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卫战:同仇敌忾的军民与大明科技的碾压

调侃历史 2021-11-21 08:56:15

土木堡之变中,英宗朱祁镇成为俘虏,亲征大军全军覆灭。也先对于能俘虏明朝皇帝,喜出望外,遂有南下攻克北京,从而恢复元朝昔日辉煌之意。

对北京城而言,强敌来袭,加之精锐京军基本被英宗带去亲征,损失在了土木堡,城中只剩下不到十万老弱之卒。现在的北京城已经人心惶惶,随着瓦剌的步步紧逼,末世来临之感越加强烈。

有一位叫作徐埕的文官,他精通占卜,善观天象。早在土木堡之变前,他就预测亲征大军命运不佳。他为此还将家属悄悄送回苏州老家避难。果不其然,他预言成真。面对危局,徐捍不想死守北京,而是在朝堂上,公然建议新登基的景泰帝朱祁钰放弃北京,迁都南京。

若是他的建议被采纳,恐怕历史就要改写∶南北宋的历史重现,南北明就会写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

听了这等胆怯言论,一个老臣首先站不住了,他就是礼部尚书胡濙,他说∶"当年文皇帝(朱棣)将陵寝定在北京,也是为了向子孙表达永远不可放弃之意。先帝们的陵寝都在此处,岂能南迁?"随声附和的还有太监兴安。

紧接着,一人站出来,怒声呵斥∶"谁敢再说南迁的,应当斩首!"兵部侍郎于谦以南宋故事劝谏皇帝朱祁钰万万不可南迁,并建议死守。

此后,兴安还劝说景泰帝朱祁钰下诏书,禁止官员们再谈论南迁之事,而且还要严厉禁止京城官员将家属送离北京。

在内外大臣的支持下,朱祁钰决定抗敌到底,北京军民同仇敌忾,做好了迎击瓦剌人的准备。

瓦剌首领也先点齐十万大军,趁着秋高马肥,于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大举南下,要一举踏破北京城,说不好还能再一次上演奇迹,俘虏新任皇帝朱祁钰,让南朝再演一次靖康故事!

瓦剌大军攻破重镇紫荆关,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明朝方面,副都御史孙祥战死。瓦剌大军带着英宗朱祁镇,一路杀到了北京城外卢沟桥下。

瓦刺大军来到西直门外,磨刀擦枪,准备攻城。

明朝方面负责城防的是兵部尚书于谦和武清伯石亨。这两位文武重臣被朱祁钰授予了先斩后奏之大权,若是有人临阵脱逃,二人可于阵前将之斩杀。

瓦刺首先开始攻打彰义门。明军守将武兴和王敬在城外列阵迎战。只见,明军将士个个盔甲鲜明,威风凛凛,精神饱满,大家跃跃欲试,只等砍杀瓦剌军,为国立功。战鼓响起,瓦刺骑兵首先冲杀了过来,一时间马蹄溅起的尘土漫天升腾。面对敌人,明军火铳响起,敌军骑兵纷纷落马,受挫之后,撤退而去。

这时候,谁也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明军队列最后的报效内官们,见敌人退却,他们按捺不住,竟然没有听从号令,拍马向着敌人追击了过去!

古代对战讲究的是阵列严整,此刻阵列一乱,瓦刺军见有机可乘,回身又杀了回来,明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

瓦剌骑兵反败为胜,追击明军到了北京城西北边的土城。战斗中,明将武兴阵亡。面对猖獗的瓦刺骑兵,土城的北京百姓们纷纷登上房顶,捡起手中的瓦片,用它们击打瓦剌士兵。

瓦剌军进入了不利于骑兵的地形,加上此刻,来自北京城的明军援兵在王竑、毛福寿带领下及时赶来,瓦剌军只好退去。

十月十三日,也先率领主力攻打德胜门。于谦早有准备,事先在德胜门外的民房设下埋伏。小股明军骑兵首先攻击瓦刺军营,然后向着德胜门外民房方面撤退,也先大怒,率军追击明军。

此刻,埋伏在民房的明军火锍手,在一个宦官的带领下,火炮、火铳一起向着瓦剌刺军开火。一时间,声如雷霆,瓦剌骑兵纷纷落马,如此打击,让瓦剌军吃了大亏。此战中,也先的弟弟,号称铁颈元帅的孛罗,脖子也不再坚硬,被击毙在当场。

瓦剌军伤亡万余人,实力大损。

连番失败之后,也先屯军围城,打算长期围困北京。没有想到,夜深人静之际,明军神机营又连夜炮轰也先军营,击毙敌军上万。损失惨重的也先再也无心恋战,只好灰溜溜退回了塞外。

北京保卫战以明朝方面大胜而结束。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