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全球科学家向中国申请排队,大国重器天眼,我国之脊梁南仁东

周镜 2021-05-14 14:44:47

2021年3月31号零点,直径500米口径的中国天眼正式和全世界见面了,中国实现了一年前的诺言,大部分人都对这个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问世并没有太大印象。因为毕竟是较专业的科技成果,但这一成果在全球科学界却受到了极高的关注,更是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早在一年前,咱们国家就迅速收到了,来自170多份国外天文组织发来的申请,然后中国在众多的申请当中仔细挑选,最终只选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说到中国天眼的诞生,可真离不开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1963年南仁东就读于清华大学,后来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再后来他前往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南仁东意识到中国天文学界的赢弱,他毅然辞掉工作回到中科院北京天文台。放弃了在日本有着丰厚酬劳的工作,即使重新过着粗衣淡饭的生活,也甘愿为祖国奉献自己。是国家科技的落后让他义无反顾,在采访中他谈到,即使没有大设备,我们也能把中国自己的天眼搞好。回国后的南仁东,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天眼的选址,如何才能选出最优地成为当下最大的难题。众所周知,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天眼,要数闻名全球的美国阿雷西伯天文台。美国该天文台的选址,完美地贴合了天眼建造所所需要的独特条件,一个大面积凹陷的地形,把天眼这口锅安放在上面就非常合适。所以南仁东也想找到这么一个地方来安置中国的天眼。

于是在接下来的11年时间里,南仁东跑遍了整个中国,就想找一个安放大国天眼的地方,一路的跋山涉水,实地考察不断测试,颇有点神农尝百草的意味。功夫不负有心人,最佳安放天眼的地方终于让这个执着的男人给找到了。贵州省黔南州大窝凼成为了这个幸运儿,大窝凼究竟有啥过人之处。它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南面,而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想必大家早就有所耳闻。这就是喀斯特地貌所拥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整个市几乎都是由熔岩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俯瞰的话它就像是一个巨型的碗,这不就是南仁东苦苦寻找着巨型的碗吗,正好可以放下中国天眼这个巨大的锅。

在考察当天,南仁东立马就决定将贵州的这个地方定为天眼的地址,这里究竟有哪些好处能够让南仁东如此高兴又心仪呢。原因有三个,首先要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得要拥有30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想要满足天眼安放的需求,不仅得找到一块这么大的空地。而且地挖出放下天眼的坑,这在当时无疑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而贵州省的这个地方因大自然的孕育,天然形成了一大片洼地。恰恰好能满足天眼的需要,这就可为国家省下一笔不菲的开销。其次大窝凼的喀斯特地质能够促进雨水向地下渗透,喀斯特就是石灰岩地质。由于其溶水性容易形成石灰岩溶洞,水会很容易渗进地下,而不会产生淤积。从而能够保障望远镜及其相关设备不受雨水侵蚀和腐蚀。

再次射电望远镜要正常工作,必须要避免过多的噪音,空气污染物和电磁的干扰,因此必须选择一处人烟稀少的僻静地方。而大窝凼正处于贵州省东南部的深山之中,方圆5公里之内除了一些零星的村落之外,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径内只有县城一个,而且由于其周边人口非常稀少,易于搬迁重新安置,可以进一步地为天眼望远镜的正常探测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说此处是非常适合作为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地址的,南老师这20多年只做了一件事,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说,23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南仁东心无旁骛,U精竭虑,终有所成,23载天眼梦梦圆他却离去。但是我们相信,南仁东先生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会永远印刻在国人的心中。

2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1-05-16 22:56

    永远铭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