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包拯悲叹自己老来无子,儿媳崔氏忽然下跪说道:您还有一儿子

文史闯江湖 2024-12-17 16:11:06

说起我国古代最公正廉明的官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那张大黑脸。没错,正是人称包青天的包拯。

包拯为民做主的故事一直传颂至今,他已经成为了公正的代名词。但就是这样一位好官,却先后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与唯一的孙子。

都说好人有好报,包拯大人怎么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呢?

正当六十岁的包拯感慨自己没有后人时,他那守寡的儿媳却说了一句:“其实您还有个儿子”。

此话一出,把家里所有人都给惊到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包拯的儿子不是已经死了嘛,为何多出一个“儿子”?

为守孝宁弃官

世人皆知包拯公正廉明,但很少有人知道,包拯早年也是一位至孝之人,他对父母言听计从,为此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仕途。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了,他的父亲包令仪是宋真宗手下的虞部员外郎,这个官职并不算大,但是足够让一家人衣食无忧。

二十八年后,包拯进京赶考,成功考中了进士。就当人们都以为包拯即将踏入仕途时,他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那就是换个地方当官。

这官职都是皇帝钦定的,包拯还没上任就请求换地方,这不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吗?

但是当皇帝听完包拯的理由后,却法外开恩,不但没有惩罚包拯,还真的给他换了个官职。

原来包拯想调换官职,并非嫌弃原来任职的地方地处偏僻,而是为了留在家里照顾父母。

此时包拯的父母已经十分年迈,如果没有人照顾恐怕难以生活。

宋真宗被包拯的孝心感动,特意为他提供了方便,将本该到江西上任的包拯,又调回了合肥老家。

但即使是这样,包拯的父母依然不愿意让他出门做官。

包拯索性直接把官给辞了,回到老家专心赡养父母,一心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

几年之后,包拯的父母相继离世,包拯伤心不已,直接在父母的坟前盖了一座小屋,每天就在这座小屋里生活,为父母守孝。

转眼间守孝期就过了,但是包拯依然不愿意离开父母的坟前,整日在坟前徘徊。很多人都见过包拯的身影,这份孝心令他再次出了名。

不过。包拯一直这么守着也不是办法,大家都劝包拯:“你还是尽早离去吧!朝廷还等你做官呢!”

一直等到包家的长辈出面,包拯才不再守在墓地前。

一直到包拯三十八岁这年,他才打起了精神,再次前往京城,参加了京城调任,走上了自己的仕途。

公正一生却无后

包拯在官场上的公正事迹自然不用多说,当时的贪官污吏最怕的就是他。

当时的京城里对他的评价是:这世上只有两个人不能通过贿赂疏通关系,一个是阎王爷,另一个就是包龙图。

也正因为这句话,在后世的一些包公故事中,包拯也被神化,成了白天断阳间案,晚上断阴间案的神仙。

据说包拯去世之后,就被玉帝任命为了地府里的第五殿阎罗王,继续他生前未完成的事业。

包拯的一生如此成功,问心无愧,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结解不开。

包拯的第一个妻子为李氏,但是李氏早逝,未能给包拯生下一男半女。后来包拯又娶了董氏为妻,董氏是陪伴包拯时间最长的妻子,她给包拯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包镱。

包拯从小就严格要求包镱,教给他为官之道。他的儿子也非常聪明,早早就当了官,并且颇有政绩。

只可惜包镱在二十岁那年便去世了,包拯也只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尽管包镱为官时间很短,但是他颇有威名,人人都说他不愧是包龙图的儿子。

包拯十分伤心,但是还没有到绝望的地步,因为包镱还留下了一个儿子包文辅,他是包家唯一的香火了。

包拯看着自己的大孙子,下决心一定要让他健康长大,但是天不遂人愿,包文辅在五岁这年,不慎染上了疾病,没几天便去世了。

包拯因此受了很大打击,几天都没有上朝。宋仁宗得知包家的变故后,还派人去包家探望,带去了很多的金银珠宝。但是再多的财物也无法买回包拯孙子的命。

老来风流意外子

一直到包拯六十岁那年,已经花甲之年的包拯唉声叹气。古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不知道自己死后该如何面对父母,如何面对包家的列祖列宗。

包镱的妻子崔氏见公公如此伤心,便告诉了他一件事,那就是包拯其实还有个已经两岁的儿子。

包拯大吃一惊,自己怎么会有儿子呢?这事他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呢?

事到如今,崔氏也不打算瞒着大家了,于是便说出了孩子母亲,是几年前照顾过包拯的孙氏。

在两年前,这个孙氏是包拯的贴身丫鬟,她很敬仰包拯,早就对包拯芳心暗许。

但是此时的包拯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并没有纳小妾的想法。不过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包拯还是和孙氏有了肌肤之亲。

事后包拯觉得自己很对不住已逝的妻子,于是便给了孙氏很多银两,并且吩咐儿媳崔氏将她送回老家。

崔氏觉得很奇怪,这个孙氏很会照顾人,平日里干活也挺不错的,自己公公为什么要急着把她赶走呢?

于是崔氏便追问孙氏,在几番威逼利诱下,孙氏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崔氏非常高兴,他假装把孙氏送走了,其实是另找了个地方让孙氏住了下来。

自从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去世后,崔氏每天都很伤心。自己的孩子早早去世,也是崔氏心中的一个遗憾。当她看到包拯伤心时,她的心里也不好受。

其实崔氏也曾劝包拯纳个妾,别的不说,怎么也得给包家延续香火吧?但是包拯跟董氏感情很好,他不想节外生枝。

崔氏将孙氏安顿下来后,经常给孙氏一些钱财,后来她还给孙氏安排了两个下人,负责照顾孙氏的起居。

等孩子生下来后,崔氏就把这个孩子带到了自己的院子照顾,生怕他受到一点伤害。

一直到包拯六十大寿这一天,崔氏才敢把这个孩子抱出来。

包拯一家喜出望外,包拯刚才的伤心也一扫而光,包拯抱着这个儿子喜极而泣,他们包家终于有后了。

这之后包拯整天带着自己这个儿子,享受了几年的天伦之乐。不过,在这个儿子五岁那年,包拯离开了人世,就连宋仁宗都亲自前来吊唁他。

在灵堂上,宋仁宗也见到了包拯的小儿子,他爱屋及乌,让这个小家伙也当了官。他看包拯家的摆设十分陈旧,便出钱给包拯家重新装修了一番,并且为包拯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后来,包拯的小儿子娶了丞相的女儿为妻,并且在岳父的帮助下,也走上了仕途……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