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司马迁透露了五大原因

平民历史 2024-03-19 02:42:52
09“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李广部队迂回绕远路,又迷失方向,难道不是天意吗

“元狩四年,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即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出征匈奴。此处一个“大”字,表示此次出兵规模更大和兵力更多。

“广数自请行”,李广多次奏请汉武帝要求带军出征。这意味着李广本不在出征之列。司马迁解释了具体原因:“天子以为老,弗许”——汉武帝认为李广年纪大了,没有答应。“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不久又答应了李广,并任命他为前将军。

从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到前119年,李广的军旅生涯已47年,按成年从军入伍,此时李广已65岁左右。在冷兵器时代,年龄必须考虑,毕竟体力是克敌制胜得关键。汉武帝最终同意李广出战,莫非想给李广立功封爵?

出塞以后,“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卫青捉到俘虏获悉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单于。

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缺少相应的水草。所以,“其势不屯行”——情形不允许集结赶路。

因此李广主动请战,愿意做前锋打头阵,先与单于决一死战。然而,卫青自己霸占了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司马迁也分析了其中原因。

其一:“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卫青曾接受过汉武帝的密令:李广年龄大了,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碰面。

这句话太重要了!汉武帝虽同意李广出征,“恐不得所欲”——怕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暗中告诫了卫青。

其二:而此时卫青好友公孙敖刚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随军出征。“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卫青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对付单于立功,就可以再获侯爵,卫青将机会让给了公孙敖。

李广军中由于没有向导,迷失了方向,耽误了与卫青会师合围单于。“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卫青与单于遭遇战,单于战败逃走,导致卫青无功而回。

大军南归横渡沙漠,李广见过卫青,回到军中。卫青派长史拿干粮和酒送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原因。卫青打算上书汉武帝汇报军情。

然而,李广暴脾气又上来了未能回答问讯,卫青派长史急催李广接受传讯。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

大致意思:我与匈奴战斗七十多次,这次跟随卫青出征,本来可以与单于交战,可是卫青让我带兵绕远的路,偏偏又迷失了方向,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六十多岁了,不愿意再受执法官吏的审判。

绝望、羞耻,李广说完后拔刀自刎,一代英雄落得如此下场。悲哀。

结束语:

对李广的传记已解读至此,根据司马迁的记叙“李广难封”,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运气不佳。与张骞共同出击便是如此,本来可以获得军功,岂料张骞却在路上耽误了行程。诸如此类应该还有。

其二,以身犯险。李广勇猛众所周知,他个人英雄主义总是冒险冲锋在第一线。冲锋往往只带少量士兵,而不注意团队作战,所以歼敌立功机会较少,而急功冒进却容易损兵折将。

其三,不计代价。李广善射,与敌对阵,要求近距离射箭,这样子虽然可以射杀敌兵,但同样也会造成己方士兵伤亡,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所以按汉朝“首虏率”不会受封赏。

其四,不被重用。汉文帝没有大胆使用;汉景帝频繁调动李广,不利于对匈奴作战;汉武帝又认为李广命运不济,年纪又偏大,只能做配合不能做前锋。

其五,性格缺陷。这点很关键,无论是杀霸陵亭尉,还是怒怼卫青,或者是追捕“射雕者”……这些都反映了李广心胸狭窄、暴戾,缺少独当一面的战略才能。

当然,“飞将军”李广个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至今他的故事仍被广为传颂。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被封侯。难怪王勃感慨“李广难封”,除了表达怀才不遇之外,还有悲叹世态人情。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李陵是李当户遗腹子,也就是李广的孙子。李当户、李椒死于李广之前。李敢跟随霍去病攻打匈奴左贤王,“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李敢因李广之死而忌恨卫青,曾击伤卫青,后来被霍去病射杀。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