,导致94人死亡,250万无家可归。

湖泊除了可以按成因分成以上几类,也可按泄水情况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按盐度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通常情况下,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和盐湖,外流湖多为淡水湖,但也有几个特例。

例如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淡水湖玛旁雍错就是个内流湖,因为湖水清澈甘甜,玛旁雍错也被佛教和印度教徒视为最圣洁的湖泊,而紧挨着玛旁雍错的拉昂错,因为是个咸水湖则被人们称为“有毒的黑湖”。造成两湖一咸一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玛旁雍错以前是外流湖,有水道连通旁边的拉昂错,后来水位下降,水道关闭,两湖都变成了内流湖,矿化度逐渐升高,但玛旁雍错水量巨大,矿化的程度十分缓慢,至今仍为淡水湖。

外流湖为咸水湖的案例也有很多,例如新疆的博斯腾湖和内蒙古的呼伦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呼伦湖还是个淡水湖,但随着沿岸地区工农业的发展,使得入湖水量越来越少,曾经的北方第一大淡水湖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咸水湖。

由此可见,湖泊的演化过程受到了地质活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河湖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碧波万里的罗布泊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消失,八百里洞庭会因为围湖垦田而支离破碎,色林错也会因为气候变暖而取代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0 阅读:239

地史小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