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变法最大的功臣,为何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嬴驷灭族无姓了?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6-09 20:20:26

作为变法最大的功臣,为何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嬴驷灭族无姓了?

图为商鞅舌战群儒

商鞅的下场,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战国时期那个节骨眼儿上,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变革时代,也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年代。

无数变革者们前仆后继地努力,最终才换来了华夏重新统一的局面,也让整个中华人民再次凝聚到了一起。

变法初期,由于改革者们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哪怕他们一时风光无限,但最后下场通常不会怎么好。

要想在朝堂上站住脚,就必须立足朝堂之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作为战国时期最优秀也是最有才能的改革者,商鞅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

从改革一开始,商鞅就站在了“当权者”的对立面,他之所以能够让变法顺利完成,全都是因为秦孝公嬴渠梁对他百分之百的信任。

商鞅可以“救”秦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秦孝公,也不是所有人愿意为了国家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

商鞅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料到秦孝公会比自己更早去世,毕竟商鞅比秦孝公大了整整十四岁。

秦孝公出生于公元前381年,二十岁(公元前361年)继位,在位二十四年,活到了四十三岁。

公元前338年,这位为秦国日后兼并天下打下根基的秦国最有眼光的掌权者去世了。

他去世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商鞅再也没有了靠山。

大家总览一下战国时期,各个大国的变法者,就会发现如果支持变法的领导人去世了,那么最先倒霉的肯定就是那个变法者。

战国时期的牛人吴起最先在魏国主持变法工作,一手创立了“魏武卒”把秦国打得一度喘不过气来,秦孝公之所以力推商鞅变法,“魏武卒”功不可没。

后来支持吴起变法的魏王去世后,吴起只好出走魏国。

好在楚国国君是个明事理的人,吴起才再次找到了“工作”。

但楚国的“奴隶制残余”明显也更强大,支持吴起变法的楚王死后,那些“既得利益者”可就没魏国贵族那么好说话了。

他们直接派人把吴起当众射死,在维护了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最终断送了楚国的未来。

商鞅其实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个完全信任他的君主,而且这个君主刚刚继位正处于野心最盛的时候。

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大干一场,本来是一件好事。

而且商鞅也有吴起的前车之鉴,知道自己下场可能不会太好,但他不怕,因为自己比秦孝公大了整整十四岁。

要是没什么意外,商鞅基本上都会比秦孝公先离世,所以商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做事情也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为了推行“变法”,就算是秦孝公的嫡长子、大秦的太子,商鞅都敢流放。

也正是因为商鞅的铁血手段,让秦国的变法最终深入了人心,也让秦国成为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可能人生都不会有什么“完美”,商鞅也是如此,就在商鞅被封“商君”,由一个落魄的边缘贵族摇身一变成为大秦最有地位的权贵之后,他的后台秦孝公去世了。

估计连商鞅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倒霉到“喝凉水都塞牙”。

秦孝公死后,商鞅为什么也必须步他的后尘,商鞅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点“生还的可能”了吗?

答案是:是的。

1.商鞅和秦惠文王关系真的很烂。

为了推行新法,商鞅在处罚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之时可是没有一点保留。

不仅如此,商鞅还给两个太子老师上了刑罚,一个被“刺字”,另一个被“割鼻”。

商鞅这一招“杀鸡儆猴”使用得非常成功,秦国之后再也没有了敢反抗“变法”的人,也让变法顺顺利利地进行了下去。

可是商鞅在“杀鸡”的时候,可一点也没有照顾“鸡”的感受,而且这个“鸡”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

因为被流放,嬴驷没少吃苦头,也正因为这一段悲惨的生活,嬴驷心中永远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向商鞅报仇。

也正因为“怒火难消”,所以秦惠文王之后的性格也变得非常阴狠,他总会用最残酷的手段打击自己的敌人。

无论是义渠还是东方六国,秦惠文王出兵的时候从来都没有一丝一毫地心慈手软。

2.商鞅确实有“谋反”的嫌疑

在这里,笔者要为大家更正一个误区,那就是商鞅是在郑县的渑池被秦国军队杀死的。

后来回到咸阳被车裂的,是商鞅的尸体。

商鞅在历史上确实有“谋反”,只不过这是被逼无奈的举动。

嬴驷继位之后,之前被商鞅收拾的太子老师嬴虔和公孙贾按照变法中“告奸”的规定,一起告发商鞅犯上作乱。

PS:根据“告奸”法规定,只要是作为被告人,无论真实情况如何,都要被先抓起来,好(yan)生(xing)伺(bi)候(gong)。

本来这也没什么,毕竟商鞅确实没有犯罪,但问题是商鞅知道哪怕自己没罪,秦惠文王也会让编出来的罪名成真。

为了自保,商鞅只好违反秦律,连夜逃亡魏国。

但商鞅之前曾率军攻打过魏国,而且还以非常卑劣的手段欺骗魏国大将魏卬,使得魏国死伤无数。

现在商鞅落难了,魏国自然不愿意伸出援手。

因此魏国不仅不愿意收留商鞅,反而准备亲自“护送”商鞅回国。

商鞅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准备先回封地,招募军队,攻下郑县,然后据险而守,获得一线生机。

但还没等商鞅攻下郑县,秦国的军队就已经到了,他们不费吹灰之力杀死了商鞅,并把他的尸体带了回来。

结果也正如商鞅所料,秦惠文王即便商鞅死了也没有放过,把他的尸体进行了真真正正的“五马分尸”。

从这一点来看,商鞅至少眼光还是不错的,很有自知之明。

3.秦惠文王根基不稳,需要向旧贵族势力妥协。

秦孝公时期,太子嬴驷因为触犯法律,一直处于流放状态,别说“根基”了,流放数十年回来之后的嬴驷甚至在朝堂上都没几个脸熟的人。

当时秦孝公突然去世,商鞅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之前被商鞅收拾得很惨的旧贵族势力们自然群起而攻之。

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商鞅,秦惠文王就算有心要保商鞅,也没有那个能力和胆量啊。

更何况秦惠文王和商鞅的感情也没好到那个程度,他心里估计对商鞅还有恨。

虽然商君之法在于加强君主集权,几乎没有哪个君主会不喜欢,但如今反正变法也已经结束了,商鞅也没什么用了。

与其为了这个“仇人”得罪满朝文武,不如顺水推舟杀了他,既可以解自己的恨,还可以稳固政局,何乐而不为呢?

4.秦惠文王树立自己的威信的需要。

当年,商鞅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徙木立信”也好,“日绳秦之贵公子”也罢,哪怕后来的“流放嬴驷”,都是为了向大家表明变法的决心。

秦惠文王本人更是商鞅“敬猴”所杀的那只最大的“鸡”。

如今秦惠文王继位了,他自然更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信。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之前商鞅强势的时候,嬴驷自然就是那只“鸡”;而现在嬴驷已经成为了大秦新一代掌门人了,商鞅自然要调换位置,成为另一只“鸡”。

而且秦惠文王杀商鞅所用的手段也符合“商君之法”,他们一开始只是想要“传唤”商鞅,是商鞅自己“畏罪潜逃”的,到了后来商鞅更是直接“公开谋反”。

咱们先不说“告奸”的事,单凭商鞅后来所触犯的法律,也足够他死个十几次了吧。

即便许多人认为商鞅确实为秦国的崛起立有“大功”,但是他得罪的人是秦国最高掌权者。

在帝王心术面前,公平又由谁来决定呢?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 阅读:133
评论列表
  • 2023-07-06 23:47

    做茧自愽。法是商鞅变法创立,自己却又被自己的法律所迫害。大秦帝国却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