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杀人犯该判死刑吗,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成为有恃无恐的筹码
关注
导言:
针对未成年杀人犯是否该判死刑这一问题,争议和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出台,但是现在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手段越来越残忍,还有未满12周岁进行杀人的行为,去年8月份湖北荆州发生的一起年仅11周岁的恶魔小男孩因为邻居小妹妹与其妹妹玩玩具起争执,就将其残忍杀害的行为,令人深感恐惧,感觉就是人间恶魔降临,关键是法律上无法判处死刑,仅仅是将其送入特殊地方进行矫正训练,对于社会危害非常的大。
这也引发了人民的思考:有一些人认为,未成年杀人犯由于心智未完全发育,不能完全承担起责任,因此不能判处死刑,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和机会改过自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未成年杀人犯的犯罪行为严重,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既能维护社会秩序,又能对未成年人起到警示作用。
正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守护祖国花朵的绿叶,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推动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它以宪法为基石,精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出了历史性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这部新的法律自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们的未成年人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力的保护。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如同一座宏伟的大厦,分为九章,共计132条。从总则到附则,从家庭保护到司法保护,它全方位、多角度地守护着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这座大厦的庇护下,祖国的花朵们正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一部精心呵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的法律,它以坚实的步伐,守护着祖国的花朵,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品行,防范罪恶的萌芽。2020年12月26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修订,这部法律焕发出新的生机,自2021年6月1日起,它将再次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挺身而出,奏响新的篇章。
3.分析讨论
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但其杀人行为同样是罪大恶极,不容姑息。尽管他们尚未成年,但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如古训所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不应该因为年龄而有所改变。贪官们贪腐上亿、几十亿,但只要他们积极退赃、悔罪认罪、检举他人,便可以免去一死,甚至只被判无期。这种处理方式确实展现出了法律的宽容大度,也是对死刑的深思熟虑。然而,未成年杀人犯为何不能同样得到这样的处理呢?
2004年,年仅16周岁的恶少年郝鸾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他偷窃家庭财物,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虚幻快感。为了偷出家里的2000元钱去打游戏,最终,他手握凶器,残忍地砍向了那些疼爱他的人,四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了他的狂怒之下。郝鸾的行为,如同猛虎下山,毫不留情。导致郝东生夫妻俩、他的父母和奶奶五人全部死亡。他的罪行令人发指,被判无期徒刑,是对他的惩罚,也是对受害者的告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因为一时的冲动和愚昧,就会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而郝鸾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也让我们更加珍视那些善良和美好的东西。
如果说他的行为是过失杀人或防卫过当杀人,或许还有些许情有可原的理由。但是,如果是故意杀人,那么他的罪行就无法原谅。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宝贵的,任何对生命的漠视和残害都是不能容忍的。对于郝鸾这样的罪犯,我们只能说一句话:“杀人偿命”。
法律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不是为了袒护罪恶。对于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罪犯,我们必须坚定地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法律条文是由人制定的,就难免会有漏洞和错误。但是,当这些漏洞和错误可能被用来纵容犯罪时,我们必须要及时修正,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对于那些犯下杀人罪行的未成年人,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年龄为理由而纵容他们。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判定,既不袒护也不纵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展现出社会的公理和正义,契合公序良俗。在酌情判定的基础上,我们要结合法律的严肃性,体现出社会的担当。因此,对于那些犯下杀人罪行的未成年人,我们应该严格依法判处。不要因为他们的年轻而放松惩罚,更不能因为个人或单位的利益而纵容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安全和公正的环境中。
支持未成年杀人犯不判死刑的观点主张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强调他们的智力和认知尚未完全发育,缺乏成年人的责任意识。这一观点认为,未成年人存在犯罪行为往往与家庭环境、教育缺失、社会问题等因素有关,应该以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判处死刑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使未成年人陷入更加深重的绝望和恶性循环中。
支持未成年杀人犯判处死刑的观点主张以法律的严格和公正来维护社会正义。他们认为,未成年杀人犯的行为与成年人杀人犯无本质区别,对其过度宽容只会使其逍遥法外,对被害人及其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能够对整个社会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此外,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以年龄大小为判决标准,而应以具体情节和犯罪后果来确定其刑罚。
总结:
在这个问题上,个人的立场会受到认知、伦理观、法治观以及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通过权衡各种理由,形成自己的判断。无论判决如何,都应该以法律为基准,遵循社会正义,维护公共秩序,并为受害者及其家属赋予应有的正义。在未来,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一问题,提出更加科学和公正的解决方案。
孩子还小,杀人放火也应该原谅他们,阿弥陀佛么么哒