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位专家联名提案剑指集采药品质量,国家医保局火速组队调查

大数据呀 2025-02-19 02:48:07

今天一早,央视新闻便报道了一个好消息。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1月21日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本次调查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为切实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临床一线声音,充分发挥医生专业作用,获取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第一手直接证据,进一步维护药品集采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为什么国家医保局突然要牵头组队调查集采药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呢,为什么要在春节来临之际远赴上海调查呢?

这事,还得从最近一批次的医药集采说起。从中标企业及药品价格中,很多人发现,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灭菌注射用水价格仅为0.12元。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8元/支、维生素C注射液0.23元/支、氯化钾注射液0.28元/支等等,人们担心的是低价低质,担心的的是药品效果。

对于普通人来说,说一说也就过去了。但是,前几天,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名向上海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提案中谈到:

国家药品集采对降低医保和老百姓负担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这么低价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老百姓、他们医院和医生感受到的情况是“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

要知道,写这份提案的人都是专业人士,且提出问题的人本身就在医疗一线工作,他们有具体的案例,有切身的体会。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份提案中的专家,个个都是高手,都是真专家。比如:

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瑞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胡伟国。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

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

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病区主任张伟宏等。

这就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上海的一些医院发现了问题,那么,其它城市的其它医院呢?

这事,真应该高度重视。

所以,上海的《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一经公布,国家医保局就出手了,决定组队调查。反应速度快,值得点赞。

在国家医保局迅速而果断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对民众健康福祉的高度关注与深切关怀。此次由国家医保局牵头,联合多部门组成的调研团队,在春节前夕深入上海,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医药集采政策执行效果的严谨态度,更彰显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坚定决心。

面对公众对于低价集采药品质量的担忧,以及上海20位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中反映的临床问题,国家医保局的迅速响应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这一行动不仅是对提案内容的直接回应,更是对全国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类似问题的预警与重视。通过面对面听取临床专家、委员的意见与建议,调研团队能够获取最直接、最真实的临床使用反馈,这对于后续政策的调整与优化至关重要。

尤为重要的是,此次调研不仅仅聚焦于药品价格与质量的平衡问题,更深层次地触及了如何确保集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既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又能保证药品疗效与安全性这一核心议题。调研团队重点收集的临床数据支撑和统计学差异的质量、药效问题线索,将为后续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集采政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药品采购机制。

此外,此次调研也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道路上,任何关乎民众健康的问题都不容小觑。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这不仅是对当前集采政策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对未来医药领域长效机制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国家医保局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增强了他们对集采政策的信心。民众期待,通过这次深入细致的调研,能够真正找到并解决集采药品质量保障中的痛点与难点,让集采政策惠及更多人群,让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确保每一粒药品都能发挥应有的疗效,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医保局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医药集采政策将不断完善,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更将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国家医保局此次上海之行,不仅是对公众关切的一次积极回应,更是对医药集采政策持续优化的一次重要推动。我们期待,随着调研的深入与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医药集采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0 阅读:0

大数据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