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弃婴被中国养父母收养,长大成为地质学家,坚称自己是中国人

静安记实类 2024-12-24 17:46:06

他是一名白人弃婴,被中国养父母收养,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地质学家,扎根新疆六十年,为我国的新疆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甚至在73岁高龄,拄着登山棍带着记者拍摄新疆的美景,只因他想把最美的新疆介绍给大家,当别人称他为老外时,他特别生气,持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腔,直接反驳到,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那么他究竟是谁?他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

他就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忆祖,他之所以是外国人的长相,但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这其实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1938年的一天,他在教堂出生,几天之后,他亲生父母就将他抛弃远走高飞。正常情况下,他会被送往福利院。

好巧不巧,这一天,一对中国夫妇来到教堂,注意到了这个特别的孩子,经过询问,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他们对孩子的遭遇很是心疼,当场就决定将他收养。办理完相关的收养手续,他们就将这个孩子抱回了家,并将他取名为李忆祖,意思是,如果他长大想去找他的亲生父母,希望他能记住这个养他的祖国。

这对夫妇虽然生活在北京,可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但他们对这个孩子,是竭尽全力给他提供最好的。随着李忆祖慢慢长大,他显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地道的北京人,持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腔。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人开始到处寻找可疑人员,而李忆祖这副老外面孔,无疑给他带了巨大的风险。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们夫妇商量决定,将李忆祖送往山东老家。

当家中老人,刚看见这个外国孙子时,甚是惊讶,但很快就接纳了他,在这里,他的生命安全不仅得到了保障,而且爷爷奶奶对他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经常带他去探索大自然,在爷爷奶奶陪伴下,李忆祖生活的甚是开心,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上学的年纪。

老人的生活虽然拮据,但还是东拼西凑给他凑齐了学费,在学校里,他的这张面孔,成功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同学们对他指指点点,冷嘲热讽,甚至还有意远离,这让李忆祖心中很不是滋味。

回家后,他将学校的遭遇告诉了爷爷,为此,爷爷特意找到学校,向老师反映了这种情况,随后,老师便在课堂上公开说了这件事情,并教育同学们,这种行为十分没有礼貌,大家应该和平相处,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同学,更不可以孤立同学。

从那以后,同学们开始试图去接触他,了解他,在此过程中,李忆祖收获了很多朋友。

他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从外表看,他显然是一名外国人,可他一开口,却持着标准的北京腔,不仅如此,他还有中国国籍,当别人声称他是老外时,他还特别不高兴,其实,这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忆祖的养父母再次将他接回北京,只因想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刚到新环境,李忆祖在学校的遭遇,再次上演,同学们,对他的长相甚是好奇,经常指指点点,再加上,他在山东生活了一段时间,说话又有一股山东方言,同学们都笑话他是土老帽。

当养母得知这一情况时,便告知他,遇到任何事情,不要一味地忍气吞声,该还击的时候,要适当的反击。李忆祖将养母的话深深记在脑子里。

不过在学习上,没有几个同学能比得过他,他初中毕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北京二中所录取,要知道,这所学校,是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进的。

在这里,大家将心思全都放在学习上,巧合,李忆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便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学校,依旧如此,所以,李忆祖在这里特别受欢迎,因为同学们经常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高考时,李忆祖成功上岸,他被北京地质学院所录取,因为他从小就对中国的地貌特别感兴趣,所以就报考了该专业,在学校,她深入研究地质学,再加上,他原本就天资聪慧,导致他每次考试都稳居年级第一。在同学看来,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大学毕业,李忆祖被分配到了北京,当时工作相当不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谁曾想到,他直接放弃了这次机会,选择去新疆搞建设,而且还是选择去最艰苦的地方,因为当时国家极力号召大家,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恰巧当时正在建设大西北,而自己所学的专业刚好用的上,所以就选择去哪里。

李忆祖的养父母知道后,甚是不解,当然,更多的还是心疼,他们害怕儿子吃不了这样的苦。李忆祖安抚完他们,便来到了新疆,他被分配到了156煤田地勘探队。

他们的工作就是地质勘察,而勘测工具就是他们的双脚,四十多年来,他走遍了山上的每一个角落,山的结构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一张完整的地图,甚至哪里长了几棵树,他都能准确的说出来。当时他们一出门,就背着帐篷,拿着锅,走到哪里就安扎在哪里,堆起石头架起锅,冬天化雪做饭,夏天用河水,这一趟下来,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月。

这样的生活环境,很多当地人都坚持不下来,更何况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选择退出,但李忆祖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他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从外表看,他显然是一名外国人,可他一开口,却持着标准的北京腔,不仅如此,他还有中国国籍,当别人声称他是老外时,他还特别不高兴,其实,这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转眼的功夫,李忆祖已经26岁了,也该成家立业了,为此,他的家人没少催促他,但是,他工作的地方,条件如此艰苦,没几个女人选择来这里,跟他年龄相仿的更是没有。

这时候李忆祖的同学特别给力,写信给他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而这个女孩在山东地质局工作,两人经常写信互动,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互生好感,并相约见面,紧接着,确认了关系。在1965年,两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依旧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时隔七年,他的妻子放弃了之前的工作,选择来新疆与他并肩作战。随后,他们便将家也安在了这里。

而李忆祖之所以坚守新疆,除了他的个人价值,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外,他还相当喜欢这里的美景,喜欢这里淳朴的人民。

有一次,他与同事开车外出勘察,一不小心,车子陷在了泥潭里,他们跑了好远,才找到一户人家,他们听说后,二话不说,就跑过来帮忙,完事后,还大鱼大肉的招待他们。

在1981年,李祖礼被任命为156队子弟学校的校长,也就是这一年,他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

1998年,李忆祖顺利退休,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继续在他热爱的行业发光发热,他开始四处奔波,到处演讲,宣传美丽的新疆,讲解他热爱的地质学,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有天文,地理,物理,在他的演讲上,特别生动有趣,同学们甚是喜欢。

在他退休的这段日子,他一共去了56个县授课,亲自编写了将近80万的演讲稿,授课人数达到了37万,可以说,他为我国的地质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他七十多岁时,有记者前来新疆拍摄纪录片,他拄着登山棍,带着记者翻越一座座山,只为寻找最美的风景,当大家在视频中,看到年迈的他,在山间穿梭时,都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如今他已经八十多岁,为新疆整整付出了六十多年的青春,如今他腿脚不便,已经无法在支撑热爱的事业。

他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但是出门依旧会被人叫成老外,他非常不喜欢这个称呼,在他看来不管自己身体流淌的是哪国的血液,他都是中国人,这一点不接受任何反驳。

1 阅读:5

静安记实类

简介:静安记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